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編蒲包

鎖定
蒲包,是用蒲草編織成形狀像簍子的盛物用具,其大小隨用途而異,可盛魚蝦、蔬菜、肉食等。用水洇過的蒲包,柔韌結實,可摺疊掩口,較長時間保持盛物的水分,延長保鮮期。在沒有現代保鮮設備的時期,多用蒲包儲運食品、蔬菜、瓜果等。還可作盛泥土器物,修掩體,築堤壩。《老殘遊記》第十四回:“這裏許多人用蒲包裝泥,預備堵城門。”
中文名
編蒲包
性    質
盛物用具

編蒲包製作工藝及流程

編蒲包起頭

編織蒲包,從底起頭。擺偶數根蒲葉,左右兩半,一半根朝前,一半根朝後,作為經,壓一木板,用腳踩住。以擺12根經起頭為例,左邊1根~6根尖朝後,右邊7根~12根尖朝前。從中間開始,第一根緯從左向右(以下同),壓2挑2壓2挑2壓2挑2;第二根緯挑1壓2挑2壓1挑1壓2挑2壓1;第三根緯挑2壓2挑2壓2挑2壓2;第四根緯壓1挑2壓2挑1壓1挑2壓2挑1;第五根緯壓2挑2壓2挑2壓2挑2;第六根緯挑1壓2挑2壓1挑1壓2挑2壓1。第一至第六根緯尖均朝左。把已經編織的蒲包半個底片平面旋轉180°。第七至第十二根緯,尖均朝左(實際與第一至第六根緯根尖方向相反),從左向右,重複第一至第六根緯的挑壓規律,編織出如圖1的底片。起頭的底片形成同向正方形的人字花紋。
圖1 蒲包起頭示意圖 圖1 蒲包起頭示意圖

編蒲包成角

蒲包 蒲包
經與經相編,緯與緯相編,底片的四邊中點各成一個角。第6根~1根經依次向右揻彎,第7根經向左揻彎,從右向左(以下同),挑2壓2挑2;第8根經向左揻彎,挑1壓2挑2壓1;第9根經向左揻彎,壓2挑2壓2;第10根經向左揻彎,壓1挑2壓2挑1;第11根經向左揻彎,挑2壓2挑2;第12根經向左揻彎,挑1壓2挑2壓1。這樣,就形成了蒲包底的第一個角。旋轉90°(左右旋轉均可),按相同挑壓規律編出第二個角;再旋轉90°、180°,按相同挑壓規律分別編織出第三、第四個角。

編蒲包編幫

四個角編成以後,未成花的蒲葉形成向左右傾斜的兩層。調整兩層蒲葉,使其互相垂直,這樣編織的花紋勻稱美觀。按挑2壓2或壓2挑2的規律編織蒲包幫。先挑後壓還是先壓後挑,視蒲葉所處位置決定,上層停在挑後的位置上,下次開始編即先壓;上次停在壓後的位置上,下次開始編則先挑。如此編織形成整圈的“二紋”人字花紋,一直編織到預計的高度。最後,向左傾斜的蒲葉尖停止在挑後,在裏層;向右傾斜的蒲葉根停止在壓後,在外層。

編蒲包收邊

俗話説:“編織容易,收邊難。”蒲包的收邊分兩次,第一次回折,第二次編辮。回折(如下圖2),即裏層的蒲葉尖向裏揻折,與自身同向,留2~3釐米剪斷。圖2中蒲葉帶縱向條紋的表示回折的蒲尖。外層的蒲葉根向右揻折,與自身成直角,然後壓1挑2編織。蒲葉根揻折的位置,從蒲葉尖揻折壓它的這根算起,隔3根蒲葉的寬度。如此編完一圈,完成回折這一工序。編辮一般都是反向編三股辮,每一根蒲根完成挑1壓1挑1壓1後,甩在下邊,拾起下一根續入參加編織。回折甩出的蒲根,第一根向右彎從下面穿過第二根,第三根從下面穿過第一根,第二根向右彎從下面穿過第三根;第一根甩到下面,拾起第四根從下面穿過第二根,第三根向右彎從第四根下面穿過;第二根甩到下面,拾起第五根參加編辮……如此編完一圈,按上述規律把最後兩根蒲根編插入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根的縫隙間,用剪刀沿着蒲辮的邊剪齊蒲根,收邊宣告完成。
圖2 蒲包收邊示意圖 圖2 蒲包收邊示意圖
蒲包收邊編辮,正向編也可以,編着比較順手,但每一根需要完成挑1壓1挑1壓1挑1壓1才能甩到下邊,拾起下一根續編。這樣編比較費時,尤其最後插頭穿越的根數多不方便。所謂正向編,即編每一根時,不是從下面穿過另一根,而是從上面越過另一根。一般編髮辮、繩辮多是正向編。

編蒲包蒲包的發展

由於現代編織技術的發展,蒲包也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