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織金古建築羣

鎖定
織金古建築羣,位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城關鎮三甲街道,始建於明末,大量修建於清代初。 [3] 
織金古建築羣包括位於織金縣城關鎮的東山寺、回龍庵、炎帝廟、小街龍王廟、鬥姥閣、財神廟、白衣庵、隆興寺、紫竹庵、壽佛寺、黑神廟、玉皇閣、文昌閣、楊泗將軍廟、文廟遺址、回龍橋、月華橋、太平橋、日升橋、童生橋、興隆橋、和惺和尚墓塔、南門塔和位於三甲街道的保安寺、仲機橋,共25處文物點。織金古建築羣文物門類眾多、造型各異、功能複雜、綜合性強,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3] 
2006年5月25日,織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織金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城關鎮和三甲街道 [3] 
所處時代
元至清 [1]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編    號
6-0728-3-431 [1] 

織金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織金古建築大部分建於“改土歸流”政策實施之後,僅從清康熙五年(1666年)至十年(1671年),就建有文廟、武廟、鬥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餘座。其後屢有修建,迅速形成當地人引為自豪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 [5] 
2010年2月22日,織金古建築羣中的東山寺發生火災事故,過火面積 26.6平方米。 [8] 

織金古建築羣建築特點

織金古建築羣多為倚崖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幹欄式吊腳樓。 [4] 
織金古建築羣過去是按《易經》中的五行八卦所定位:故將府署建於乾宮,文廟建於坎宮,文昌閣建於艮宮。隆興寺建於震宮,白衣庵建於巽宮,炎地廟建於離宮,馬王廟建於兑宮,三楚會館建於坤宮,其餘建築則按屬性所建。 [6] 
城內潭、塘、泉、井比比皆是,回龍潭、黑龍潭、豬巴巴龍潭、瓦窖龍潭、雙堰塘、龍泉,一勺泉、四方井、月亮井等十餘處,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城周羣山環繞,鳳凰山、玉屏山、墨峯山、古佛山、西靈山、鬥蓬山、東山、魚山、龜山、蛇山、塔山,羣山景色秀麗古木參天綠樹成蔭與古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了織金“八大景”“八小景”。在這山水如畫的縣城內容納按傳統理念建造的功能各異的古建築堪稱高原一絕,這是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的有機結合。 [6] 

織金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東山寺
東山寺,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光緒五年(1879年)重加修葺。坐東向西,由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觀音閣組成,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存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 [3] 
東山寺
回龍庵
回龍庵,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續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後殿、右禪房、左山門、得月樓組成。現存得月樓。 [3] 
炎帝廟
炎帝廟,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坐北向南,由大殿、戲樓組成。 [3] 
小街龍王廟
小街龍王廟,始建於清初。坐西向東,由山門、大殿、觀音閣組成,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0平方米。 [3] 
小街龍王廟 小街龍王廟
鬥姥閣
鬥姥閣,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坐東向西。原由閣、左右涼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築組成,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存閣樓和西南側的涼亭。 [3] 
鬥姥閣 鬥姥閣
財神廟
財神廟,始建於清初,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 [3]  由山門、兩廂、正殿組成。佔地面積約63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 [3] 
財神廟坐北朝南,北面是鳳西書院,南面對着城中心的大街,東面是九對頭小街,西北緊臨北門大街。財神廟的精妙在於其建築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財神廟為木結構建築,共38脊、四重檐、懸山頂式,呈寶塔形狀。18個翼角底下分別繫着一個銅鈴,微風徐來,叮噹作響。財神廟共分4層,底層通面闊16.76米,進深12.15米,並排5間。偏廈闊14.46米,進深3.1米,亦為5間。其左、右、後為靠背欄走廊。廟左有偏殿一間,面闊3.5米,進深4米。廟正面為石頭拱砌的山門,寬2.57米,高2.8米,置木門關啓。 [2] 
財神廟
白衣庵
白衣庵,始建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坐東向西。抬梁穿鬥混合結構封火山牆硬山頂。現存正殿。 [3] 
隆興寺
隆興寺,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坐北向南。原由前殿、左右偏殿、後殿組成。佔地面積約87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20平方米。現存後殿。 [3] 
紫竹庵
紫竹庵,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坐南朝北,殿堂三間。 [3] 
壽佛寺
壽佛寺,又名“三楚宮”,即湖廣會館。始建於清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城南移建現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坐西向東,由大殿、戲樓、廂房及牌坊組成,佔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10平方米。現存大殿。 [3] 
黑神廟
黑神廟,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建。民國年間增修。依山就勢,建有黑神廟、對廳、濟賑亭、藏書樓、且住亭等建築,建築面積125.69平方米。 [3] 
黑神廟 黑神廟
玉皇閣
玉皇閣,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嘉慶、道光年間兩度重修。坐東向西,由閣樓、前殿、後殿及禪房組成。 [3]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嘉慶七年(1802年)移建今址。清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坐南向北,由前殿(文昌宮)和文昌閣組成,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 [3] 
文昌閣夜景 文昌閣夜景
楊泗將軍廟
楊泗將軍廟,始建於清代中期。坐西向東,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頂。 [3] 
楊泗將軍廟 楊泗將軍廟
文廟遺址
文廟遺址。文廟始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後屢次重建、維修,同治年間重建。坐北向南,由牌坊、欞星門、大成門、天子台、大成殿、崇聖祠等建築組成。現存大成殿遺址。 [3] 
回龍橋
回龍橋,亦稱通濟橋。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東西向,跨貫城河。全長20米,橋面寬4.5米。 [3] 
月華橋
月華橋,原名“奢香橋”。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三孔石拱橋,長18米,寬4.7米。 [3] 
月華橋 月華橋
太平橋
太平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東西向,跨貫城河。二孔石拱橋,長28米,寬13米。 [3] 
日升橋
日升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成,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整修。東西向,單孔石拱橋。 [3] 
日升橋 日升橋
童生橋
童生橋,又名“永安橋”、“童生橋”,俗稱“下水關”。始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次年(1749年)告竣。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 [3] 
興隆橋
興隆橋,又稱“半邊橋”。建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東北西南向,二孔石拱橋。橋西北側是石龍欄杆,頭向東北,高1米許。橋西北河牀石巖上立四稜碑。 [3] 
和惺和尚墓塔
和惺和尚墓塔,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系“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七世存上慧下參和惺老和尚之塔”。 [3] 
南門塔
南門塔,又名文明塔,南門塔位於狗橋東側白馬山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局部毀於1966年。1997年修復。圓錐體白綿石塔,底徑6米許,通高14米許。 [3] 
保安寺
保安寺
保安寺(3張)
保安寺,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倚一石峯建造,由大殿、觀音閣、地母廟、禪房等建築組成。 [3] 
仲機橋
仲機橋,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南北向,跨納弓河。單孔石拱橋,長4米餘,寬2.5米。 [3] 

