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練溪村古建築羣

鎖定
練溪村古建築羣,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原練溪村練溪大街(現嶺南印象園內),建築主要建於清朝 [1] 
練溪村古建築羣整體為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山丘,村落主要街道練溪大街則位於兩山中間最平坦的地區,並且在街道中間有條明渠穿街而過;練溪村古建築羣體現了廣府傳統村落聚族而居的一般特點,並且也反映了各氏族由於地位、勢力不同而居於村落中不同區位,進一步表現了村落內部的空間分異特徵 [4] 
2008年12月9日,練溪村古建築羣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練溪村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原練溪村練溪大街(現嶺南印象園內)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批註單位
廣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時間
2008年12月9日

練溪村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明代,三聖公王古廟始建。
清代早期,華光古廟始建。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三聖公王古廟重修。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練溪霍氏大宗祠始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淡隱霍公祠始建。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華光古廟重修。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練溪霍氏大宗祠重建中堂。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練溪蕭氏宗祠、練溪關氏宗祠始建。
清嘉慶十年(1805年),華光古廟重修。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練溪霍氏大宗祠整體重建。
清道光三年(1823),三聖公王古廟重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華光古廟重修。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練溪蕭氏宗祠重修。
1992年,練溪霍氏大宗祠重修,練溪關氏宗祠重修後堂。
1994年,練溪蕭氏宗祠重修,練溪關氏宗祠重建天井兩廊。
2001年,淡隱霍公祠重修。
2003年開始,廣州市選址在城市東南部的小谷圍島實施建設大學城,島上的練溪村和郭塱村實施了整體搬遷,同時其他4個村落也有部分搬遷,在其中練溪村範圍內規劃建設了廣州大學城民俗博物館,後又改稱為“嶺南印象園” [4] 
2005年,華光古廟按原狀修復 [1] 

練溪村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練溪村古建築羣包括淡隱霍公祠、霍氏大宗祠、蕭氏宗祠、華光古廟、關氏宗祠、三聖宮等6處祠堂和廟宇;整體為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山丘,村落主要街道練溪大街則位於兩山中間最平坦的地區,並且在街道中間有條明渠穿街而過 [4] 

練溪村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練溪村古建築羣練溪霍氏大宗祠

練溪霍氏大宗祠坐東北向西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1.09米,總進深40.16米,佔地面積445.37平方米。 三進均為硬山頂,灰塑雕花龍船正脊,龍船垂脊,青磚牆,花崗岩牆基。頭門前後共有四根花崗岩石檐柱,花崗岩台基。次間牆身中部有磚雕透空花窗。明間有花崗岩石門夾,門額上懸木匾刻“霍氏大宗祠”,門前一對石鼓。頭門後為天井,鋪花崗岩條石,天井兩側為圍牆,上塑博古紋灰塑。中堂前有一花崗岩砌築的月台,前檐次間牆身正中有磚雕透空花窗,明間正中掛“懷德堂”木刻牌匾。後堂明間設神台,供奉祖先牌位 [1] 
練溪霍氏大宗祠 練溪霍氏大宗祠

練溪村古建築羣淡隱霍公祠

淡隱霍公祠坐東北向西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1.36米,總進深20.43米,佔地面積232.08平方米。 兩進均為硬山頂,灰塑雕花龍船脊,碌灰筒瓦,青磚牆。祠前有六級石階,頭門建在花崗岩台基上,台基高及牆體的一半,實屬罕見。明間有花崗岩石門夾,門額上石匾陽刻“淡隱霍公祠”。天井兩側為廊,右廊鑲嵌有“益後會碑記”。後堂紅砂岩牆基,四根圓木金柱,明間懸“世澤堂”木匾 [1] 
淡隱霍公祠 淡隱霍公祠

練溪村古建築羣練溪蕭氏宗祠

練溪蕭氏宗祠坐東北向西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0.39米,總進深22.01米,佔地面積228.68平方米。 兩進均為硬山頂,灰塑龍船脊,碌灰筒瓦,青磚牆。頭門花崗岩台基,底部存紅砂岩基礎,紅砂岩石門框,門額嵌花崗岩石匾,上刻“蕭氏宗祠”,落款“光緒甲午仲夏穀旦重修”。前檐樑架上有精美的木雕,牆楣彩繪壁畫。頭門後天井,鋪紅砂岩條石,兩側為廊,左廊嵌有乾隆年間的建祠碑。後堂為紅砂岩基礎,明間高處懸“光裕堂”木匾 [1] 

