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縉雲縣

鎖定
縉雲縣,浙江省麗水市轄縣,位於浙南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區,麗水東北部,地勢自東向西傾斜,山脈大致以好溪為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體上熱量充足,降水充沛,温暖濕潤,冬夏略長,春秋略短,四季分明;截至2022年,全縣轄7個鎮、8個鄉,3個街道,總面積1503.52平方千米,總人口46.66萬人。 [31] 
縉雲縣建於武周萬歲登豐元年(696年),以境內古縉雲山而得名。縉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號名。置縣後,屬括州。大曆十四年(779年)改括州為處州,沿屬處州,1949年5月,縉雲解放,屬麗水專區。 [1]  市境內仙都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歷代摩崖石刻達60多處,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於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3]  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2] 
2022年,縉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31] 
2023年全縣生產總值319.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和全市2.8、2.0和0.5個百分點,居全市第3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3.05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47.83 億元,同比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158.86 億元,同比增長8.7%。三次產業結構為4.1:46.2:49.7。 [34] 
中文名
縉雲縣
外文名
Jinyu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311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市
地理位置
浙江省南部,麗水市東北部
面    積
1503.52 km²
下轄地區
7個鎮、8個鄉,3個街道
政府駐地
五雲街道黃龍路38號
電話區號
0578
郵政編碼
321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6.66 萬(2022年)
著名景點
仙都風景名勝區
火車站
縉雲站縉雲西站
車牌代碼
浙K
地區生產總值
301.51 億元(2022年)

縉雲縣歷史沿革

縉雲縣風光
縉雲縣風光(19張)
今縉雲地,《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屬吳越,秦代分屬會稽郡、閩中郡。西漢時為會稽郡地,分屬烏傷縣,東漢初改回浦為章安。漢末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縣南鄉置松陽縣,縉雲地分屬烏傷和松陽兩縣。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年),分烏傷縣南境上浦鄉置永康縣,今縉雲北部為永康縣一部分。吳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松陽屬之。吳寶鼎元年(266年),又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永康縣屬之。縉雲地分屬臨海郡之松陽縣和東陽郡之永康縣。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分林海郡東部置永嘉郡,松陽縣屬之。隋開皇九年(589年),分松陽縣東部置括蒼縣,廢永嘉郡置處州。開皇十二年(592年),又改處州為括州。隋初廢東陽郡置婺州,大業初復改婺州為東陽郡,括州為永嘉郡。今縉雲地北部仍屬東陽郡永康縣,南部屬永嘉郡括蒼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子通改東陽郡為婺州,升永康為麗州,分置縉雲縣,屬麗州。八年,廢麗州及縉雲縣,仍屬永康縣。萬歲登封元年(696年),分括州括蒼縣東北界及婺州永康縣南界再置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名,屬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括州為縉雲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括州。大曆十四年(779年)因避德宗諱(名適,音kuò),改括州為處州,縉雲縣屬之。
五代時,縉雲縣為吳越國之地,仍為處州屬縣。宋時亦屬處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軍攻佔處州,改處州為處州路。至正十九(1359年),朱元璋佔處州,改處州路為安南府,旋改處州府。縉雲縣屬之。順治三年七月,縉雲入清。
明、清時,縉雲縣屬處州府。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光復處州,處州成立軍政分府,縉雲縣屬之。
民國三年(1914年),設錢塘、會稽、金華、甌海4道,縉雲縣屬甌海道。十六年廢道制,實行省縣兩級制,縉雲縣直屬浙江省。民國十九年(1930年),浙江省實行縣政督察專員制,全省分為12個區域,縉雲縣屬第二特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分為9個督察區,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全省裁併為6個行政督察區,7月又改為7個,縉雲縣先後屬第六區和第七區。
1949年5月,縉雲解放。9月,浙江省分為7個專區,縉雲縣屬第七專區。10月,第七專區改為麗水專區。1952年1月撤消麗水專區,縉雲縣屬金華專區。1963年5月恢復麗水專區。1968年11月麗水專區改稱麗水地區,縉雲縣屬之。
2000年7月,撤消麗水地區,建地級麗水市,地域不變,縉雲縣屬之。 [1] 

