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

鎖定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繁城鎮二道街,建築面積約243平方米,是金代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1] 
繁峙正覺寺內僅存大雄寶殿,主體結構應為金代遺物。2011年,重修大雄寶殿,原金代大雄寶殿改為毗盧殿。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前檐設斗栱,為五鋪作單杪單下昂,重栱計心造,琴面昂,昂狀耍頭,襯方頭出做螞蚱頭狀,橫栱抹斜,扶壁泥道重栱。補間鋪作及轉角鋪作均用斜栱;裏轉五鋪作出雙杪,單栱計心造。室內構架採用減柱和移柱造做法,金柱上承託通檐大內額,內額兩端置於兩山面斗栱之上,前檐乳後尾斜插入額枋上蜀柱,四椽與大內額上蜀柱垂直相交,下平槫下吊垂蓮柱,角部用抹角梁,叉手與丁華抹頦相交直抵脊槫。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保存有明代繪製的壁畫,共計約120平方米。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樑架結構和斗栱中仍保留着金代建築的特點,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 [1]  [3-4] 
2013年5月,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繁城鎮二道街
所處時代
金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89-3-08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歷史沿革

繁峙正覺寺始建年代不詳;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賜名正覺禪院;明代時,屬於五台山北台外九寺之一;寺院原址位於滹沱河南岸舊城西關,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將正覺寺遷到現址。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被糧食局佔用。 [4] 
2011年,重修大雄寶殿,原金代大雄寶殿改為毗盧殿。 [4]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建築格局

毗盧殿(原大雄寶殿)
毗盧殿(原大雄寶殿)(4張)
繁峙正覺寺內僅存大雄寶殿,主體結構應為金代遺物。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建築面積約243平方米。前檐設斗栱,為五鋪作單杪單下昂,重栱計心造,琴面昂,昂狀耍頭,襯方頭出做螞蚱頭狀,橫栱抹斜,扶壁泥道重栱。補間鋪作及轉角鋪作均用斜栱;裏轉五鋪作出雙杪,單栱計心造。室內構架採用減柱和移柱造做法,金柱上承託通檐大內額,內額兩端置於兩山面斗栱之上,前檐乳後尾斜插入額枋上蜀柱,四椽與大內額上蜀柱垂直相交,下平槫下吊垂蓮柱,角部用抹角梁,叉手與丁華抹頦相交直抵脊槫。 [1]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文物遺存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保存有明代繪製的壁畫,共計約120平方米;石獅子2座;繪水陸圖功德碑半方。 [1]  [3-4]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文物價值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樑架結構和斗栱中仍保留着金代建築的特點,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 [1]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保護措施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遺址碑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遺址碑
2013年5月,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旅遊信息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地理位置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繁城鎮二道街。 [1]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路程約58.8千米,用時約10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