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繡球(原變種)

鎖定
繡球(原變種),灌木,高1-4米;莖常於基部發出多數放射枝而形成一圓形灌叢;枝圓柱形,粗壯,紫灰色至淡灰色,無毛,具少數長形皮孔。
中文名
繡球(原變種)
繡    球
灌木
1-4米
形    狀
枝圓柱形,粗壯

繡球(原變種)形態特徵

灌木,高1-4米;莖常於基部發出多數放射枝而形成一圓形灌叢;枝圓柱形,粗壯,紫灰色至淡灰色,無毛,具少數長形皮孔。葉紙質或近革質,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6-15釐米,寬4-11.5釐米,先端驟尖,具短尖頭,基部鈍圓或闊楔形,邊緣於基部以上具粗齒,兩面無毛或僅下面中脈兩側被稀疏捲曲短柔毛,脈腋間常具少許髯毛;側脈6-8對,直,向上斜舉或上部近邊緣處微彎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脈網狀,兩面明顯;葉柄粗壯,長1-3.5釐米,無毛。傘房狀聚傘花序近球形,直徑8-20釐米,具短的總花梗,分枝粗壯,近等長,密被緊貼短柔毛,花密集,多數不育;不育花萼片4,闊物卵形、近圓形或闊卵形,長1.4-2.4釐米,寬1-2.4釐米,粉紅色、淡藍色或白色;孕性花極少數,具2-4毫米長的花梗;萼筒倒圓錐狀,長1.5-2毫米,與花梗疏被捲曲短柔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長,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結果時長約1.5毫米,柱頭稍擴大,半環狀。蒴果未成熟,長陀螺狀,連花柱長約4.5毫米,頂端突出部分長約1毫米,約等於蒴果長度的1/3;種子未熟。花期6-8月。

繡球(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野生或栽培。生於山谷溪旁或山頂疏林中,海拔380-1700米。日本、朝鮮有分佈。

繡球(原變種)主要價值

本種花和葉含八仙花苷 (hydrangenal glucoside, C21H16O9),水解後產生八仙花醇 (C55H12O4),有清熱抗瘧作用,也可治心臟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