縉雲縣行政區劃

縉雲縣區劃沿革

1949年10月,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劃定,至12月底,全縣轄6個區,38個鄉鎮。詳見下表:
區名
鄉鎮名
城區
五雲鎮、浣溪鄉、崇文鄉、正美鄉、鎮東鄉
新建區
新建鎮、宅青鄉、永樂鄉、鍾馬鄉
仙都區
臚膛鎮、靖仙鄉、普仙鄉、青川鄉、黃龍鄉
壺鎮區
壺鎮鎮、長合鄉、雁門鄉、景雲鄉、溪西鄉、三溪鄉、東金鄉、漳溪鄉
盤溪區
舒洪鄉、昆坑鄉、雙溪鄉、溶溪鄉、雅江鄉、章村鄉、胡村鄉、南溪鄉、前村鄉、嚴溪鄉、石筧鄉
縉仙區
興仙鄉、普化鄉、德化鄉、安仁鄉、金竹鄉
1950年6月,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建鄉建鎮方案,全縣劃分7個區,72個鄉鎮。詳見下表:
區名
鄉鎮名
城區
五雲鎮、水南鄉、鎮東鄉、正美鄉、天美鄉、崇文鄉、東溪鄉、浣溪鄉、黃店鄉、吳嶺鄉
新建區
新建鎮、碧溪鄉、新東鄉、槐川鄉、小筠鄉、正等鄉、雙橋鄉、河陽鄉、凝碧鄉、新馬鄉、谷川鄉、魚川鄉、匯川鄉
仙都區
靖嶽鄉、臚膛鄉、沐田鄉、仙岩鄉、周村鄉、黃龍鄉、雅施鄉、碧川鄉、碧虞鄉
壺鎮區
壺鎮鎮、漳溪鄉、景雲鄉、三溪鄉、東金鄉、白隴鄉、括麓鄉、嶺背鄉、赤巖鄉、上王鄉、雅湖鄉、雁門鄉、新民鄉、潘潭鄉
盤溪區
舒洪鄉、昆坑鄉、胡村鄉、章村鄉、溶溪鄉、雙溪鄉、上週鄉、雅江鄉
縉仙區
小章鄉、大源鄉、稠門鄉、越陳鄉、嶺後鄉、上宅鄉、後塘鄉、石舍鄉、陳莊鄉、嶺腳鄉、雙港鄉、溪口鄉
大洋區
嚴溪鄉、石筧鄉、方溪鄉、前村鄉、南溪鄉、木慄鄉
1951年5月,嚴溪鄉劃歸麗水縣。
1952年9月,水南鄉併入五雲鎮。
1953年4月,東金鄉分建東金鄉、石井鄉;9月,潘潭鄉劃歸磐安縣,五雲鎮改為縣直屬建制鎮。
1956年3月,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城區、仙都區,全縣劃分為6個區,3個鎮、35個鄉。詳見下表:
區名
鄉鎮名
縣直屬區
五雲鎮、城南鄉、吳嶺鄉、城東鄉、新美鄉、城北鄉、城西鄉、仙都鄉、東方鄉、新碧鄉
壺鎮區
壺鎮鎮、白六鄉、三合鄉、三溪鄉、東金鄉、三聯鄉、雁嶺鄉、新民鄉
新建區
新建鎮、東川鄉、碧河鄉、新川鄉、雙川鄉、溪南鄉
盤溪區
昆洪鄉、胡源鄉、溶江鄉、雙溪鄉
縉仙區
新化鄉、章源鄉、嶺後鄉、陳嶺鄉、安嶺鄉、溪港鄉
大洋區
前村鄉、方溪鄉、石筧鄉、木南鄉
1958年9月,撤銷區、鄉鎮建制,以原來的區為基礎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原來的鄉為基礎建立管理區;管理區以下設生產隊。以縣直屬區為基礎建立紅旗人民公社,轄10個管理區;以原壺鎮區為基礎建立幸福人民公社,轄8個管理區;以原來新建區為基礎建立衞星人民公社,轄6個管理區;以原盤溪區為基礎建立英雄人民公社,轄4個管理區;以原縉仙區為基礎建立紅星人民公社,轄6個管理區;以原大洋區為基礎建立上游人民公社,轄4個管理區。12月,分別改稱五雲、壺鎮、新建、盤溪、縉仙、大洋人民公社,習慣稱“大公社”。
1961年6—10月,貫徹中央《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撤銷“大公社”,恢復區建置;以38個管理區為基礎建立36個人民公社,習慣稱“小公社”。
1962年5月,撤銷縉仙區,將所轄陳嶺公社、溪港公社、安嶺公社劃歸仙居縣,其餘3個公社歸併盤溪區。同年6月,木南公社分設木慄公社、南溪公社,溶江公社分設溶溪公社、雅江公社。至此,全縣轄區4個區、35個人民公社。
1978年9月,五雲公社恢復為縣直屬建制鎮。
