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縱翰民

鎖定
縱翰民(1905-1992),原名縱漢民,安徽蕭縣人。南京藝術學院原院長。1926年考取中山大學,受大革命影響,隨即考入黃埔軍校。大革命失敗後,轉赴武漢軍校,隨即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一直從事黨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市委鄉村科長、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黨校教育長、黨委委員,市委幹校教育長、黨委委員。1952年任南京師範學院副院長,1958年調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即後來的南京藝術專科學校、南京藝術學院)副校長,並先後任校長、院長、黨委書記、顧問。曾經擔任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他是第三屆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省政協第四、五屆委員。 [1] 
中文名
縱翰民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92年
出生地
安徽蕭縣

縱翰民人物生平

縱翰民,1905年3月1日出生於安徽省蕭縣。青少年時代就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在廣州中山大學就讀時,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1927年6月參加革命,投身惲代英同志主持的武漢軍校,隨即編入由葉劍英同志任團長的教導團,12月參加了由張太雷同志領導的廣州起義。1928年春在起義失敗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受組織派遣赴上海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先後被派赴河南漯河中心縣委開展工運和兵運工作、旋任蕭縣縣委委員、縣委書記、縣蘇維埃主席及紅十五軍一師黨代表等職。1931年春,調任江蘇宿遷中心縣委委員、縣委書記,在白色恐怖下,他組織農民武裝暴動,堅持革命鬥爭。他曾兩次被捕,在獄中,他和敵人作鬥爭,並掩護同志。1936年出獄後,他積極尋找黨組織,繼續革命工作。
抗日戰爭開始後,先後任蕭縣中心縣委委員、蕭縣人民救國會主任、縣常備總隊政治部主任、縣長、新四軍四師蕭縣獨立旅旅長等職。1941年9月,調任蘇皖邊區邳、睢、銅、靈地委委員、聯防辦事處主任。1944年8月,他隨軍西進,先後擔任蘇皖二地委、華中八地委常委、專署副專員等職。1946年12月,調任豫皖蘇區黨委民運部長,參與領導當地土地改革運動。1948年8月,任豫皖蘇建國學院副院長。1949年4月,隨軍南下渡江,參加南京的接管工作。
建國以來,縱老歷任南京市委黨校教育長、黨委委員,南京市委幹部學校教育長、黨委委員,南京師範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顧問等職。1983年12月離休,享受副省長級待遇。
1992年1月29日,原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顧問,江蘇省政協第四、五屆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員縱翰民同志,因病不幸於在南京逝世,享年87歲。 [2] 

縱翰民人物評價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題詞:“縱翰民同志是我黨優秀的黨員,長期從事白區工作,抗日戰爭我們曾一同在淮北根據地工作,他政治堅定,密切聯繫羣眾,忠誠黨的事業,是我們學習榜樣。” [3] 
南京藝術學院:“縱翰民在六十六年的革命征途中,無論順利、挫折,他始終懷着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堅決執行黨的路線,獻身於革命事業。在艱苦白的戰爭年代,他隨軍南征北戰,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在教育領導崗位上,他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勤奮工作,團結同志,忠於職守。在十年浩劫中,他蒙受冤屈,遭到迫害,但從未動搖又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必勝信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堅決擁護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繼續奉獻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縱翰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謙虛謹慎,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羣眾,共同完成黨的任務。在生活上艱苦樸素,不謀私利嚴於律己,寬厚待人;保持併發揚了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即使石在離休後的晚年,他仍十分關注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兩個文明的建設,他的革命思想作風和優秀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2] 
參考資料
  • 1.    徐傳德主編,南京教育史 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08,第711頁
  • 2.    挽革命老前輩我院原院長縱翰民同志[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92,(第2期).
  • 3.    中共宿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風範永存 紀念縱翰民 陳聿敏專輯[M]. 內部資料. 前言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