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繅,漢語二級字 [1-2]  ,讀作sāo,最早見於《説文小篆,其本義是把蠶繭浸在沸水裏抽出絲,又可引申為有五采絲繩,圭、璋等玉器的墊子。
(基本信息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sāo
部    首
五    筆
xvjs
倉    頡
vmvvd
鄭    碼
zzkf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2] 
平水韻
四豪 平聲 [4] 
總筆畫
14
筆順編號
55155525111234
統一漢字
U+7F2B
四角號碼
22194
結    構
左右結構
注    音
ㄙㄠ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糸,巢聲。“巢”之形體演變,參“巢”字條。 “糸”在偏旁中簡化作“糹”。 “”類推簡化作“繅”。《説文》:“繅,繹繭為絲也。”本義是把蠶繭浸在沸水裏抽出絲。《孟子·滕文公下》:“夫人蠶繅以為衣服。” (夫人親自養蠶繅絲,就是用來供給祭服)這種意義的“繅”字讀為sāo。《集韻·皓韻》:“繅,文采也。”《周禮·春官·司几筵》:“加繅席畫純。”鄭玄注:“繅席,削蒲蒻展之,編以五采,若今合歡矣。”引申義有五采絲繩,圭、璋等玉器的墊子。這些意義的“繅”字讀為zǎo。 [5]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5]

詳細釋義

〈動〉
(1)煮繭抽絲
夫人蠶繅,以為衣服。——《孟子·滕文公》
(2)又如:繅車(繅絲用的器具);繅盆(浸繭的盆)
(3)通“藻”。文彩;修飾
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周禮·夏官·弁師》
(4)“繰” [3]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繹繭為絲也。從糸巢聲。

康熙字典

〔古文〕𦃨《廣韻》《集韻》《韻會》蘇遭切《正韻》𠀤音騷。《説文》繹繭出絲也。《禮·祭儀》夫人繅三盆手。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廣韻》《集韻》𠀤子皓切,音早。義同。
五經文字》繅,禮經或以為薻藉之薻。《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鎭圭,繅藉五采五就。《注》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
司几筵》加繅席畫純。《注》繅,讀為藻。《儀禮·聘禮》圭與繅,皆九寸。《注》雜採曰繅。古文或作藻。今文作璪。 《集韻》繅,或作繰𦃐。《廣韻》俗又作縿,非。 [3]  [7]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音韻彙集

韻書成集

-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
-
-
-
ʔslaːwʔ
-
-
-
-
-
slaːw
-
廣韻
-
蘇遭切
-
-
平聲
蒙古字韻
-
-
-
-
-
-
-
saw
平聲
中原音韻
-
-
蕭豪開一
-
蕭豪
sɑu
陰平
洪武正韻牋
-
蘇曹切
-
-
十三爻
sdu/sau
平聲
-
子皓切
-
-
十三巧
tsdu/tsau
上聲
集韻
-
-
蘇遭切
-
-
𩫚
-
sɑu
平聲
-
-
子晧切
-
-
-
ʦɑu
上聲
韻略
-
-
蘇遭切
-
-
-
-
平聲
-
-
子晧切
-
-
-
-
上聲
增韻
-
-
蘇遭切
-
-
-
-
平聲
-
-
子晧切
-
-
-
-
上聲
中州音韻
-
-
思遭切
-
-
蕭豪
-
-
平聲
分韻撮要
-
-
-
第十二孤古故
-
陰平
參考資料 [8-9]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
s
先秦
王力系統
s
au
先秦
董同龢系統
s
ɔ̂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s
a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s
agw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
s
ɑ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
s
ɑ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
s
ɑ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
s
ɑ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
s
âu
參考資料 [9-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