1980年4月,溪南公社分設溪南公社、小筠公社;8月,城南公社分設城南公社、長坑公社。
1981年2月,增設城郊區,轄原直屬公社及大洋區的方溪公社、石筧公社。3月,撤銷三合公社,建立浣溪公社、前路公社;撤銷雁嶺公社,建立雁門公社、嶺背公社;白六公社分設白六公社、括蒼公社。10月,新民公社、嶺背公社、雙溪公社、紅旗公社分別改稱白竹公社、唐市公社、雙溪口公社、舒洪公社。
1982年12月,撤銷胡源公社,建立胡村公社、桃源公社;撤銷新美公社,建立兆岸公社、方川公社;仙都公社分設仙都公社、城東公社。
1983年2月,壺鎮公社改為建制鎮。
1984年6月,完成政社分設,撤銷公社建制,恢復鄉鎮建制。11月,城西鄉分建城西鄉、黃店鄉;雙溪口鄉分建雙溪口鄉、上週鄉;撤銷東方鄉,建立臚膛鄉、靖嶽鄉。是年全縣轄5個區、2個鎮、44個鄉。詳見下表:
區(鎮)名
鄉鎮名
五雲鎮
五雲鎮
城郊區
城南鄉、城東鄉、城北鄉、城西鄉、黃店鄉、方川鄉、仙都鄉、兆岸鄉、長坑鄉、方溪鄉、石筧鄉
壺鎮區
壺鎮鎮、白竹鄉、雁門鄉、唐市鄉、三聯鄉、白六鄉、括蒼鄉、浣溪鄉、前路鄉、東金鄉、臚膛鄉、靖嶽鄉、三溪鄉
區(鎮)名
鄉鎮名
新建區
新建鎮、新川鄉、新碧鄉、碧河鄉、東川鄉、雙川鄉、溪南鄉、大筠鄉
盤溪區
舒洪鄉、溶溪鄉、上週鄉、雙溪口鄉、新化鄉、章源鄉、胡村鄉、桃源鄉、雅江鄉、嶺後鄉
大洋區
前村鄉、南溪鄉、木慄鄉
1985年1月,新建鄉改為建制鎮;8月,舒洪鄉改為建制鎮。
1991年,新碧鄉、前村鄉分別改為新碧、大洋兩建制鎮。
1992年5月,撤區並鄉擴鎮,全縣設9個建制鎮、15個鄉,具體是:五雲鎮(其中原仙都鄉部分改設仙都農村管理處)、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
2008年2月,部分鄉鎮行政區調整,撤銷新碧鎮、城北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五雲鎮;將新建鎮的巖沿、西巖、梅溪3個行政村劃歸五雲鎮管轄。撤銷新川鄉、雙川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新建鎮。撤銷雁嶺鄉、白竹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壺鎮鎮。撤銷南溪鄉、木慄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大洋鎮。此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設8個建制鎮、8個鄉(包括2個農村管理處),具體是:五雲鎮(包括仙都農村管理處、新碧農村管理處)、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
2010年12月,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由644個調整為253個。
2011年12月,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五雲鎮建制,建立五雲、新碧、仙都等3個街道辦事處,將新建鎮的宅基村、馬渡村劃歸新碧街道辦事處管轄,全縣設7個建制鎮、8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具體是: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五雲街道辦事處、新碧街道辦事處、仙都街道辦事處。 [4] 

