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文學

(新型文學樣式)

鎖定
網絡文學,是指由網民在電腦上創作、通過互聯網發表、供網絡用户欣賞或參與的新型文學樣式,它是伴隨現代計算機特別是數字化網絡技術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文學形態。 [11] 
網絡文學隨着現代電子媒介的出現而形成,在載體、傳播方式、寫作方式上改變了傳統的寫作模式,具有寫作上的互動性、意識與語言的創新型和內容的日常性等特點。 [10] 
網絡文學以1998年痞子蔡的網絡小説《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為起源標誌。一方面以多樣的實踐形成了自身的審美特性、成就了自身的歷史,另一方面又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反映時代生活的深刻變遷,表現人們的生存境遇、思想情感、審美趣味等豐富內涵。 [11] 
中文名
網絡文學
外文名
net literature
釋    義
由網民在電腦上創作、通過互聯網發表、供網絡用户欣賞或參與的新型文學樣式
特    性
多樣性和知識產權保護困難
體    裁
中長篇小説、詩歌、散文
節    日
網絡文學讀書日

網絡文學起源背景

  • 互聯網的普及
互聯網新媒體降低了小説創作的門檻,使每個人從理論上都有可能成為小説的創作主體,龐大的網絡用户羣體為網絡文學提供了廣泛的受眾基礎;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伴隨性使讀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進行閲讀,契合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户的信息消費習慣。 [12] 
  • 市場經濟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主流話語支配社會生活和文化發展方向,商業文化的生長和發展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和合法性。一些海外和港澳台的流行歌曲、小説、影視作品採用日常化的內容、大眾化的趣味、快餐式的節奏佔領中國內地文化市場,用迎合百姓心理和趣味的方式實現商業訴求。 [12] 
  • 通俗文化的發展
在海外及港澳台通俗文化搶佔中國內地大眾文化市場的同時,中國內地本土的文化市場也通過挖掘歷史、開發“肥皂劇”等方式創造市場化、大眾化的通俗文化,電視劇、流行小説、通俗音樂、娛樂節目等文化產品豐富了受眾的選擇、適應了文化消費需求,也使主流文化一體化的生產格局發生轉變。 [12] 
  • 文化市場的井噴
20世紀末期以來,通俗文化進一步發展,中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網絡文學作品迎來井噴式發展,但在同時也湧現出了“三俗”文化,製造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傾向,充滿低級趣味的文化更是藉助互聯網平台得到快速傳播。 [12] 
  • 行業規範化運營
隨着中國互聯網治理方式、機制、制度不斷完善以及市場開發模式的進一步成熟,中國網絡文學呈現出版權化、產業化、主流化、國際化的趨向,尤其是網絡文學的IP運營及中國網絡文學進軍海外市場,正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注入新的活力。 [12] 

