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縣街街道

鎖定
縣街街道,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地處安寧市中部,東與西山區接壤,東南與晉寧縣接壤,南與八街街道毗鄰,西連易門縣,北與草鋪和連然街道相連,東北與金方街道接壤,距安寧城區12千米,總面積264.19平方千米。 [1]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總人口有53706人。 [1]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為連然縣、安寧縣(州)轄地;2011年2月,由縣街鎮改為縣街街道。 [1]  截至2020年6月,縣街街道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 [2]  街道辦事處駐三泊路1號。 [1] 
2011年,縣街街道財政總收入2.3億元,比2010年增長38.1%;農業總產值4.1億元,比2010年增長33.7%;工業總產值為14.5億元,比2010年增長81.8%。 [1] 
中文名
縣街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
地理位置
安寧市中部
面    積
264.19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三泊路1號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03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A
人    口
53706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縣街街道歷史沿革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為連然縣、安寧縣(州)轄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現縣街街道一帶設置三泊縣,屬昆陽州。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安寧縣第廢團保局改稱第四區(雲龍鎮)。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奉命廢區制,擴大鄉鎮組織,第四區編為珍泉鎮和雲龍鎮。
1950年3月20日,珍泉鎮和雲龍鎮改為第三區;同年5月,改名龍泉區;同年9月,改名第三區。
1956年10月,改為縣街片。
1958年10月,改為紅旗公社。
1961年5月,析紅旗公社置鳴矣河、縣街2公社。
1984年2月,改為縣街區公所。
1987年11月,改為縣街鄉。
2006年1月,鳴矣河、縣街2鄉,合併為縣街鎮。
2011年2月,由縣街鎮改為縣街街道。 [1] 

縣街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轄縣街1個社區,縣街、下元良、雁塔、石江、鳴矣河、甸東、耳目、王家莊、石莊、雙村10個行政村;下設55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縣街街道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縣街社區、石江社區、縣街村、下元良村、雁塔村、鳴矣河村、甸東村、耳目村、王家莊村、石莊村、雙村, [2]  街道辦事處駐三泊路1號。 [1] 

縣街街道地理環境

縣街街道位置境域

縣街街道地處安寧市中部,東與西山區接壤,東南與晉寧縣接壤,南與八街街道毗鄰,西連易門縣,北與草鋪和連然街道相連,東北與金方街道接壤,距安寧城區12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3.1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0.2千米,總面積264.19平方千米。 [1] 
縣街街道

縣街街道地形地貌

縣街街道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山區、半山區和丘陵地;主要山脈有犁頭山、黑風洞、白泥山、雲龍山、菜子尖山、接天石山、紅尖山;境內最高峯黑鳳山,位於縣街西南面下元良行政村,海拔2670.7米;最低點位於下元良行政村白木箐口與扒河交匯點處,海拔1603.2米。 [1] 

縣街街道氣候

縣街街道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季集中於夏秋季,時有八月低温,有“四季無寒暑,遇雨便成冬”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温14.8℃,1月平均氣温7.3℃,極端最低氣温-7℃(1971年1月);7月平均氣温20.1℃,極端最高氣温31.5℃(1988年7月11日);最低月均氣温4.7℃(1971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21.5℃(1988年7月);平均氣温年較差13℃,最大日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260天,無霜期年平均250天,最長達300天,最短為2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27.5小時,年總輻射129.8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846.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48天,最多達60天,最少為36天;最大雨量1000.5毫米,最少雨量692.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10月,8月最多。 [1] 

縣街街道水文

縣街街道境內河道屬金沙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三級河鳴矣河1條,境內總長17.5千米;四級河2條,總長27.8千米;河流總長度45.3千米,河網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1億立方米,年排澇量1.1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鳴矣河,從八街街道摩所營行政村至螳螂川,流經境內石莊、雙村、鳴矣河、甸東、耳目、雁塔、石江7個行政村,長17.5千米,流域面積152.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螃蟹河和縣街河。 [1] 

縣街街道自然災害

縣街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温、霜凍等;大風災害年均發生6次,主要發生在8—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8月,王家莊、下元良和雁塔3個行政村農作物玉米幾近絕收;冰雹災害年均發生3次,主要發生在4—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31日王家莊、下元良、鳴矣河、石莊和雙村5個行政村,70%的烤煙、玉米、水稻和蔬菜受災;倒春寒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3—4月,嚴重的一次發生2010年4月,全街道10個行政村的農作物幾近絕收。 [1] 

縣街街道自然資源

縣街街道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磷、鐵、鈦、硅、鋁土、耐火黏土、石灰石等,其中磷礦儲量1.8億噸,可採量1.6億噸,年產量350萬噸,主要分佈在下元良行政村中山、背陰山片區和鳴矣河大風埡口片區,是磷化工產業發展主要原材料供給基地。2011年,縣街街道有耕地2.6萬畝。 [1] 

縣街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總人口有53706人,户籍總人口272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939人,城鎮化率48.3%;另有流動人口1447人。總人口中,男性26243人,佔49.2%;女性27463人,佔50.8%;14歲以下5593人,佔10.4%;15—64歲44964人,佔83.7%;65歲以上3149人,佔5.9%。户籍人口以漢族為主,達24667人,佔90.55%;有彝、苗、回、白、傈僳等20多個少數民族,共2574人,佔9.45%;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回3個民族,其中彝族156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0.2%;苗族396人,佔15.38%;回族282人,佔10.96%。2011年,縣街街道人口出生率6.81‰,人口死亡率6.26‰,人口自然增長率0.5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3人。 [1] 

