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戰

鎖定
網絡戰是一種黑客行為,它通過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絡和系統,刺探機密信息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中文名
網絡戰
外文名
Cyber Warfare [2] 
20世紀70年代初,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開始迅猛發展。80年代,計算機網絡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開始普及。1983年,計算機病毒首次試驗成功。1988年11月,莫里斯病毒的出現,證明了計算機網絡的脆弱性和可被攻擊性。計算機病毒的流行及其巨大威力引起了許多國家軍方的關注,並用于軍事目的。90年代初,美國國防部成立了一個計算機病毒的研究組織,研製具有大規模破壞作用的惡性計算機病毒,作為計算機網絡戰的輔助手段。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首次實施了計算機網絡戰,利用網絡戰手段打擊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網絡信息指揮控制系統,使南聯盟的信息資源與作戰效能受到重創,對達成空襲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南聯盟和俄羅斯“黑客”也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網絡系統發動了連續攻擊,使北約的通信控制系統、參與空襲的各作戰單位的電子郵件系統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損失,部分計算機系統的軟、硬件受到破壞。由於網絡戰的巨大威力和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愈加顯著,世界發達國家紛紛開始組建網絡戰力量,美軍成立了網絡司令部。網絡戰關鍵技術和理論研究受到高度重視,網絡威懾、網絡攻擊理論與實踐得以發展。有些國家已培養了高水平的網絡戰人才,並開發出許多破壞能力很強的病毒及攻擊性網絡戰武器,網絡戰進入飛速發展時期。網絡戰以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為主要目標,以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為基本手段。主要包括網絡對抗偵察、網絡攻擊和網絡防禦。網絡對抗偵察,是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獲取敵方網絡中有利於網絡攻擊的信息。網絡攻擊,是在網絡空間採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等技術手段,利用、削弱和破壞敵方計算機網絡系統。網絡防禦,是在網絡空間主要採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等技術手段,保護己方網絡系統,對抗敵方的網絡攻擊。網絡戰主要特點有:作戰力量廣泛,可以涵蓋所有精通網絡技術的人員;作戰手段專業性強,且技術更新快,需要網絡戰人員平時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互聯網的開放性使作戰目標平戰模糊,作戰空間延伸至全球;作戰模式非對稱,作戰進程具有突變性。網絡戰通常由網絡戰指揮機構制定網絡戰總體計劃。對目標網絡的偵察、情報蒐集行動,主要採用分散指揮。網絡攻擊比較敏感,須集中授權統一指揮,運用各種手段,一舉達成攻擊目的。實施網絡戰過程中須謹慎選擇作戰目標,防止無限制地擴大作戰範圍,使戰爭升級。實施網絡戰,應遵循國際法和國際公約,用國際法和國家間公約限制和規範網絡戰行為,防止因違反國際法和國際公約而造成外交上的被動。同時,要增強安全意識,加強安全管理,強化安全措施,確保己方指揮網絡正常工作。未來作戰,網絡空間將成為重要的戰爭空間,網絡戰力量成為軍隊的重要作戰力量,網絡領域鬥爭可能成為重要的戰爭誘因,網絡武器的技術等級和系列化程度將更高。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2.    龔漢卿,張運雄,郝志超. 伊朗網絡戰能力研究[J].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21(4):35-43. DOI:10.3969/j.issn.1009-8054.2021.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