縉雲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縉雲縣設7個鎮、8個鄉,3個街道: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方鎮東渡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雙溪口鄉溶江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五雲街道新碧街道仙都街道。縣人民政府駐五雲街道黃龍路38號。 [5] 
 縉雲縣標準地圖 縉雲縣標準地圖

縉雲縣地理環境

縉雲縣位置境域

縉雲縣地處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區,位於北緯28°25′-28°57′,東經119°52′-120°25′之間 [4]  ,縉雲縣東臨仙居縣,東南靠永嘉縣,南連青田縣,西接麗水市,西北界武義縣,東北依磐安縣,北與永康市毗鄰。東西寬54.6千米,南北長59.9千米,縣界全長304.4千米。總面積1503.52平方千米 [6]  ,北距杭州175千米(公路262千米)。

縉雲縣地形地貌

縉雲縣地處武夷山-戴雲山隆起地帶和壽昌-麗水-景寧斷裂帶的中斷。地貌類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類,其中山地、丘陵約佔全總面積的80%。地勢自東向西傾斜。山脈大致以好溪為界,東部為括蒼山脈,西部為仙霞嶺餘脈。東半部羣峯崛起,地勢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峯343座。其中東北部為大盤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為主;東南部為括蒼山盤踞,為中山地貌,南部的大洋山主峯海拔千米以上主峯3座。北部地層陷落,構成壺鎮、新建兩塊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廣闊綿延,為仙霞嶺與括蒼山的過度地段。全境地形具東南西三面環山,北口張開呈“V”型特徵。 [6] 

縉雲縣氣候

縉雲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體上熱量充足,降水充沛,温暖濕潤,冬夏略長,春秋略短,四季分明。由於境內地形起伏較大,氣温差異明顯,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山後不同天”的垂直立體氣候特徵。冰雹災害主要出現在3--8月間,為全省多雹中心地帶之一。降水梯度變化大,季節分配不均地域分區明顯,夏秋季多雷雨,雨量特別豐沛,但因山坡地多,保水能力差,仍有乾旱。 [7] 

縉雲縣水文

縉雲縣河流均為山溪性河流。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三條,分屬甌江、錢塘江、靈江三個水系。其中好溪為縣內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磐安縣大盤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穿境入麗水,幹流在境內長66.11千米,流域面積791.8平方千米。 [6] 

縉雲縣自然資源

縉雲縣水資源

縉雲縣水資源豐富,年平均徑流量13.69億立米方,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總藴藏量8.3萬千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資源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縉雲縣植物資源

縉雲縣受垂直氣候因素影響,境內自然林帶分佈,海拔由低到高,一般為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混交、針葉林、荒山灌木草叢。除蕨類植物外,共有種子植物1126種,分屬於136科,540屬。 [8] 

縉雲縣動物資源

縉雲縣境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一類4種:豹、雲豹、黑麂、黃腹角雉;二類19種:獼猴、穿山甲、豺、水獺、小靈貓、獐(河麂)、鬣羚(山牛)、青羊(山羊)、鴛鴦、遊隼、紅隼、蒼鷹、雀鷹、鵲鷂、草鶚、長耳鶚、白鷳、虎紋蛙、大鯢(娃娃魚)。動物936種,分屬7綱、41目、173科、556屬。 [8] 

縉雲縣礦產資源

縉雲縣境內非金屬礦產極為豐富,已發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潤土、石英砂螢石等。其中,沸石貯量約3億噸,居全國第四,質量第一。建材礦產以凝灰岩、花崗岩為主。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為麗水市主要產糧區之一。 [9] 

