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鎖定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是2021年3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台的法規,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8-9] 
中文名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頒佈時間
2021年3月15日
實施時間
2021年5月1日
發佈單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制定經過

2019年4月30日,為貫徹落實電子商務法,完善網絡交易規範制度,促進網絡交易活動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對《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修訂的基礎上,起草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1] 
2020年10月20日,為貫徹落實電子商務法,完善網絡交易規範制度,促進網絡交易活動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對《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修訂的基礎上,起草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2-3] 
2021年3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台《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辦法制定了一系列規範交易行為、壓實平台主體責任、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具體制度規則。 [4-5]  [7]  [9]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辦法全文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網絡交易活動,維護網絡交易秩序,保障網絡交易各方主體合法權益,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以下簡稱通過網絡)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以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其進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在網絡社交、網絡直播等信息網絡活動中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原則,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商業道德、公序良俗,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認真履行法定義務,積極承擔主體責任,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第四條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嚴守底線、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原則。
第五條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組織指導全國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引導網絡交易經營者、網絡交易行業組織、消費者組織、消費者共同參與網絡交易市場治理,推動完善多元參與、有效協同、規範有序的網絡交易市場治理體系。
第二章 網絡交易經營者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七條 本辦法所稱網絡交易經營者,是指組織、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平台內經營者、自建網站經營者以及通過其他網絡服務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網絡交易經營者。
本辦法所稱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是指在網絡交易活動中為交易雙方或者多方提供網絡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佈等服務,供交易雙方或者多方獨立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
本辦法所稱平台內經營者,是指通過網絡交易平台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網絡交易經營者。
網絡社交、網絡直播等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經營者提供網絡經營場所、商品瀏覽、訂單生成、在線支付等網絡交易平台服務的,應當依法履行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的義務。通過上述網絡交易平台服務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平台內經營者的義務。
第八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從事無證無照經營。除《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的不需要進行登記的情形外,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個人通過網絡從事保潔、洗滌、縫紉、理髮、搬家、配製鑰匙、管道疏通、家電傢俱修理修配等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條的規定不需要進行登記。
個人從事網絡交易活動,年交易額累計不超過10萬元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條的規定不需要進行登記。同一經營者在同一平台或者不同平台開設多家網店的,各網店交易額合併計算。個人從事的零星小額交易須依法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第九條 僅通過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的平台內經營者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户的,可以將網絡經營場所登記為經營場所,將經常居住地登記為住所,其住所所在地的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為其登記機關。同一經營者有兩個以上網絡經營場所的,應當一併登記。
第十條 平台內經營者申請將網絡經營場所登記為經營場所的,由其入駐的網絡交易平台為其出具符合登記機關要求的網絡經營場所相關材料。
第十一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違背公序良俗的商品或者服務。
第十二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在其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經營者主體信息或者該信息的鏈接標識。鼓勵網絡交易經營者鏈接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電子營業執照亮照系統,公示其營業執照信息。
已經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如實公示下列營業執照信息以及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等信息,或者該信息的鏈接標識:
(一)企業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名稱、企業類型、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住所、註冊資本(出資額)等信息;
(二)個體工商户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名稱、經營者姓名、經營場所、組成形式等信息;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名稱、法定代表人、住所、成員出資總額等信息。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不需要進行登記的經營者應當根據自身實際經營活動類型,如實公示以下自我聲明以及實際經營地址、聯繫方式等信息,或者該信息的鏈接標識:
(一)“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依法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二)“個人銷售家庭手工業產品,依法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三)“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依法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四)“個人從事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依法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網絡交易經營者公示的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完成更新公示。
第十三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網絡交易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權、默認授權、與其他授權捆綁、停止安裝使用等方式,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信息。收集、使用個人生物特徵、醫療健康、金融賬户、個人行蹤等敏感信息的,應當逐項取得消費者同意。
網絡交易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收集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除依法配合監管執法活動外,未經被收集者授權同意,不得向包括關聯方在內的任何第三方提供。
第十四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規定,實施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以下列方式,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一)虛構交易、編造用户評價;
(二)採用誤導性展示等方式,將好評前置、差評後置,或者不顯著區分不同商品或者服務的評價等;
(三)採用謊稱現貨、虛構預訂、虛假搶購等方式進行虛假營銷;
(四)虛構點擊量、關注度等流量數據,以及虛構點贊、打賞等交易互動數據。
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實施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服務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繫。
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十五條 消費者評價中包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禁止發佈或者傳輸的信息的,網絡交易經營者可以依法予以技術處理。
第十六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網絡交易經營者發送商業性信息時,應當明示其真實身份和聯繫方式,並向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免費的拒絕繼續接收的方式。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應當立即停止發送,不得更換名義後再次發送。