網絡文學發展歷史

1998年3月,痞子蔡的網絡小説《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網絡文學創作之先河,網絡文學由此進入萌芽期。
1999年8月,“榕樹下”商業註冊成功。一批中小型原創文學網站先後轉人公司化運營,網絡文學進入發展“快車道”。
2003年10月,起點中文網推出在線收費模式取得成功。付費閲讀、網絡作家職業化、用户激勵機制等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獨特商業模式。
2004年10月,盛大網絡收購起點中文網等網站,聚集效應初顯。此後,縱橫中文、天涯文學等―批網站通過收購重組的方式形成了門户網站羣。這標誌着網絡文學進入集約化發展階段。
2009年9月,《大江東去》入選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這標誌着在管理部門的引導下,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從選題質量、內容質量到藝術水準得到全面提高,網絡文學整體質量邁上一個新台階。
2010年1月,中國移動手機閲讀業務進入商用階段,網絡閲讀從PC端轉移到手機端。這標誌着中國網絡文學進入移動閲讀新時代。
2011年,以《步步驚心》《甄嬛傳》等為代表的網絡文學作品先後被成功改編成影視作品。這催生了全版權IP運營新模式,並標誌着網絡文學進入“改編元年”。
2014年1月,浙江省率先成立網絡作家協會。這標誌着網絡文學從業人員得到行業組織的關注、關懷和認可。
2014年9月,“掃黃打非·淨網2014”專項行動啓動。先後關閉數百家境內違法違規文學網站,淨化了網絡空間,為網絡文學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黨和政府就文藝工作面對新歷史起點的一次“總動員”,也吹響了開創文藝工作新局面的“總號角”。
2014年12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實施《關於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對規範市場行為,加強行業監管,提升企業從業者的責任擔當和文化自覺起到了積極引導推進作用。
2015年1月,中文在線掌閲閲文集團等企業先後上市。資本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這標誌着網絡文學商業模式逐漸成型,網絡文學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5年7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次開展年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同年,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啓動了中國網絡小説評選活動。多種“推優”活動的開展帶動了精品力作的創作出版。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這為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網絡文藝提出了發展目標、指明瞭發展方向、明確了具體措施。
2017年5月,閲文集團“起點國際”上線。這標誌着中國網絡文學商業網站國際平台的正式開啓,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網絡文學與美國好萊塢電影、韓國影視劇、日本動漫可視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形態。
2017年8月,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由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北京市網信辦、北京市文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等六家單位聯合主辦。大會充分發揮了政府引領作用,實現了同影視、音樂、動漫、遊戲等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為網絡文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2017年10月16日,由北京作家協會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掌閲科技聯合主辦的“網絡文學論壇:聚焦精品,聚力提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網絡文學的使命與擔當”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文學界的各方學者圍繞當下網絡文學發展現狀與趨勢,為推動網絡文學創作健康發展,共築網絡文學開發、展示、交流、合作、轉化的良好環境而建言獻策。 [4] 
2017年11月,國家版權局印發《關於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該通知重申了著作權法律規定的基本原則,強化了版權執法部門的監管職責,建立了有效的版權投訴機制和“黑白名單”制度,為網絡文學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年5月,由中國作家協會、浙江省委宣傳部、杭州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首屆網絡文學周在杭州召開。會議首次發佈了《2017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
2018年5月19日,“橙瓜網絡文學獎”發起倡議將5月19日設立為“網絡文學讀書日”。希望中國網絡文學更健康的發展,更好的傳承中國文化,更有效的弘揚中華文化正能量,讓更多人享受閲讀的樂趣。 [3] 
2018年6月14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部署各地,從5月至8月組織開展2018年網絡文學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網絡文學作品導向不正確及內容低俗、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侵權盜版三大問題。 [1] 
2018年6月,網絡文學用户規模達到4.06億,簽約作者達68萬人,作品總量達1600萬部,市場規模達129.2億元。這表明,網絡文學產業已進入成熟期,乃至成長為中國新興文藝類型的支柱產業。
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並強調,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就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文藝工作而言,這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價值導向。 [11] 
2020年2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2019年度網絡文學發展報告》。該報告以網絡文學領軍企業閲文集團數據為藍本,報告稱,隨着IP粉絲時代來臨,網文內容消費的“粉絲化”趨勢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根據該報告,網絡文學用户數量已達4.55億,半年增長率達到5.2%,五成以上網民都是網文讀者;國內網絡文學創作者已達1755萬人。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文學讀者羣體表現出更為明顯的迭代性。網文活躍用户中,95後讀者佔54.5%;付費用户中,90後佔比已超過用户總量的66%。隨着讀者的日趨年輕化,網文作者越來越懂“圈粉”和“埋梗”,讀者也更主動自發地參與評論,粉絲力量已成為內容創新和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2] 
2021年,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李掖平在兩會提案中聚焦網絡文學的管理與引領。 [5] 
2022年4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行業數據為分析藍本,從題材轉向、內容消費、創作生態、網文IP和網文出海五個層面分析網絡文學的發展脈絡和趨勢特徵。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蓬勃發展,展現出不俗的社會價值與文化責任感,也呈現出繼往開來、氣象一新的風貌特質,已成為大眾創作、全民閲讀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報告以包括閲文集團等平台在內的行業數據為分析藍本,從內容題材、內容消費、創作生態、網文IP和網文出海5個層面分析網絡文學的發展脈絡和趨勢特徵。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户規模達5.02億,佔網民總數的48.6%。 [6-7]  [9] 
2022年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舉辦《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發佈會,發佈了《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報告指出,網絡文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盜版侵權的“三座大山”——盜版平台、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計已侵佔網絡文學產業17.3%的市場份額。其中,近7成網絡文學平台和近8成作家認為,搜索引擎是網絡文學盜版內容傳播的主要途徑。閻曉宏在致辭中表示,要堅決把網絡文學的侵權盜版納入“劍網行動”重點之中,對惡意侵權盜版,達到刑事門檻的,必須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8] 
2023年3月24日至26日,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將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13] 
2023年4月7日,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在上海發佈《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以下稱為《藍皮書》)。
《藍皮書》指出,2022年,網絡文學新增作品300多萬部,其中現實題材作品新增20餘萬部,同比增長17%;科幻題材作品新增30餘萬部,同比增長24%;新增歷史題材作品28萬餘部,同比增長9%。
主要網絡文學平台營收規模超230億,全年播放量前10的國產劇中,網絡文學改編劇佔7部,豆瓣口碑前10的國產劇中,網絡文學改編劇佔5部;網絡文學改編動漫年度授權IP數量同比增長24%;有聲書改編授權3萬餘部,同比增長47%;網絡文學改編微短劇在2022年迎來暴發,新增IP授權超300部,同比增長55%。
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累計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6000餘部,其中,實體書授權超5000部,上線翻譯作品9000餘部;海外用户超過1.5億人,覆蓋200多個國家,培養海外本土作者60餘萬,外語作品數十萬;海外網絡文學原創形成15個大類100多個小類。
全國重點網絡文學網站新增註冊作者260多萬人,同比增長13%;年度新增簽約作者17萬人,同比增長12%,多數為Z世代作者;活躍的頭部作者“90後”佔比超過80%。 [14] 
2023年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發佈了《2022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到,2022年網絡文學用户達4.92億,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389.3億元。 [15] 
2023年8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網絡文學的用户規模較2022年12月增長3592萬人,增長率7.3%,成為用户規模增長最快的三類應用之一。 [16] 
2024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其中,網絡文學用户規模達到5.37億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較2022年12月增長3592萬,佔網民整體的49.0%。網絡文學的社會影響力持續增強。 [17] 

