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練(拼音:liàn),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練”是形聲字,古字形從糸、柬聲,本義是一種加工絲或絲織品的工序,即通過水煮等方式把絲麻、布帛煮得柔軟潔白。白色的絹是練制而成的絲織品,古代就把“練”作為“白絹”的代稱,如:江平如練、血染素練。練絲是一個反覆進行的過程,故“練”又引申為反覆學習、純熟,如:練習、訓練。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lià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XANW
倉    頡
VMKVC
鄭    碼
ZHY
筆    順
撇折、撇折、提、橫、撇折、橫折鈎、點、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337) [1] 
平水韻
去聲·十七霰 [5] 
注    音
ㄌㄧㄢˋ
總筆畫
3+5
四角碼
2519₄
統一碼
7EC3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練”字繁體寫作“練”,戰國文字作圖1,小篆作圖2,均為從糸,柬聲,是個形聲字。左部的絞絲旁“”説明它與絲織品有關。《説文解字》説:“練,湅繒(liànzēng)也。”繒是絲織品,古代叫“帛”,漢代一般稱為繒;湅繒就是把絲絹漂洗、煮熟,使之柔軟潔白,這就是“練”的本義。《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夏緬玄”中的“練”,用的就是本義。“練”右部的“柬”,在這裏作聲旁指示讀音。“(jiǎn)”有選擇之義,兼有一而再的意思,因為“練”是經過複雜多項工序完成的。據《周禮·考工記》記載,“湅帛”(即“湅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用楝木灰漚泡,再用石灰浸漬,然後多次漂洗,這是“灰湅”;一種是白天在太陽下曬,晚上在井水裏泡,持續七天七夜,這是“水湅”。無論是哪一種加工方法,都是一個反覆進行的過程。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漢字簡化時“練”簡化為“練”,這是根據古代的草書楷化而來的,其右部與“東”不同,與之類似的還有煉、揀。 [2]  [6] 
“練”的本義後來已很少使用,多用它的引申義。杜甫《畫鷹》詩中有“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的詩句,這裏的“練”是指用作畫布的熟絹,也就是經漂洗、煮熟並變得柔軟潔白的絲織品,這是本義的一種引申。後來人們常用這個“練”作比喻,如南齊謝玄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的“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詩中將霞比作“綺”,把江喻為“練”。毛澤東同志在《菩薩蠻》詞中也用“練”作比喻,“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卻是把彩虹比作“練”,但不是素練而是“彩練”,是七色彩綢。“練”還有反覆學習使之熟練的意義,也就是練習、訓練,這也是本義一種引申。散亂的生絲經過練煮成為潔白的絹絲,這是個反覆操作的過程,同時需要不間斷地學習才能掌握這一專門技術,故“練”字有練習、操練之意。 [6]  反覆實踐意味着閲歷,意味着積累,意味着經驗。所以“練”又引申出純熟的意義來。如熟練、老練、幹練、歷練、練達。 [17] 
從糸的“練”和從火的“”,語音相同,語義相通。段玉裁説:“練,治繒也;煉,治金也,皆謂㶕湅欲其精也。”意思“練”和“煉”都是對事物進行加工處理,使之更加精煉,所以二者同源,因而在用法上也有相通之處。例如,文章講話沒有多餘的詞句,可以寫成精練、精煉;語言文字簡練利落是洗練,也可寫成洗煉。但是,“練”與“煉”用法仍有不同,要區別使用。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liàn
動詞
煮熟生絲或生絲織品,使之柔軟潔白。

《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夏纁玄。”鄭玄注:“暴練,練其素而暴之。”
練絲
反覆學習、實踐。
practice
《戰國策·楚策一》:“練士厲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舊唐書·陸贄傳》:“武欲勝其敵,必先練其兵。”
練筆;練兵;練功;練手;練習
詳熟;熟悉。

《漢書·薛宣傳》:“(翟方進)薦宣明習文法,練國制度。”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近世士大夫多不練故事。”

閲歷;經歷。

《漢書·韋賢傳》:“瞻惟我王,昔靡不練。”
宋·葉適《郭府君墓誌銘》:“察江之言,皆飽練世故而不回撓,是足以繼其父兄矣。”

漂洗;洗滌。
wash
枚乘《七發》:“於是澡概胸中,灑練五藏。”
漢·蔡邕《琴歌》:“練餘心兮浸太清,滌穢濁兮存正靈。”

熔鍊。
melt
《列子·湯問》:“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王侍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

名詞
練過的白色熟絹。
white silk
南朝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詞:“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

泛指絲織品。

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詞:“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小祥祭。古代居喪十三個月而舉行的一種祭奠儀式,因按規定穿練服(粗服),故又簡稱為“練”或“練祭”。

《晉書·顧和傳》:“頃之,母憂去職,居喪以孝聞。既練,衞將軍褚裒上疏薦和,起為尚書令,遣散騎郎喻旨。”
《禮記·雜記下》:“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
水名。在今廣東省普寧市至潮陽市一帶。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東四·潮州府》:“練江,在縣西南石龜山下,源出海陽縣雲落山,流入境東南十里,有𣴛水來合焉……匯眾流而為江,紆迴如練,因名練江。”

同“楝”。樹木名。

宋·陸游《雨中示子聿》詩:“瓜蔓水生初抹岸,練花寒動卻添衣。”

通“鏈”。鏈子。
chain
明· 魏禧《大鐵椎傳》:“如鎖上練。”

