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緣蝽

鎖定
緣蝽是半翅目緣蝽科的昆蟲動物。 [3]  體狹長,黃褐色至黑褐色,被白色細絨毛。頭在複眼前部呈三角形,後部細縮如頸;喙伸達中足基節間,頭、胸部兩側的黃色光滑斑紋呈點斑狀或消失。前翅膜片淡棕褐色,稍長於腹末;腹部側接緣稍外露,黃黑相間。足與體同色,脛節中段色淡,後足腿節粗大,有黃斑,基部內側無突起後,足脛節向背面彎曲,腹下散生許多不規則的小黑點。 [5] 
緣蝽分佈在浙江、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成蟲和若蟲白天極為活潑,早晨和傍晚稍遲鈍,陽光強烈時多棲息於寄主葉背。初孵若蟲在卵殼上停息半天后,即開始取食。成蟲交尾多在上午進行。卵多產於葉柄和葉背,少數產在葉面和嫩莖上,散生,偶聚產成行。每雌每次產卵5-14粒,多為7粒,一生可產卵14-35粒。 [3] 
緣蝽在成蟲、若蟲時期為害期,主要危害蠶豆、豌豆、豇豆、昆明雞血藤、毛蔓豆等豆科植物,亦為害水稻、麥類、高粱、甘蔗、絲瓜等;可採用廣譜性殺蟲劑,按常規使用濃度噴灑,均有毒殺效果。 [3]  以成蟲、若蟲刺吸嫩果可致其脱落,6月份後果實被刺吸後,可不脱落,但果仁上會嵌有褐色至黑色黴斑,大大影響品質,雲南省內已出現因蝽刺黴斑果比例過高而被收果企業拒收的現象。 [4] 
別    名
白條蜂緣蝽
豆緣蝽象
足啄緣蝽
南瓜緣蝽
中文學名
緣蝽
拉丁學名
Riptortus linearis Fabricius
二名法
coreid bug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Insecta
半翅目 (Heteroptera),
緣蝽科 (Coreidae)
分佈區域
浙江、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

緣蝽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3-15mm,寬3mm,體狹長,棕黃色。頭在複眼前部成三角形,後部細縮如頸。複眼大且向兩側突出,黑色;單眼突起在後頭,赭紅色。觸角4節,第4節長於第2、3節之和,第2節最短。前胸背板向前下傾,前緣具領,後緣呈2個彎曲,側角刺狀,表面及胸側板密佈疣點和刻點。頭、胸兩側有光滑完整的帶狀黃色橫條斑。後胸腹板後緣極窄,幾乎成角狀。腹部背面淺黃棕色,各節端部有黑色斑。後足腿節基部內側有1個明顯的突起,腿節腹面具一列黑刺,脛節稍彎曲,其腹面頂端具l齒,雄蟲後足腿節粗大。臭腺道長向前彎曲,幾乎達於後胸側板前緣。前翅革片前緣的近端處稍向內彎,腹部第1節較其餘節窄。卵半卵圓形,正面平坦,附着面弧狀。初產時暗藍色,漸變黑褐,近孵化時黑褐色或微顯紫紅。卵殼表面散生少量白粉,略具金屬光澤。若蟲一至四齡體似螞蟻,腹部膨大,但第1腹節小。五齡狹長。一齡體長2.5-2.7mm,紫褐色或褐色,頭大圓鼓。二齡體長4.2-4.4mm,頭在眼前部分成三角形,眼後部變窄,複眼紫色,稍突出。三齡體長6.2-6.5mm,灰褐色。觸角與體長相等。複眼突出,黑褐色。前翅芽初露。四齡體長9.1-9.8mm,灰褐色。觸角短於體長。前翅芽達後胸後緣。五齡體長10-11.3mm,灰褐或黑褐色,前翅芽達第2腹節的中部。
緬甸琥珀中保存完整的緣蝽成蟲 緬甸琥珀中保存完整的緣蝽成蟲

緣蝽生活習性

江西年生3代,以成蟲在枯草叢中、樹洞和屋檐下等處越冬。越冬成蟲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下至6月上旬產卵,5月下至6月下旬陸續死亡。第1代若蟲5月上至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6月中旬至8月中旬產卵。第2代若蟲6月中旬末至8月下旬孵化,7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為成蟲,8月上旬至10月下旬產卵。第3代若蟲8月上旬末至11月初孵出,9月上旬至11月中旬羽化。成蟲於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陸續越冬。成蟲和若蟲白天極為活潑,早晨和傍晚稍遲鈍,陽光強烈時多棲息於寄主葉背。初孵若蟲在卵殼上停息半天后,即開始取食。成蟲交尾多在上午進行。卵多產於葉柄和葉背,少數產在葉面和嫩莖上,散生,偶聚產成行。每雌每次產卵5-14粒,多為7粒,一生可產卵14-35粒。
緣蝽 緣蝽

緣蝽南瓜緣蝽

拉丁學名:Cores marginatus,分佈於歐洲和亞洲,着全年可見,尤其是春季和夏季。體長12~16毫米,成蟲身體細長,體色為灰褐色至紅褐色不等,前胸背板較寬,到了末端幾乎呈三角形。足部顏色很淺。頭部觸角之間有2個小刺。觸角的最後節為褐色。腹部的邊緣較寬,幼蟲紅棕色;觸角顏色較深,很長(幼齡階段很難測量);腹部背面有很大的腺體,幼蟲越大該腺體就越明顯。
南瓜緣蝽是一種歐洲西伯利亞的地區性物種。濕潤的草地、清澈的瀑布邊、花觀察園裏等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特別常見,適宜在各種環境中觀察。生態大部分為雜食性,多棲息於常見的蓼科植物(酸模、蓼等)裏。初冬時環境也會毀壞黑莓之類的水果。幼蟲和成蟲有時會成羣聚集在寄主植物裏。成蟲冬天交配。卵產在寄主植物裏,成蟲能夠越冬 [1] 

緣蝽點蜂緣蝽

點蜂緣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屬半翅目,緣蝽科。別名白條蜂緣蝽、豆緣蝽。主要危害豆科植物,也危害水稻、麥類、高粱、玉米、甘薯、棉花、甘蔗、絲瓜等 [2] 

緣蝽種羣分佈

緣蝽
緣蝽(7張)
分佈在浙江、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

緣蝽防治方法

緣蝽的卵粒 緣蝽的卵粒
冬季結合積肥,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鏟去雜草,及時堆漚或焚燒,可消滅部分越冬成蟲。在成蟲、若蟲為害期,可採用廣譜性殺蟲劑,按常規使用濃度噴灑,均有毒殺效果。
參考資料
  • 1.    (法)羅曼·卡魯斯特著;張麗平譯,探索發現 昆蟲=INSECTS,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6,第98頁
  • 2.    楊軍玉主編;王樹桐,劉淑香,張維宏副主編,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金盾出版社,2016.02,第235頁
  • 3.    [科普中國]-緣蝽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7-08]
  • 4.    雲南澳洲堅果小果期害蟲防控預警  .昆明市科學技術協會[引用日期2023-07-08]
  • 5.    楊軍玉主編. 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M].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