第十七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以直接捆綁或者提供多種可選項方式向消費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提供多種可選項方式的,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的任何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同意,不得將消費者以往交易中選擇的選項在後續獨立交易中設定為消費者默認選擇。
第十八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採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在服務期間內,應當為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的選項,並不得收取不合理費用。
第十九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第二十條 通過網絡社交、網絡直播等網絡服務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展示商品或者服務及其實際經營主體、售後服務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鏈接標識。
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對網絡交易活動的直播視頻保存時間自直播結束之日起不少於三年。
第二十一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使用格式條款、通知、聲明等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説明,不得作出含有下列內容的規定:
(一)免除或者部分免除網絡交易經營者對其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承擔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等責任;
(二)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提出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以及獲得違約金和其他合理賠償的權利;
(三)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依法投訴、舉報、請求調解、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權利;
(四)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權利;
(五)規定網絡交易經營者單方享有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
(六)其他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授權的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提供特定時段、特定品類、特定區域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銷量、銷售額等數據信息。
第二十三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自行終止從事網絡交易活動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在其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終止網絡交易活動公告等有關信息,並採取合理、必要、及時的措施保障消費者和相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節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
第二十四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要求申請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聯繫方式、行政許可等真實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登記檔案,並至少每六個月核驗更新一次。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對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平台內經營者進行動態監測,對超過本辦法第八條第三款規定額度的,及時提醒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第二十五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送有關信息。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分別於每年1月和7月向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送平台內經營者的下列身份信息:
(一)已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平台內經營者的名稱(姓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實際經營地址、聯繫方式、網店名稱以及網址鏈接等信息;
(二)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平台內經營者的姓名、身份證件號碼、實際經營地址、聯繫方式、網店名稱以及網址鏈接、屬於依法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具體情形的自我聲明等信息;其中,對超過本辦法第八條第三款規定額度的平台內經營者進行特別標示。
鼓勵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建立開放數據接口等形式的自動化信息報送機制。
第二十六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為平台內經營者依法履行信息公示義務提供技術支持。平台內經營者公示的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將變更情況報送平台,平台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進行核驗,完成更新公示。
第二十七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區分標記已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和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確保消費者能夠清晰辨認。
第二十八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修改平台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的,應當完整保存修改後的版本生效之日前三年的全部歷史版本,並保證經營者和消費者能夠便利、完整地閲覽和下載。
第二十九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對平台內經營者及其發佈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發現平台內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有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違背公序良俗的,應當依法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平台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或者平台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對平台內經營者違法行為採取警示、暫停或者終止服務等處理措施的,應當自決定作出處理措施之日起一個工作日內予以公示,載明平台內經營者的網店名稱、違法行為、處理措施等信息。警示、暫停服務等短期處理措施的相關信息應當持續公示至處理措施實施期滿之日止。
第三十一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的保存時間自其退出平台之日起不少於三年;對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支付記錄、物流快遞、退換貨以及售後等交易信息的保存時間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於三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對平台內經營者在平台內的交易、交易價格以及與其他經營者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干涉平台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具體包括:
(一)通過搜索降權、下架商品、限制經營、屏蔽店鋪、提高服務收費等方式,禁止或者限制平台內經營者自主選擇在多個平台開展經營活動,或者利用不正當手段限制其僅在特定平台開展經營活動;
(二)禁止或者限制平台內經營者自主選擇快遞物流等交易輔助服務提供者;
(三)其他干涉平台內經營者自主經營的行為。
第三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日常管理和執法活動中加強協同配合。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將掌握的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與其實際經營地的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享。
第三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依法開展監督檢查、案件調查、事故處置、缺陷消費品召回、消費爭議處理等監管執法活動時,可以要求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提供有關的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支付記錄、物流快遞、退換貨以及售後等交易信息。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提供,並在技術方面積極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網絡交易違法行為監測工作。
為網絡交易經營者提供宣傳推廣、支付結算、物流快遞、網絡接入、服務器託管、虛擬主機、雲服務、網站網頁設計製作等服務的經營者(以下簡稱其他服務提供者),應當及時協助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網絡交易違法行為,提供其掌握的有關數據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網絡交易經營者有違法行為,依法要求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其他服務提供者採取措施制止的,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其他服務提供者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五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涉嫌違法的網絡交易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與涉嫌違法的網絡交易行為有關的場所進行現場檢查;
(二)查閲、複製與涉嫌違法的網絡交易行為有關的合同、票據、賬簿等有關資料;
(三)收集、調取、複製與涉嫌違法的網絡交易行為有關的電子數據;
(四)詢問涉嫌從事違法的網絡交易行為的當事人;
(五)向與涉嫌違法的網絡交易行為有關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調查瞭解有關情況;
(六)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採取的其他措施。
