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線鱧

鎖定
線鱧(學名:Channa striata)是鱧科、鱧屬的一種魚類。體延長而呈棒狀,尾部側扁。頭較大,頭頂平,前部略平扁。口大,端位,下頷略突出,口斜裂;上頜末端達眼睛後緣直下方;上下頜均有鋭利牙齒。頭部及體部均被有大小一致之圓鱗;側線平直,在臀鰭起點上方中斷,向下1行或2行鱗片,再沿體側中央向後直走,側線鱗為55-65。背鰭單一,僅具軟條42-45;具腹鰭,但小型;尾鰭圓形。體灰黑色,腹部灰色;體背側有大型黑斑,體腹側延臀鰭基部至尾鰭有黑白交錯之橫紋,在幼魚時更明顯。
線鱧棲息於河流、池塘與溝渠等水生植物雜生和淤泥底質的靜水域或緩流處。能在缺氧或淤泥中生活。常藏身於水草或水底襲擊小魚及其他水生動物。成魚會築巢及具護幼習性。主要攝食魚、蛙及蛇,有時還包括誤掉水中的水鳥幼體,對眾多水生生物來説是兇猛的捕食者。主要分佈於南亞及東南亞。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Channa striata
別    名
泰國鱧
紋月鱧
紋鱧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鱧亞目
鱧科
鱧屬
線鱧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Bloch,1793
保護級別
(IUCN 2019年 ver 3.1)——無危(LC) [3] 
中文名
線鱧
外文名
Striped snakehead

線鱧形態特徵

線鱧
線鱧(8張)
線鱧的最大體長96釐米,一般常見30-60釐米。體延長而呈棒狀,尾部側扁。頭較大,頭頂平,前部略平扁。口大,端位,上下頜及犁骨具細齒,下頜內緣具齒較粗壯而疏的犬齒,尾鰭圓型。體表底色由背部暗褐至深灰綠,體側淺灰綠,至頭及體側三分一以下腹方乳白色,體側有十數條“<”形由散黑斑所成的橫紋,背、臀、尾鰭為帶暗紅之暗灰色,鰭膜具黑色散斑,腹鰭白色。無須,側線完整,由鰓孔上末開始,約在臀鰭起點上方下斷裂1或2枚鱗片,沿體側中央至尾鰭基,全身被圓鱗,側線鱗為55-65。背鰭單一,僅具軟條42-45;具腹鰭,但小型;尾鰭圓形。在鰓內部上方具有補助呼吸器官,稱鰓上器或迷路器,能納入空氣進行呼吸,另對含微量鹽分的水也有適應性,在缺氧的濕地淺沼滯水,以及河口附近極稀鹹淡水裏亦能生存。兩性異型與婚姻色不甚明顯,與其他“鱧類”一樣,僅雄性頭略大圓鈍,底色較濃暗,背、臀、尾鰭較鮮紅,背、臀鰭末端稍尖長,雌性頭小略尖,腹部脹白。 [4-6] 

線鱧生活習性

線鱧棲息於河流、池塘與溝渠等水生植物雜生和淤泥底質的靜水域或緩流處。能在缺氧或淤泥中生活。常藏身於水草或水底襲擊小魚及其他水生動物。成魚會築巢及具護幼習性。 [4]  主要攝食魚、蛙及蛇,有時還包括誤掉水中的水鳥幼體,對眾多水生生物來説是兇猛的捕食者,但性格基本温順,對水質要求低,遊躍力強,容易受驚,生活於較多水草等遮蔽物的水中。 [5] 

線鱧分佈範圍

存在:斯里蘭卡。 [3] 
可能已存在: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瀾滄江、怒江)、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 [6]  [3] 
存在不確定:不丹。 [3] 
引入:韓國、菲律賓、新幾內亞、夏威夷、美國、馬達加斯卡等地。 [5] 

線鱧繁殖方式

約2年達性成熟,繁殖期主要在初夏至盛夏,水温較高的地區可達全年,於淺水處作巢,雌雄在仔魚孵化後均守巢。 [5]  雄性在交配過程中將其身體靠近雌性並彎曲,雌性則在釋放卵子後會伴有蜕皮現象。 [7] 

線鱧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無危(LC)。 [3] 

線鱧主要價值

線鱧肉多刺少,是重要淡水經濟魚類之一。 [6]  易於飼養,能熟悉至撫首之親,是大型水族觀賞魚之一。 [5] 

線鱧物種文化

1967年1月1日,泰國發行了一張以線鱧為圖案的郵票。 [6] 
1970年1月29日,柬埔寨發行了一張以線鱧為圖案的郵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