縉雲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縉雲縣常住人口為405318人。 [20]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户籍總人口46.66萬人,比上年下降2.66‰。其中,男性人口23.98萬人,女性人口22.68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51.4%和48.6%。全年出生人口2535人,出生率為5.43‰;死亡人口3121人,死亡率為6.68‰;全年人口自然減少586人,自然增長率為-1.25‰。據2022年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0.5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23.9萬人,城鎮化率為59.1%,比上年提升1.3個百分點。 [31] 

縉雲縣政治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截至2023年4月 [3]  [28] 

縉雲縣經濟

縉雲縣綜述

縉雲縣 縉雲縣
2022年,縉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1.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3.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6.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0.97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7%、6.0%和4.4%,三次產業結構為4.5:48.7:46.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7435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055美元),比上年增長5.2%。
2022年,縉雲縣實現財政總收入31.78億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35億元,按自然口徑增長6.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後增長14.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19億元,增長11.1%。
2022年,縉雲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國有投資增長21.0%,佔比為40.2%,非國有投資增長19.2%,佔比為59.8%。交通投資、生態環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53.1%、37.2%、26.3%和1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1.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6.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2.3%,佔全部投資的比重分別為0.2%、35.2%和64.6%。 [31] 
2023年,縉雲縣生產總值319.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和全市2.8、2.0和0.5個百分點,居全市第3位。 [33] 

縉雲縣第一產業

2022年,縉雲縣糧食播種面積8873公頃,比上年增長0.4%;油料種植面積635公頃,增長6.3%;蔬菜種植面積7140公頃,增長3.0%;中草藥材種植面積643公頃,增長6.8%。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48091噸,比上年下降3.2%;肉類總產量10491噸,增長8.3%,其中:豬牛羊肉產量7745噸,增長5.1%;禽蛋產量5141噸,增長19.6%;生豬出欄9.33萬頭,增長18.2%;家禽出欄122.62萬隻,下降7.1%。水產品總產量4801噸,增長19.9%。
2022年,縉雲縣新建高標準農田4140畝,整治優化“非糧化”1.72萬畝、“非農化”1598畝。全縣有農業龍頭企業省級3家、市級25家、縣級33家,家庭農場107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79家、農創客501名。 [31] 
2023年,縉雲縣第一產業增加值13.05億元,同比增長4.6%。 [33]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1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7%。糧食總產量4.9萬噸,比上年增長2.2%,其中春糧增長21.6%,秋糧基本持平。蔬菜產量21.73萬噸,增長4.0%;水果產量5.10萬噸,增長7.0%。年末生豬存欄7.16萬頭,增長3.8%;家禽存欄82.96萬隻,增長8.5%。水產品產量4801噸,增長6.5%。 [34] 

縉雲縣第二產業

2022年,縉雲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20.94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0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379.14億元,下降5.0%;其中出口交貨值95.82億元,下降7.6%。全年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7%、13.6%、12.4%。十七大重點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6%。全縣2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17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63.0%;11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
2022年,縉雲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6.00億元,佔GDP的比重為8.6%。全年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增長29.2%。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總產值60.78億元,比上年增長7.5%。 [31] 
2023年,縉雲縣第二產業增加值147.83 億元,同比增長7.7%。 [33]  全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81.7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分門類看,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5%。主要行業中,金屬製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7.6%、20.6%、13.2%和9.1%,增速分別高於規上工業20.4、13.4、6.0和1.9個百分點。 [34] 

