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線葉石斛(原變種)

鎖定
線葉石斛(原變種),莖纖細,圓柱形,通常長25~35釐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數節;節間長2.5~4釐米,幹後淡黃色或黃褐色。 [1] 
中文名
線葉石斛(原變種)
拉丁學名
Dendrobium aurantiacum var. dennean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蘭科
石斛屬

線葉石斛(原變種)形態特徵

莖纖細,圓柱形,通常長25~35釐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數節;節間長2.5~4釐米,幹後淡黃色或黃褐色。葉革質,線形或狹長圓形,長8~10釐米,寬0.4~1.4釐米,先端鈍並且微凹或有時近鋭尖而一側稍鈎轉,基部具鞘;葉鞘緊抱於莖。總狀花序側生於去年生落了葉的莖上端,長約1釐米,通常1~2朵花,有時3朵;花序柄近直立,長0.5釐米,基部套迭3~4枚鞘;鞘紙質,淺白色,杯狀或筒狀,基部的較短,向上逐漸變長,長5~20毫米;花苞片膜質,淺白色,舟狀,長1.2~1.3釐米,寬約5毫米,先端鈍;花梗和子房長約3釐米;花橘黃色,開展;中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2.3~2.5釐米,寬1.1~1.4釐米,先端鈍,全緣,具5條脈;側萼片長圓形,等長於中萼片而稍較狹,先端鈍,基部稍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約6毫米;花瓣橢圓形或寬橢圓狀倒卵形,長2.4~2.6釐米,寬1.4~1.7釐米,先端鈍,全緣,具3條脈,側邊的主脈具分枝;唇瓣近圓形,長2.5釐米,寬約2.2釐米,基部具長約3毫米的爪並且其內面有時具數條紅色條紋,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上面密佈絨毛,邊緣具不整齊的細齒,唇盤無任何斑塊;蕊柱長約4毫米,具長約3毫米的蕊柱足;藥帽狹圓錐形,長約4毫米,光滑,前端近截形。花期5~6月。 [1-2] 

線葉石斛(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達2600米的高山闊葉林中樹幹上。分佈於印度東北部、緬甸。模式標本採自印度(阿薩姆)。 [1] 

線葉石斛(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台灣(台北、桃園、南投、新竹、宜蘭、花蓮、台東等地)、四川中南部(峨眉山、峨邊)、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蒙自、文山、勐海、騰衝、怒江和獨龍江流域一帶)。 [1] 

線葉石斛(原變種)本種提示

本種在屬內國產大花種類中莖是最纖細的。在英國邱植物園標本館收藏的我國台灣標本 (J. Linsleg Gressitt 319, alt. 2400m) 與來自雲南獨龍江的標本完全一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