縣街街道經濟

縣街街道綜述

2011年,縣街街道財政總收入2.3億元,比2010年增長38.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比2010年增長45.1%;農民人均純收入7262元。 [1] 

縣街街道農業

2011年,縣街街道農業總產值4.1億元,比2010年增長33.7%。縣街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縣街街道生產糧食8378噸,其中玉米6112噸。縣街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蔬菜等。2011年,縣街街道油菜籽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278噸;蔬菜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3.6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青花、生菜、辣椒,其中白菜9848噸;烤煙種植面積7273.5畝,產量1012.6噸。縣街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縣街街道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4萬頭;羊飼養量9715只,年末存欄6123只;牛飼養量3491頭,年末存欄2245頭;家禽飼養量547.1萬羽,上市家禽428萬羽。2011年,縣街街道生產肉類1.7萬噸,其中豬肉6046噸,牛肉156噸,羊肉102噸,禽蛋393噸,鮮奶202噸;畜牧業總產值2.5億元。2011年,縣街街道水果種植面積1.05萬畝,產量6741噸,主要品種有紅梨和桃子,其中紅梨4574噸,桃子443噸。縣街街道漁業以淡水養殖草魚、鯉魚和鰱魚為主。2011年,縣街街道有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750公頃。2011年,縣街街道人工魚塘養殖面積50公頃,產量86噸;漁業總產值86萬元。 [1] 

縣街街道工業

縣街街道是磷礦石和石灰石原料生產基地,形成以磷礦石開採、磷化工、挖沙採石和建築石料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縣街街道工業總產值為14.5億元,比2010年增長81.8%;工業增加值5.6億元,佔生產總值的41.8%。2011年,縣街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職工1404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1億元,比2010年增長31.5%,其中大中型有工業企業2家,職工101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37億元,比2010年增長7.5%;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 [1] 

縣街街道商貿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商業網點261個,職工997人。2011年,縣街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0.3億元,比2010年增長1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13億元,比2010年增長1.8%。 [1] 

縣街街道金融業

2011年,縣街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4億元;年末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3.1億元,比2010年增長15.1%;人均儲蓄12967.5元;各項貸款餘額0.6億元,比2010年下降33.7%。 [1] 

縣街街道郵電業

2011年,縣街街道郵政業務收入為6.8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36萬元。 [1] 

縣街街道社會事業

縣街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672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8所,在校生1788人,專任教師17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初中1所,在校生639人,專任教師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職(專科)院校3所,在校生29562人。縣街街道主要學校有縣街學校。2011年,縣街街道教育經費達0.5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5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1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1億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0.5%,比2010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 [1] 

縣街街道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280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85人,經營管理人才450人,技能人才766人,農村實用人才1200人。 [1] 

縣街街道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電影年放映120場次,觀眾達13000人次;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27平方米;有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藏書3175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6人,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0.095%,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體育場地18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8·8”全民健身活動;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廣播喇叭168只,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中央電視台、省級電視台101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數為7698户,分户262户,數字電視綜合覆蓋率95%,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 [1] 

縣街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1個,其中衞生院1所,鄉村衞生室10個;設病牀80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18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2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縣街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9萬人次,出院病人600人次。2011年,縣街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00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42.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萬人,參合率99.8%;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1.2‰、9.4‰、9.4‰。 [1] 

縣街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縣街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107户,人數121人,支出2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月人均236元,比2010年增長34%;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人次,共支出3.萬元,比2010年增長2.5%;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15人次,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0.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44户,人數672人,支出77.88萬元,比2010年增長24.6%,月人均97元,比2010年增長14.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2人,支出20.96萬元,比2010年增長24.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人,支出5.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農村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59人次,共支出6.96萬元,比2010年增長7.6%;農村臨時救濟35人次,支出5.1萬元,比2010年增長7.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0人,安置義務兵1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05.3萬元,比2010年增長14.2%;有社會服務單位1個,牀位100張;有社區服務設施1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1個,社區服務站11個,其它有社區服務設施8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點22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4萬元,捐贈物資折款2萬元,接收捐贈衣被5萬件,使1001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安置殘疾職工14人。 [1] 
2011年,縣街街道新增就業人員6人,有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775人,比2010年末增加85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5人,比2010年末增加45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820人,比2010年末增加620人;參加失業保險42人,比2010年末增加3人。 [1] 

縣街街道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0千米,投遞點250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1560户,比2010年增加260户,電話普及率達到25%,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2800户,比2010年增加400户;光纜線路總長達300千米,主幹電纜達8900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2300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1200個,寬帶接入用户1100户,比2010年增加150户。 [1] 
  • 供電
2011年,縣街街道售電量累計完成0.6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64%,供電可靠率99.26%。 [1] 

縣街街道交通

縣街街道有省道安八路過境,境內長25千米,雙向6車道,通往八街。截至2011年末,縣街街道有縣鄉(鎮)級公路138條,總長245.1千米。 [1] 

縣街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縣街街道因元代在該地置三泊縣; [1]  該地是三泊縣城址,稱那隴城,故名。
  • 文物古蹟
縣街街道古蹟有唐代武周時期的河東州刺使王仁求碑。
  • 非物質文化遺產
縣街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滇劇;石莊滇劇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