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緶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biàn或pián。讀作biàn,本意是用麻、麥秸等編成的像辮子的物品,無引申義。亦可讀作pián,本意是用針縫,無引申義。
中文名
拼    音
biàn或pián
部    首
五    筆
XWGQ
外文名
stitch
釋    義
用麻、麥秸等編成的像辮子的物品
統一碼
U+7F0F
總筆畫
12
注    音
ㄅㄧㄢˋ或ㄆㄧㄢˊ

基本信息

<動>
縫 [stitch]
緶,縫緝其邊曰緶。——《説文通訓定聲
biàn
<名>
用麻、麥秸等編成的像辮子的物品 [braid;plait]。如:草帽緶
另見pián
pián
<動>
[方]∶用針縫合,或指把兩條邊對合縫起來 [sew up]
緶,縫衣也。——《玉篇》
另見biàn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房連切《集韻》毗連切,𠀤音𨂯。《説文》交枲也。一曰緁衣也。《廣韻》縫也。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義同。
又《廣韻》方典切《集韻》補典切,𠀤音匾。褰裳。亦作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