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繪畫的故事

鎖定
《繪畫的故事》是2009年5月1日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豫斌。
書中講人類是在故事中成長的,從蠻荒走向文明的過程中、在“混沌與野蠻”的廝殺中,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中文名
繪畫的故事
作    者
郭豫斌
類    別
藝術、繪畫、文明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5月1日
定    價
33.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224088540

繪畫的故事內容簡介

繪畫的故事 繪畫的故事
繪畫或許是我們最熟悉的藝術形式之一。這種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幾乎伴着我們每一個人長大:兒時的我們用草棍或碎磚在地下或牆上塗鴉,校園中的我們在本子上照着美術書完成一幅幅仿作,成年後的我們有了觀覽更多繪畫作品的機會以及用這類作品裝幀居室的權力。
我們在看到各種繪畫作品時,常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與情感來品評它們的高下。起初,我們大多認為高度仿真的畫比抽象的畫好、能看懂的畫比看不懂的畫好。然而,隨着年齡與閲歷的增長,我們的品評依據也在悄然變化。
在中世紀的歐洲,繪畫曾被稱做“猴子的藝術”,因為如同猴子喜歡模仿人類活動一樣,繪畫也被視為對外界的一種模仿。不過,人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種畢竟跟猴子有所區別,人所擁有的這種藝術形式的故事內容也遠比猴子對人的簡單模仿豐富得多。
每一個畫派都有其產生的歷史淵源與存在的特定背景,每一個畫家都擁有不同於常人的天資稟賦與人生經歷,每一幅名作都在經過了一番靈感附體的創作過程之後遭遇到世人的頌讚或批判,每一種畫風都是一個洋溢着藝術氣息的難以用“對”、“錯”二字妄下定論的真切存在。
畫派會盛衰更替,畫家有七情六慾,作品分貴賤褒貶,西風多因人而異,正是基於對上述事實中儘可能多的內容的瞭解,我們對繪畫的評價標準才更為寬容,我們才更清晰地看到: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擁有獨一無二的孕育過程的精彩故事。 [1] 
當我們回溯人類文明史時,會發現文明的興盛與傳承是那麼富於傳奇。從尼羅河畔到兩河流域,從恆河到黃河,文明之光璀璨耀眼。當你嘗試用心靈和靈魂去描述一些感覺時,繪畫的語言是最準確的。

繪畫的故事圖書目錄

第一章 史前原始藝術
第二章 古代繪畫藝術
第三章 中世紀繪畫
第四章 文藝復興繪畫
第五章 17世紀歐洲繪畫
第六章 18世紀歐洲繪畫
第七章 19世紀法國繪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