織金古建築羣研究價值

建築文化的活化石
織金天然溶洞較多,在石器時代就有遠古人類居住由洞居轉為崖居民居便是織金古建築的一大特點。早期的“洞屋”主要防猛獸,後來逐步演變成防禦工事,作為壘灶熬硝製造鞭炮之用,這些洞屋有的建有護牆,牆內又有木結構古建,具有代表性的有櫻桃洞、賓興洞、四方洞、牛王洞、硝灰洞。還有的在織金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崖壁斜出,由建築師巧妙利用洞口建造民居式的宗教建築,如於偏廈中所營造的保安寺、依洞而建的觀音閣,便是洞居轉崖居、民居的真實寫照。這類洞居、崖居、民居的有機結合充分展示了織金古文化的魅力。在中國古建史上這些倚崖傍洞的古建築為研究人類居住、變遷和古文化發展提供了真實的實物是建築文化的活化石。 [6] 
民族歷史的見證,改土歸流的產物
織金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建城,古時稱為“比喇”(彝語)屬水西地帶長期以來為彝族土司治理。自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清庭設立平遠府後廢除土司制度實行了改土歸流。這段歷史與織金古建築有着重要的關係。明末清初,中原政權更迭,吳三桂擁有重兵、欲割據稱王,彝族土司慘遭毀滅性打擊,史稱“吳王剿水西”。這一重大事件結束了彝族土司的統治,並隨着“改土歸流”的實現,大批中原民族湧人織金,促進了織金民族、宗教、經濟、文化的建設,由於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各種修建工程蓬勃興起。因而建造“四庵”(觀音庵、紫竹庵、白衣、回龍庵),“四閣”(文昌閣、玉皇閣、鬥姥閣、文騰閣),“四寺”(東山寺、壽福寺、隆興寺、地藏寺),“四祠”(忠烈、神柯武侯祠、丁公)和“八大廟”(文廟、關帝廟、財神廟、馬王廟、龍大廟、黑神廟、炎帝廟、城隍廟)。這一時期建寺廟,造會館的熱潮,使得織金建築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有商人崇尚的財神廟,軍人崇尚的武廟,學者崇尚的文廟,市民崇尚的城隍廟以及湖廣客商崇尚的壽福寺,江西客商崇尚的萬壽宮,四川客商崇尚的川主廟等。經數百年的歷史發展,許多外來的民族及漢居民,早已融入世居民族之中。 [6] 

織金古建築羣保護措施

1985年,織金財神廟、文昌閣、東山古建築、魚山古建築同時列入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7] 
1999年,織金保安寺被定為貴州省省級文物。 [7] 
2006年5月25日,織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織金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織金古建築羣位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城關鎮和三甲街道。 [3] 
交通信息
自駕:從織金站出發,約9分鐘即抵達織金縣城關鎮;距離織金縣三甲街道約18.2公里車程,需花費24分鐘左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