縉雲縣第三產業

2022年,縉雲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12億元,比上年增長8.6%。批發業銷售額增長31.3%,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2.4%,住宿業營業額增長17.8%,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0.2%。完成網絡零售額205.98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全年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0億元,比上年增長24.0%。在限額以上企業銷售的商品類別中,糧油類、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穩定增長,分別增長30.5%、27.4%和18.9%;水產類和蔬菜類零售額較快增長,分別增長115.9%和102.5%。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已登記商品交易實體市場12個,交易額為8.59億元;其中億元級市場2個。
2022年,縉雲縣完成進出口總額113.74億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出口總額112.39億元,下降2.2%。全年引進億元以上大項目46個,實際利用外資135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33.2億元。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為495.62億元和495.3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2%和20.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485.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6%;人民幣貸款餘額494.50億元,比上年增長21.9%。本外幣不良貸款率下降至0.41%,比上年末減少0.01個百分點。
2022年,縉雲縣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9.48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11億元,增長9.5%;人身險保費收入6.36億元,增長1.9%。各類賠款及給付3.04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2.01億元,人身險賠付1.03億元。 [31] 
2023年,縉雲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58.86 億元,同比增長8.7%。 [33]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年加快2.6個百分點。接觸型服務業繼續恢復,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3.9%,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11.6%。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8.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8%、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2.5%。 [34] 

縉雲縣社會事業

縉雲縣科學技術

2022年,縉雲縣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6家,累計158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87家,累計271家。全年專利授權數2450件,其中發明111件,實用新型1501件,外觀設計838件。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89億元,增長15.3%。 [31] 

縉雲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共有幼兒園68所,在園幼兒13522人,比上年下降4.7%。共有小學41所,招生4194人;在校學生26886人,下降1.6%。共有初中11所,招生4918人;在校學生15394人,下降1.4%。全縣共有職業高中2所,招生1137人,在校學生4622人,畢業生2115人;普通高中4所,招生2975人,在校學生8240人,畢業生2498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4.98%。
2022年,縉雲縣有幼兒園專任教師948人,比上年減少55人;小學專任教師1732人,比上年增加6人;初中和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860人,比上年增加86人;職業高中專任教師362人,比上年增加1人。 [31] 

縉雲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共有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博物館1個,劇場、影劇院3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分館18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60.67萬冊。全年文化館共組織各類文化活動182場次,常態化推出全民藝術普及、“藝”門好課等線上活動346場次。圖書館接待讀者總數64.66萬人次;文獻外借18.79萬冊次,數字資源訪問量168.33萬次。圖書館共開展讀者活動398場,共20.64萬人次參與。全縣廣播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 [31] 

縉雲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有衞生機構301家,其中醫院11家,鄉鎮衞生院 15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家,村衞生室174家,診所(醫務室)88家。年末全縣實有衞生機構牀位數2163張,衞生技術人員數3104人,其中醫生1241人、註冊護士1309人、其他醫技人員554人。 [31] 

縉雲縣體育事業

2022年,縉雲縣新建社區多功能運動場3個,百姓健身房4個,體育設施進公園項目1個。新增體育場地11572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52平方米。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94%。 [31] 

縉雲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30336人,參保率為98.5%;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50967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63169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6200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05288人,參保率為99.8%;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72007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33281人。全縣參加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136981人、48855人和55852人。
截至2022年底,縉雲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共7175户9860人,全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036萬元。特困人員供養人數289人,全年特困人員供養資金支出669萬元。 [31] 

縉雲縣交通運輸

縉雲仙都景區(01)
縉雲仙都景區(01)(26張)
縉雲縣內330國道、金麗温高速公路金温鐵路縱貫南北,穿城而過,台金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北到省會杭州為2.5小時路程,到上海為4小時路程,已納入上海四小時交通圈,到台州為2.5小時。到周邊市所在地僅1—3小時路程。
2022年,縉雲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08億元,比上年增長0.7%。實現公路貨運量730萬噸,貨物週轉量113808萬噸千米;公路客運量22萬人,旅客週轉量2452萬人千米。鐵路旅客運輸量58.71萬人,下降29.1 %;鐵路貨物運輸量84.71萬噸,下降25.0 %。 [31] 