網絡文學基本要素

關於什麼是網絡文學,必須考慮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它所使用的媒介與傳播載體;二是要考慮它的存在範式以及由此構成的塑造形象的方式;三是考察其審美特質與藝術宗旨。第一,網絡文學是藉助計算機網絡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學形態;第二,網絡文學應該是在互聯網上“首次”發表,印刷文學的電子化不能算作網絡文學;第三,網絡文學應該為網絡受眾創作,讀者需要在網上瀏覽或欣賞,並可能形成網民之間的互動,網絡就是這種文學生動鮮活的存在空間。
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態,網絡文學體裁多樣,比如,小説、詩歌、散文等,但最典型的是網絡小説,甚至,因其文筆靈活、情節生動、互聯網屬性強、影響廣泛等特點,在某種程度上,網絡小説成了網絡文學的代名詞。 [11] 

網絡文學主要分類

網絡文學內容豐富、形態多樣,因此,在分類標準上,可以有“體裁”“寫作目的”“載體”“篇幅”等多種標準。
就常見的“題材”分類來説,據閲文集團發佈的《2018網絡文學發展報告》,2018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前50覆蓋的品類有“仙俠、懸疑靈異、玄幻、遊戲、二次元、軍事、都市、歷史、科幻、奇幻”10個。其次,依據網絡文學創作實踐的獨特性,還可以將其簡略地分為“現實類”和“非現實類”(或“幻想類”)兩種。其中,前者可進一步主要細分為“都市職場”“體育競技”“商業”“青春校園”“軍事歷史”“懸疑推理”等,後者可進一步主要細分為“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靈異科幻”“新類型小説”等。此外,依據“內容主題”劃分,熱門的網絡文學作品還可分為“勵志類”“愛情類”“軍事歷史類”“歷史演義類”“特殊人羣類”等。
在這些題材類型中,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佈的《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從創作者主要創作的題材來看,“現代言情”“都市職場”等貼合現實生活的題材在全年齡層創作者的創作題材中佔據較大比例;男性創作者最愛創作的題材是“玄幻/奇幻”,女性創作者最愛創作的題材是“現代言情”;以30歲的年齡為分水嶺,30歲以下的創作者最愛創作的題材是“現代言情”,30歲以上的創作者最愛創作的題材是“都市職場”。其次,從用户的喜愛度來看,男性讀者偏愛的題材是“玄幻武俠”,女性讀者偏愛的題材是“言情穿越”;30歲以下讀者偏愛的題材是“玄幻”,30歲以上讀者偏愛的題材是“都市言情”和“現實題材”;城市讀者偏愛的題材是“玄幻/奇幻”,農村讀者偏愛的題材是“都市言情”。 [11] 