(Liàn)姓氏用字。



形容詞
白色;素色。
white
《淮南子·説林訓》:“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經驗多;純熟。
experienced
《孫子·始計》:“兵眾孰強,士卒孰練。”
宋·歐陽修《翰林侍讀學士右諫議大夫楊公墓誌銘》:“兵在精,不在眾。眾而不練,則不整而易敗。”
老練;幹練;熟練
jiǎn
動詞
通“柬(揀)”。選擇。
select
清·昭連《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初,宮裏雁自阿瓦奔出,帶練一千三百人,至木邦撥給佔朵莽五百人,實止帶練八百人。”
《漢書·禮樂志》:“練時日,侯有望。”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近義辨析

練、煉
“練”和“煉”音同形近,在應用中有時易被用混。“練”表示訓練,練習的意思。如練功,練功夫,練隊,操練,勤學苦練。表示人的老練、熟練,表示語言的精練、簡練,也都用“練”。“煉”本指鍛造和冶煉的意思,人的各種鍛鍊也用“煉”,如體育鍛煉,思想鍛鍊。
有些詞語,如“洗練”“凝練”等,原皆用“練”字,後來由於社會誤寫率頗高,所以《現代漢語詞典》1996年修訂本予以認可,亦可寫為“洗煉”“凝鍊”了,但這僅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認可,正統用法還是以“練”字為好。
還應指出,“磨鍊”一詞,指在艱苦環境中鍛鍊或錘鍊,理當用“煉”字,可1996年修訂前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卻寫成了“練”,這是大不當。修訂後改為“磨鍊”,予以正解,比較合理了。“精煉”詞專指經過煉製過程,去除雜質,提取精華,如“精煉鋁合金製品”,“即使再精煉提純,也難得到百分之百的純金”;“這是一種精煉炮製的名貴中藥”;而“精練”則僅指經過反覆推敲,煉字煉句,使文章或講話沒有廢活和多餘的字,如“這篇文章文字很精練”,“他的發言言簡意賅,十分精練”。“煉字”一詞專指寫作時精心推敲用字,如“古人運筆講究煉字、煉句,惟陳言之務去”;而“練字”則僅指練習寫字,如“你的字寫得沒功力,以後要多練字”。這兩組詞語的“煉”與“練”不可混淆。
大概最難區分的是二者皆做動詞又單獨使用時作何選擇,如“他煉就一身硬功夫”和“他在戰火中煉出一顆赤膽忠心“;“他練出一手好字”與“他的精湛手藝是練出來的”。前兩句是“錘鍊、鍛鍊”的意思,應當用“煉”;後兩句是“練習、訓練”義,應用“練”字。 [10-11] 
總言之,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一是名詞一律用“練”,二是形容詞傾向用“練”;三是動詞意在求熟用“練”,意在求精用“煉”。 [1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郎甸切(liàn)
湅繒也。從糸柬聲。 [12] 

説文解字注

湅繒也。湅者,𤄒也。𤄒者,淅也。淅者,汏米也。湅繒汏諸水中,如汏米然,《考工記》所謂湅帛也,已湅之帛曰練。引申為精簡之偁,如《漢書》練時日,練章程是也。
從糸,柬聲。郎甸切,十四部。 [13] 

廣韻

郎甸切,去霰來 ‖ 柬聲元2部(liàn)
練,白練。又姓,何氏《姓苑》雲:“南康人。”郎甸切。十五。 [14]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郎甸切,音鍊。《説文》:湅繒也。《玉篇》:煮漚也。《釋名》:練,爛也,煮使委爛也。《急就篇》注:練者,煮縑而熟之也。《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注:暴練,練其素而暴之。
又小祥服也。《禮·檀弓》:練而慨然。又練,練衣,黃裏縓緣。疏:小祥而著練冠練中衣,故曰練也。練衣者,以練為中衣。
又簡練。《禮·月令》: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桀俊。《戰國策》:簡練以為揣摩。
又選也。《前漢·禮樂志》:練時日。又閲歷也。《前漢·韋賢傳》:昔靡不練。注:練猶閲歷之。
又姓。《廣韻》:《何氏姓苑》雲:南康人。
又通作湅。《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湅絲涚水。 [1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練書寫提示 練書寫提示
第六筆是㇆(橫折鈎),第七筆楷體是點。左旁窄,右旁寬,頂部左旁低,底部右旁低“糹”,第二㇜(撇折)在橫中線。第五筆㇜(撇折)豎段左斜,橫段在橫中線下方;第六筆㇆(橫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上側;左點在豎中線。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l
ian
王力系統
l
ian
董同龢系統
l
iæn
李方桂系統
gl
ianh
西漢



東漢





ian


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i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i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i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l
ien
擬音/王力系統

l
ien
擬音/董同龢系統

l
iɛn
擬音/周法高系統

l
iɛn
擬音/李方桂系統

l
ien
擬音/陳新雄系統

l
ie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三十二霰

開口呼
四等
次濁
郎甸切
liɛn
集韻
去聲
三十二霰

開口呼
四等
次濁
郎甸切
lɛn
禮部韻略


去聲





郎甸切

增韻


去聲





郎甸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先天

齊齒呼

次濁

liɛn
中州音韻


去聲
先天





葉連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十一霰


次濁
郎甸切
lien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一先蘚線屑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1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137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06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十七霰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2-11]
  • 6.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4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97-198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9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93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812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650
  • 10.    寧金華著.語言文字差錯釋例[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01:175-177
  • 11.    劉志基,鵬宇著. 字辨百題[M]. 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08.05:120-121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54
  • 13.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150
  • 14.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07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94
  • 16.    練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11]
  • 17.    鄭正.説“練”道“煉”[J].咬文嚼字,2008,(第4期):22-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