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綿上之蒐

鎖定
綿上之蒐,是前560年晉悼公在綿上(在今山西省翼城縣西)舉行的閲軍儀式。 [1] 
中文名
綿上之蒐
發生時間
前560年
發生地點
綿上
意    義
調整將帥人員
所在國家
晉國

目錄

綿上之蒐起因

前560年夏,晉國中軍將荀罃、下軍佐士魴先後病逝,於是舉行綿上之蒐,調整將帥人員。

綿上之蒐內容

此次確定的六正人選為:
中軍將:荀偃 中軍佐:士匄
上軍將:趙武 上軍佐:韓起
下軍將:欒黶 下軍佐:魏絳
此次人員調整,最顯着的特色是羣臣的"讓"。荀偃終於在韓厥、荀罃之後登上執政寶座。可能是他十多年前跟隨欒書晉厲公的事情依然讓悼公不悦,這悼公本來準備讓士匄將中軍的,但士匄主動讓與荀偃:"伯遊(荀偃字伯遊)年長。從前我在中軍輔佐,是因為我與知伯(荀罃)相熟,並非是我賢能。您還是讓伯遊幹吧。"這樣,悼公才任命荀偃將中軍,士匄為佐。接下來是上軍將,悼公本來讓韓起做,但韓起推薦趙武;又讓欒黶幹,欒黶也"謙讓"了,不過口氣相當有意思:"臣的本事還不如韓起呢。既然韓起願意讓趙武幹,還是按他的意見辦吧!"於是趙武順利跳躍晉升。《左傳》評價這次集體謙讓事蹟:讓,是禮的主體。範宣子(士匄)帶頭謙讓,以下諸人也就都能謙讓了。以至於連欒黶這樣驕汰的人也不敢不謙讓了。晉國也因此和平團結,此後數代都蒙受利益,這都是能效法善行造成的啊!一人能效法善行,百姓就得以安逸和睦,這樣的事能不努力去做嗎?......
關於這次謙讓事件背後的"政治秀"成分,至少表明了悼公對國內各個家族與大臣的強大控制力與高超的駕御策略,而且,事實證明,悼公任命的這個六正班子基本上是成功的。 [1] 

綿上之蒐後續

此次人員調整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新軍將帥的出缺。由於荀罃的嫡子知朔早死,孫子知盈才六歲;士魴的兒子彘裘亦年幼,都不堪擔任將帥職位,因此新軍沒有主將,服從下軍調遣。前559年夏,部隊從伐秦戰場回國,悼公幹脆撤消新軍編制,國家重新迴歸"三軍六正"的格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