網絡文學主要特點

  • 網絡小説的創作主體
網絡小説創作主體呈現出平民化及去精英化的特點,即網絡文學的創作主體不再是傳統印刷時代的知識精英,而是變成了來自大眾或草根羣體的寫作者;其創作的目的是以迎合受眾的多樣化的閲讀需求實現由普通的小説文本到商品的轉化進而通過讀者的消費過程獲得最大化的商業利潤。 [12] 
  • 網絡小説的傳播渠道
網絡小説以互聯網為傳播載體,以手機、電腦等各類屏幕為接收終端,其核心形態是文字、漫畫、有聲小説、實體書等,而網絡遊戲及影視作品改編是對原有書寫文本形態的延伸和轉換,以適合不同消費羣體差異化的消費需求。 [12] 
  • 網絡小説的內容特徵
生活化的審美、奇觀化的敍事、極致的情感體驗、時空場景的拼接糅雜、反宏大敍事的平民視角、模式化的創作風格、遊牧式的盜獵與改寫、反傳統權威的個人體驗與個人英雄主義、注重平面體驗的消費與狂歡、對經典與傳統的反諷揶揄、流暢直白的口語式表達、文本的未完成性(連載)及超長文本等構成了網絡小説多面向的內容特徵。 [12] 
  • 網絡小説的受眾分析
小説讀者是有着多樣化閲讀需求的積極的受眾,在消費文本的過程中實現了替代性滿足的同時也獲得了意義和快感;小説受眾也因積極地介入文本的傳播與再生產轉變為“生產型的消費者”(粉絲);在部分學者看來,網絡小説的讀者也是沉迷虛幻體驗且缺乏高雅品位和社會責任意識的“癮君子”。 [12] 