練溪村古建築羣三聖公王古廟

三聖公王古廟坐西北向東南,深三進,總面闊7.92米,總進深23.08米,佔地面積182.79平方米。 山門為硬山頂,博古脊,青磚牆,紅砂岩牆基,紅砂岩石門框,前廊立兩條紅砂岩方形石柱,前廊樑架施駝峯、斗栱和月梁,牆楣繪壁畫。山門後為天井,兩側廊牆上保存了十塊清代碑記。中殿懸山頂,蠔殼牆,由於曾搭建閣樓,部分已改建。後殿為歇山頂,紅砂岩基礎,殿內共有十六根柱分四行,除兩根前檐柱為紅砂岩石柱外,其餘均為圓木金柱 [1] 
淡隱霍公祠 淡隱霍公祠

練溪村古建築羣練溪關氏宗祠

練溪關氏宗祠坐北向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1.54米,總進深37.35米,佔地面積431平方米。 三進均為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龍船脊,碌灰筒瓦,青磚牆。頭門花崗岩牆基,前後檐柱為鴨屎石柱。中後堂均為紅砂岩基礎,中堂明間高處懸木匾刻“世美堂”,後堂前天井鋪紅砂岩石 [1] 
練溪關氏宗祠 練溪關氏宗祠

練溪村古建築羣華光古廟

華光古廟坐東北向西南,三間兩進,總面闊5.35米,總進深11.39米,佔地面積60.94平方米。 兩進均為硬山頂,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牆。頭門建在花崗岩台基上,明間有花崗岩石門夾,門額上石匾刻“華光古廟”,字體用塗金色,門框兩邊為石刻對聯,牆楣飾壁畫。古廟山牆正面有精美的磚雕。頭門與後殿之間有小天井,兩側為廊。廊壁上嵌四塊重修碑記,年代分別為雍正十一年(1733)、嘉慶十年(1805)和道光二十七年(1847)。後殿為紅砂岩牆基,明間後側設神台,供奉華帝神像 [1] 
華光古廟 華光古廟

練溪村古建築羣文物價值

練溪霍氏大宗祠磚雕、木雕細膩生動,保存了清代嶺南建築的風格,存有大部分清代構件,對研究番禺嶺南祠堂文化提供了歷史實物;淡隱霍公祠頭門雄偉,風格罕見,保留了明顯的清代建築特徵,對研究番禺古祠堂文化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練溪蕭氏宗祠保存了清代嶺南祠堂的典型建築風格,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三聖公王古廟風格獨特,樑架上斗栱等構件還保留了較為明顯的明代風格,風格簡樸,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番禺明代廟壇祠堂提供了良好的歷史實物;練溪關氏宗祠牆楣均繪有彩繪壁畫,部分樑架雕有木紋飾,具有嶺南建築和裝飾風格;華光古廟歷史悠久,保存了具有歷史價值的碑記,對研究番禺的風土人情和民間信仰有一定的價值 [1] 

練溪村古建築羣文物保護

2008年12月9日,練溪村古建築羣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從文物本體建築邊線外延5米,局部至相鄰建築邊線。建設控制地帶:東從保護範圍外緣外延約30米,北至練溪村民居四、民居五、民居六的南牆線一線,西至關氏宗祠以西現狀路邊線,南至關氏宗祠南側池塘、北岸線、華光古廟南側池塘北岸線和中心湖戲台北邊緣一線。
練溪村古建築羣文物保護牌 練溪村古建築羣文物保護牌

練溪村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練溪村古建築羣地理位置

練溪村古建築羣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原練溪村練溪大街(現外環西路1號嶺南印象園內) [1]  [3] 

練溪村古建築羣票務指南

票種
價格
成人票
60元,預售票54元
優惠票
30元
兒童票
30元 [5] 

練溪村古建築羣交通信息

地鐵:乘坐廣州地鐵4號線/廣州地鐵7號線大學城南站C口,步行15分鐘到達嶺南印象園/乘坐廣州公交番201路至嶺南印象園站下車;
公交車:乘坐廣州公交番201路/廣州公交節假日公交專線5路公交車至嶺南印象園站下車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