縉雲縣歷史文化

縉雲方言屬於漢語方言中南部吳語金衢片。縉雲方言除了體現南部吳語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許多獨特的語音現象。縉雲有句俗語“縉雲三鄉,講話七十八腔”形象地描繪了縉雲方言內部的差異性。縉雲的東鄉以壺鎮為中心,區內語音大體一致,但是邊遠山區受相鄰縣的語音影響較大,特別是白竹,與永康音接近。南鄉以舒洪和大源為中心,區內語音大體統一,但南溪、木慄、石筧一帶明明顯帶有永嘉口音。西鄉以新建鎮為代表,區內語音與城內接近,但新川夏嘉畈一帶明顯帶有武義口音。語調上則是東鄉腔輕揚婉轉,南鄉腔生硬重濁,城內腔與西鄉腔較接近。 [11] 

縉雲縣風景名勝

倪翁洞
倪翁洞(2張)
仙都風景區
仙都風景區在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 [12]  ,境內有奇峯一百六、異洞二十七,由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四大景區組成,由鼎湖峯、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黃帝祠宇等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為166.2平方千米。其中,鼎湖峯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黃帝祠宇作為仙都風景名勝區最主要的人文景觀,與陝西黃陵遙相呼應構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陽穀,相傳是老子學生、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計倪,嫉俗遁世,隱居於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歷代摩崖石刻達60多處,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於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個篆字,是出時任縉雲縣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書法大家李陽冰所題。 [13] 

縉雲縣名優特產

縉雲麻鴨
縉雲麻鴨,浙江省縉雲縣特產,因全身羽毛淺粽灰色似麻雀而得名,俗稱草子鴨,水鴨。縉雲飼養麻鴨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明朝成化辛卯(1471年)版的《處州府志》中就有記載。清乾隆年間,在縉雲新建一帶就已開設有孵坊,採用泥缸、木櫃,以木炭加温孵化,具有體型小、耗料省、早熟高產、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蛋個適中等特點。縉雲麻鴨有燉、烤、炸、蒸等多種做法,由於縉雲麻鴨體型較小且肉質結實,燉後鴨肉肥嫩酥爛,湯清香味鮮美。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縉雲麻鴨”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4] 
縉雲茭白
縉雲茭白種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元朝(1348年)《仙都志》中有明確記載“菰根”,興於上世紀80年代初,盛於當今。1986年縉雲縣東渡鎮吳嶺村首先開始商品茭白的種植,品種為“美人茭”(當時稱為“吳嶺茭”)。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縉雲茭白也進入規模生產。1996年大洋鎮開始較大規模種植茭白,1997年,前路、壺鎮、大源等鄉鎮陸續開始規模種植。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縉雲茭白”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5] 

縉雲縣著名人物

潛説友(1216—1288)字君高,號赤璧子,縉雲塘頭(今舒洪姓王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進士,官至代理户部尚書,封縉雲縣開國男。任臨安(今杭州)知府期間,重視疏浚西湖,修葺名勝,整修道路。主修《鹹淳臨安志》。後遷任平江(今蘇州)知府。德祐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時棄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撫使,被部將李雄殺死。
趙順孫(1215—1277)字和仲,縉雲北門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進士,曾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等職。經常與奸臣賈似道對抗,為賈所忌。度宗欲封趙為相,辭謝。蒙古軍南侵,襄陽危急,賈似道匿而不報,他竭力與之爭論,忿然出朝,因憂憤成疾而猝。著有《四書纂疏》、《孝宗系年錄》、《中興名臣言行錄》等書。
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隨僖宗入蜀,後來追隨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賜號傳真天師。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蹟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説《虯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縉雲縣榮譽稱號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16] 
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2] 
2020年5月29日,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10]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名單。 [17]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18]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19]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1]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2-23] 
2021年12月21日,擬認定麗水市縉雲縣為2021年浙江省4A級景區城。 [24] 
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5] 
2022年1月,入選2021年浙江省4A級景區城。 [26] 
2022年2月,被評為2021年度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優秀縣。 [27] 
2022年4月,入選浙江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支持打造共富村試點縣(市、區)。 [29] 
2023年2月,入選2022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名單。 [30] 
2023年7月,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54。 [3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