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綿裏藏針

鎖定
綿裏藏針(拼音:mián lǐ cáng zhē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元·石君寶《曲江柳》。 [1] 
綿裏藏針指絲綿裏包裹着針,比喻外表善良,內心狠毒。也比喻表面柔和內裏剛硬。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4-5] 
中文名
綿裏藏針
拼    音
mián lǐ cáng zhēn
近義詞
笑裏藏刀、口蜜腹劍
反義詞
劍拔弩張
出    處
《曲江柳》
注音字母
ㄇㄧㄢˊ ㄌㄧˇ ㄘㄤˊ ㄓㄣ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綿裏藏針成語出處

元·石君寶《曲江柳》第二折:“笑裏刀剮皮割肉,綿裏針剔髓挑筋。”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綿裏藏針”。 [1] 

綿裏藏針成語典故

宋朝文學家蘇軾,字東坡,寫得一手好字。他的字外表似乎很軟,骨幹卻很硬朗。他自己説:“我寫的字好比綿裏鐵。”宋朝書畫家趙孟頫在蘇軾的書法作品後面所題的“跋”説:“公自雲:‘餘書如綿裏鐵。’觀此書,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裏鐵也。” [1] 
書畫家比喻書法作品外柔內剛,柔中有剛,就叫“綿裏鐵”,此時詞義還是純粹是褒義。可是後來,“綿裏鐵”變作了“綿裏針”,這就不是稱讚的意思了。到了元朝時期,石君寶創作了元曲《曲江池》,其中一句“笑裏刀剮皮割肉,綿裏針剔髓挑筋。”僅僅將“鐵”替換為“針”一字之差,詞義便由贊轉為了貶。 [1] 

綿裏藏針成語寓意

“綿裏藏針”,其中“藏”字有“隱藏”“暗藏”的意思。柔軟的絲綿內暗藏着刺人的尖針,在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刺向他人,因此,人們多把“綿內藏針”形容為表面和善內心毒辣,這種人多為人們所不恥。而在日常交際中,對於他人的冒犯,巧用“綿裏藏針”既不會讓對方丟失面子,使雙方關係步入絕境,又可以刺痛對方,真正擊中對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顧忌,知難而退。 [2-3] 

綿裏藏針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綿裏藏針”指絲綿裏包裹着針,比喻外表善良,內心狠毒。也比喻表面柔和內裏剛硬。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4]  [5] 
運用示例
明·萬時華《詩經偶箋》卷八:“讀者須於意中探取其痛心刻骨之情,又於言下領會其綿裏藏針之妙,” [4] 
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一五回:“當日説知心,綿裏藏針。險過遠水與遙岑。何事腹中方寸地,把刀戟,擺森森?” [4]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調·成豐九年三月》:“鈎聯頓挫純用孫過庭草法,而閒架純用趙法,柔中寓剛,綿裏藏針。” [4] 
劉醒龍《分享艱難》:“兩人綿裏藏針地鬥了一陣嘴,趙衞東一直不肯讓步。” [4] 

綿裏藏針逸聞趣事

五代後期,宋和南唐的關係十分複雜。一方面宋朝想要滅掉南唐,統一天下,但礙着北方還有北漢、契丹的強大牽制作用,因此不能貿然用兵,暫時採用安撫政策,兩國往來不絕,在外交上暗中較量;而南唐方面,也不得不加強戰備,同時又討好宋朝,年年貢奉。 [6] 
有一年,南唐上貢的時候,為了收買宋朝重臣趙普,額外送給趙普五萬兩銀子,趙普哪裏敢收,“普以白宋主”,立即上報給朝廷。南唐的失策在於自以為宋朝君臣之間是互不信任的,只要收買其中一部分人,就能起到離間的作用,就如同戰國時期的秦國收買郭開詆譭廉頗的手段一般。然而,戰國時期的辦法在宋初不起作用,趙普將情況反映上去之後,趙匡胤説:這個不着急,我也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先穩住對方,過一陣再做反映。“當使之弗測”,意思是讓他們覺得我們深不可測。 [6] 
不久,南唐後主的弟弟作為使者出使宋朝,宋朝特意賜予南唐一批金銀禮物,數目和南唐私下裏送給趙普的完全一樣,“如遺普之數”。這分明就是告訴南唐,你們送過來的,我們今天都照單退回。但退回的方式又很符合外交禮儀,沒有讓對方難堪。南唐朝廷接到退回來的銀子後,大吃一驚,覺得宋主處理事情的方式十分得體,綿裏藏針,又不傷和氣。而且告訴對方,我們不是不知道你們的伎倆,但我處理的方式不會讓你們難受。 [6] 
參考資料
  • 1.    孫兆時,關代炩編著. 中外古今書畫故事集錦[M]. 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1991.09:362
  • 2.    顏煦之. 一字一世界 2 B-C[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04:67
  • 3.    齊長青編著. 辯論口才訓練與實用技巧[M]. 北京:海潮出版社, 2013.01:105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963
  • 5.    綿裏藏針的解釋|綿裏藏針的意思|漢典“綿裏藏針”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08]
  • 6.    國元令編著. 常用成語典故[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8.1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