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織,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zhī,最早見於戰國文字 [2]  ,其本義為製作布帛,又可引申為編織、蒐羅、 用染絲織成的絲織品和旗幟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注    音
ㄓ、ㄓˋ
拼    音
zhì zhī
部    首
筆順編碼
55125134
總筆畫
8
統一碼
U+7EC7
結    構
左右結構
五    筆
xkwy
倉    頡
vmrc
鄭    碼
zjo
四    角
26180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1] 
平水韻
十三職 入聲 [4] 
異體字
織𥿮綕𦀗𦁋𦁓𦃎𥿗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5]
形聲字。從糸,戠聲。“戠”之形體演變,參“戠”字條。“戠”簡化作“只”。“織”類推簡化作“織”。《説文》:“織,作布帛之總名也。”本義是製作布帛。《詩·大雅·瞻印》:“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婦女沒有工作,停止養蠶織布)引申指編織。這些意義的“織”字讀為“zhī”。《玉篇·系部》:“織,織文錦綺之屬。”《禮記·玉藻》:“士不衣織。” (上不穿彩帛)這種意義的“織”字讀為“zhì”。 [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ī
名詞
比喻客觀事物紛繁交錯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菩薩蠻》
玉英凋落盡,更何人識,野棠如織。——《後庭花》
見天色已是黃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織在密雪的純白而不定的羅網裏。——《彷徨·在酒樓上》
如織
比喻思想情緒紛亂糾結
interweave
喪亂古今同,臨風意如織。——《聞建寇逼境攜家由將樂沙縣以如劍浦》
愁恨織,花落處、棠梨成血。——《天門謠·汲縣道中作》
交織
動詞
製作布帛之總稱
weave
婦無公事,休其蠶織。——《詩·大雅·瞻卬》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一》
夫耕不食,婦織不裳。——《平淮西碑》
原來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織得一手好彩錦。——《牛郎織女》
蠶織
編織
knit
夫子以織屨為食。——《韓詩外傳》卷九
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蕢,立則丈插。——《戰國策·齊策六》
原來正樑是湘妃竹,棟柱是泥青竹,兩扇板門是風人竹織成竹絲板。——《西遊補》第十三回
每天任何時節,皆有幾個老人坐在門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鋼刀破篾,有兩個小孩子蹲在地上織簟子。——《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織布
蒐羅
collect
要什麼東西?順便織來孝敬。——《紅樓夢》第十六回
織來
zhì
名詞
用染絲織成的絲織品
cloth and silk
士不衣織。——《禮記·玉藻》
故使人奉黃金百斤,文織百純,進之先生。——《説苑·善説》
文織
通幟,旗幟;標誌
banner;flag
治樓船,高十餘丈,旗織加其上,甚壯。——《漢書·食貨志下》
旗織
參考資料: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織
作布帛之緫名也。從糹戠聲。 [7] 

説文解字注

作布帛之總名也。布者麻縷所成。帛者絲所成。作之皆謂之織。許此部別佈於絲。自緝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而有不可分者、如織篆是也。經與緯相成曰織。古叚為識字。如詩之織文、微識也。從糹。戠聲。之弋切。一部。 [8] 

康熙字典

zhī《廣韻》之翼切。《集韻》《韻會》質力切。並音職。《説文》:作布帛之總名。《小爾雅》:治絲曰織。織,繒也。《廣韻》:組織。《書·貢》:厥篚織文。傳:織文錦綺之屬。
zhì業又《廣韻》《集韻》《韻會》並職利切。音志。《正韻》支義切。音寘。《禮·玉藻》:士不衣織。注:織,染絲織之。士衣染繒也。
chì又《集韻》昌志切。音熾。幟或作纖。《詩·小雅》:織文鳥章。箋:織,微也。疏:幟與纖字雖異音實同也。《前漢·食貨志》:旗纖加其上。注:師古口:纖讀曰幟。《類篇》:或作紘。 [9]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書法對比

字形對比 [3] 

筆順演示

筆順演示 筆順演示

書法展示

草書
行書
楷書
隸書
篆書

音韻彙集

韻書成集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tjɯɡs





tjɯɡ

廣韻

職吏切

tɕi
去聲

之翼
職開

tɕjək
入聲
蒙古字韻







tʂi
入聲







dʐi
去聲
中原音韻


齊微齊

齊微
tʂi
入聲作上聲
洪武正韻牋

支義切


二寘
tʃie
去聲

昌志切


二寘
tʃ‘ie
去聲

之石切


七陌
tʃiək
入聲
集韻

脂利切




ʨiɪ
去聲

職吏切




ʨie
去聲

式吏切




ɕie
去聲

昌志切




ʨʰie
去聲

質力切




ʨiek
入聲
韻略

職吏切





去聲

質力切





入聲
增韻

職吏切





去聲

昌志切





去聲

質力切





入聲
中州音韻


張恥切


齊微


入聲作上聲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陰入
參考資料 [10-11]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i̯ək
先秦
王力系統
ȶ
ǐə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ȶ
jə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
jiə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
jək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ə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ə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ək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ǐək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jək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ek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ək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ək
參考資料 [10]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