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緘(拼音:jiān),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 [1]  。此字始見於金文 [2]  。本義指捆箱篋的繩索,引申出捆紮之義,又由捆紮引申出包封、收斂、封閉、遮封等義,後再引申為信函、計算信件的量詞等 [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jiā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xdgt(86)、xdgk(98)
倉    頡
vmihr
鄭    碼
zhaj
字    級
二級(編號5330) [1] 
平水韻
平聲 十五鹹 [5] 
注    音
ㄐㄧㄢ
統一碼
U+7F04
四角碼
23150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總筆畫
12
筆順編號
551131251534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糸,鹹聲。形旁為糸,表示其本義與絲、線有關。聲旁為鹹,表示其讀音與“鹹”相近。
西周金文“緘”字作圖中1字形,從糸,鹹省聲。戰國文字則作圖中2、3字形,從糸,箴省聲。《説文小篆中作圖中4字形,後演變為今楷書字形。
《説文》中解釋“緘,所以束篋也”,本義是捆箱篋的繩索。《莊子·胠篋》中有“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陸德明釋文引《廣雅》曰:“緘、縢,皆繩也。”由此引申為用以固定棺木的繩索,如《釋名·釋喪制》中“棺束曰緘。緘,函也。古者棺不釘也”,《集韻·陷韻》中解釋“緘,棺旁所以系纖者”,都是此義。又由捆繩引申出捆紮之義,如《墨子·節葬下》中有“谷木之棺,葛以緘之”,北周庾信傷心賦》有“藤緘轊櫝,枿掩虞棺”,都是此義。又由捆紮引申出包封、收斂、封閉、遮封等義,如《廣韻·鹹韻》中解釋“緘,緘封”,是包封之義,《孔子家語·觀周》中“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馬,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是封閉之義。又由包封等義引申出信函之義,再引申用為計算信件的量詞。 [3] 

詳細釋義

詞性
詞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捆箱篋的繩索。
rope for tieing chest or clip
《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古代用以固定棺木的繩索。
rope for fasting coffin
禮記·喪服大記》:君封以衡,大夫士以鹹。

書信;信函。
letter
唐·白居易《出與元九別後忽夢見之》:開緘見手札,一紙十三行。
動詞
扎束;捆紮。
strap
《墨子·節葬下》:谷木之棺,葛以緘之。

包封;包藏。
contain
《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

收;斂。
restrain
南朝宋·鮑照《採菱歌》:緘歡淩珠淵,收慨上金堤。

封閉;閉上。
close
唐·李白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寄書道中嘆,淚下不能緘。
遮封;遮蔽。
hide
宋·王安石送僧遊天台》:前程好景解吟否,密雪亂雲緘翠微。

量詞
計算信件的單位,相當於“封”、“件”。

唐·皮日休傷史拱山人》:一緘幽信自襄陽,上報先生去歲亡。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字典》 [6]  《辭海》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緘
束篋也。從糸鹹聲。古鹹切 [8] 

説文解字注

(緘)所㠯束匧也。所㠯二字今補。篋者,笥也。束者,縛也。束之者曰緘。引申之,齊人謂棺束曰緘。《喪大記》作鹹。從糸,鹹聲。古鹹切。古音在七部。 [9]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緘
《廣韻》古鹹切。《集韻》《韻會》居鹹切。並音監。《説文》:束篋也。《廣韻》:緘封。《家語》:孔子觀周廟,有金人,三緘其口。《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
又《集韻》公陷切。減去聲。棺旁所以系纖者。
又與鹹通。《禮·喪大記》:大夫士以鹹。注:鹹,讀為緘也。《釋名》:棺束曰緘。緘,函也,古者棺不釘也。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楷體) 書寫演示(楷體)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古鹹切
kɐm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居鹹切
kɪɐm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公陷切
kɪɐm
韻略


平聲





古鹹切

增韻


平聲





古鹹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監鹹



全清

kiam
中州音韻


平聲
尋侵





知深切



平聲
監鹹





飢鹹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古銜切
kiam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