網絡文學存在問題

  • 網絡文學的盜版問題
網絡文學在發展過程中一直面臨着盜版侵權屢禁不絕的困境。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盜版平台整體月度活躍用户量為4371萬,佔在線閲讀用户量的14.1%,月度人均啓動次數約50次。多數網絡文學平台每年有80%以上的作品被盜版;82.6%的網絡作家深受盜版侵害,其中頻繁經歷盜版的比例超過四成。
2022年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指出,網絡文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盜版侵權的“三座大山”——盜版平台、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計已侵佔網絡文學產業17.3%的市場份額。其中,近7成網絡文學平台和近8成作家認為,搜索引擎是網絡文學盜版內容傳播的主要途徑。
為淨化網絡文學的版權環境,網絡作家月關作為行業代表發出倡議,呼籲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對網絡文學侵權盜版行為予以曝光、公示,呼籲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停止侵權,共同保護網絡文學的原創內容生態。隨後,上海市網絡作家協會、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等20地省級網絡作協,晉江文學城閲文集團番茄小説縱橫文學等12家網絡文學平台,愛潛水的烏賊烽火戲諸侯貓膩priest唐家三少吱吱等522名網絡作家聯名響應倡議。這也是網絡文學行業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呼籲,作家們將矛頭直指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 [8] 
  • 網絡文學值得熱情關注,應當充分重視
網絡文學一定意義上是青年人的文學,值得熱情關注,應當充分重視。據統計,國內上網的約5000萬網民中,21歲到40歲的佔85%。網絡文學興起的背後是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文學愛好者的迅速成長。有人甚至將網絡文學形容為“時代新文化運動的先聲”,網絡文學的興起能夠“吹響新文明的號角“。過分的吹棒不利於新一代網絡文學作家的成長,保守的指責更是無視現實的做法。這一批青年創作隊伍的培養問題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 網絡文學需要健康説理、鞭辟入裏的網絡文藝批評
網絡上關於網絡文學的“e批評”十分熱鬧。這種“e批評”,是指在網上非常普遍的、任何網民都可以張貼上去的評論,可以長篇大論,也可以一句話,一個詞。幾乎所有的重要文藝現象,在網上都有大量的或短或長的“e批評”。如一些網站專門開通“王朔與金庸”“我看美女作家”頻道。但這些評論多數在論壇上不經任何編輯地張貼,隨感式、謾罵式的批評較為常見。網上文藝理論、文藝批評還相當薄弱,學院式、學理式的文藝批評的聲音幾乎沒有。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大批學識淵深、學理講究的文藝評論家投身其中,對這一現象及作品認真評説。
  • 網絡文學的著作權問題
著作權問題是關係到網絡文學發展的一個難點問題。1999年王蒙畢淑敏風輕揚等6位作家狀告“北京在線”網站侵權,引起文藝界和網絡界廣泛關注,判決結果引起爭議。六位著名作家狀告“北京在線”網站未經許可將他們享有完全著作權的文學作品,如《堅硬的稀粥》《一地雞毛》《預約死亡》《黑駿馬》登載到網上,法院判決六作家勝訴。法院判決指出,作品上網是作品傳播的一種新方式,作品的數字化行為本身並不具有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獨創性,作品載體形式和傳播方式的變化並不影響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因此,被告未經允許將原告作品上載到因特網上,侵害了原告對其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被告應停止侵權,在自己的主頁上刊登致歉聲明,並分別賠償原告經濟損失。此案被稱為“中國網絡侵權第一案”,其審理結果對網上著作權保護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有業內人士認為,過度保護網上版權會阻礙國內網絡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中文網絡信息資源還處於匱乏的階段,現有作品的數字化也是促進中國科技文化傳播的一項重要任務。
  • 網絡文學難以與傳統的紙上文學相抗衡
大體而言,網絡文學處在自發、隨意的創始過程中,還難以與傳統的紙上文學相抗衡,許多作品還相當幼稚。但不少網絡文學作者認為,當網絡成為人們更習慣和熟悉的媒體時,網絡文學將成為文學流通的重要方式。跨入電子閲讀時代,網絡文學在中國主流文壇依舊如空氣般,存在卻透明。魯迅文學獎上網絡文學全軍覆沒,作為中國長篇小説最高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新變化是,網絡小説可參評,但必須已經落地出書,且出全。按照這一規則,還未收尾的熱門網絡小説《盜墓筆記》未能入選,這部書代表了一系列擁有大批讀者的網絡流行小説被推薦,曾被網友寄予厚望。參評作品中,僅有《巴山舊事》和《辦公室風聲》兩部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小説入圍。
  • 網絡寫手的生存環境問題
網絡寫手簽約率極低。寫手簽約獲得收益的情況如同古老的金字塔,位於頂端的人是少數,能獲得大眾認可,能夠有作品出版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在金字塔的底層,上傳字數與收入不成比例。大量文學作品的作者,無任何回報,也沒有簽約。

網絡文學組織聯盟

中國網絡文學社聯盟 ,是由各網絡文學社自願結成的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下設理事會、常務理事會。聯盟以推動網絡文學社產業的發展為服務宗旨,為政府、行業、社會提供與網絡文學社行業相關的各種服務。
中國網絡文學社聯盟聯盟現有會員社團10餘家,包括校辦、實體文學社、網絡文學社等多種創辦形式的文學社,囊括了許多優秀的中國原創文學社。聯盟的會員社團不僅構成了網絡文學社的業界骨幹,而且大多數還以核心社團的身份成為網絡文學社在網絡以及現實生活中發展支柱的主體。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