採取前款規定的措施,依法需要報經批准的,應當辦理批准手續。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網絡交易違法行為的技術監測記錄資料,可以作為實施行政處罰或者採取行政措施的電子數據證據。
第三十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護網絡交易經營者提供的數據信息的安全,並對其中的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嚴格保密。
第三十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網絡交易經營者實施信用監管,將網絡交易經營者的註冊登記、備案、行政許可、抽查檢查結果、行政處罰、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公示。對存在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依法實施聯合懲戒。
前款規定的信息還可以通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官方網站、網絡搜索引擎、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等途徑公示。
第三十八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未依法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擾亂或者可能擾亂網絡交易秩序,影響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職責對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其採取措施進行整改。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法律、行政法規對網絡交易違法行為的處罰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條,拒不為入駐的平台內經營者出具網絡經營場所相關材料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十八條,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職責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二十三條,未履行法定信息公示義務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罰。對其中的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三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四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五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三十一條,不履行法定核驗、登記義務,有關信息報送義務,商品和服務信息、交易信息保存義務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八十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八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九條,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職責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一條 網絡交易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台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台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對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三條 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開展的監管執法活動,拒絕依照本辦法規定提供有關材料、信息,或者提供虛假材料、信息,或者隱匿、銷燬、轉移證據,或者有其他拒絕、阻礙監管執法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其他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規章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其他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規章沒有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翫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在履行職責中所知悉的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五十六條 本辦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2014年1月26日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60號公佈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8]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內容解讀

針對網絡交易新業態監管問題,辦法對當前“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網絡交易活動中的經營者定位進行了明確規定。網絡社交、網絡直播等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經營者同時提供網絡經營場所、商品瀏覽、訂單生成、在線支付等網絡交易平台服務的,應當依法履行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的義務。通過上述網絡交易平台服務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平台內經營者的義務。
針對網絡經營主體登記問題,辦法對電子商務法規定的“便民勞務”和“零星小額”兩類免於登記情形進行了具體界定,即個人通過網絡從事保潔、洗滌、縫紉、理髮、搬家、配製鑰匙、管道疏通、傢俱家電修理修配等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或者年交易額累計不超過10萬元的依法無須進行登記。
針對壓實平台責任問題,辦法規定了平台應當每半年向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報送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平台要對平台內的經營活動建立檢查監控制度,並對違法行為及時處置和報告;平台不得干涉平台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不得通過各種手段禁止或者限制平台內經營者自主選擇多平台經營、自主選擇快遞物流等交易輔助服務提供者等。
針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辦法要求,經營者不得將搭售商品等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同意,不得將消費者以往交易中選擇的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選擇;要求自動續費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以及續費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等。
針對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辦法規定了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明示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信息;在收集、使用個人敏感信息前,必須逐項取得消費者同意;未經被收集者授權同意,不得向包括關聯方在內的任何第三方提供。
辦法還針對虛構交易、誤導性展示評價、虛構流量數據等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制,禁止各類網絡消費侵權行為。 [9]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一、請簡要介紹一下制定出台《辦法》的背景? [6] 
答:近年來,中國網絡交易蓬勃發展,“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為網絡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為穩增長、促消費、擴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有必要及時完善相應的制度規範。
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電子商務法》部分規定較為宏觀,在實踐中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配套制度、為監管執法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勢在必行。
2021年3月15日,《辦法》正式出台。作為貫徹落實《電子商務法》的重要部門規章,《辦法》對完善網絡交易監管制度體系、持續淨化網絡交易空間、維護公平競爭的網絡交易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辦法》在規範網絡交易活動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亮點?
答:針對中國網絡交易發展的新趨勢新情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動作為,積極迴應社會關切,制定出台本《辦法》。結合當前網絡交易監管的現實需要,《辦法》對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領域和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確立了有關規則。《辦法》的主要亮點有:針對網絡經營主體登記問題,對《電子商務法》規定的“零星小額”和“便民勞務”兩類免於登記情形進行了具體界定,提升網絡經營主體整體合規度。針對“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網絡交易新業態,界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定位,明確了各參與方的責任義務。針對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嚴格壓實主體責任,督促其切實規範經營行為、強化內部治理。針對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規則作出詳細規定,切實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針對虛構交易、誤導性展示評價、虛構流量數據等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制,禁止各類網絡消費侵權行為。
三、近年來,網絡交易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伴生出一些問題。此次《辦法》的出台作為包容審慎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更好地規範發展網絡交易新業態進行了哪些具體規定?
答:“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這類業態在參與主體、經營架構、交易流程乃至信息傳播方式等方面均有別於傳統的網絡交易活動,在激發網絡經濟新活力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監管難題。
《辦法》將當前新業態中最典型的平台性服務,明確歸納為“網絡經營場所、商品瀏覽、訂單生成、在線支付”。網絡服務提供者同時提供上述服務,就為網絡交易提供了全流程的支持,應當依法履行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的義務。通過上述平台性服務開展交易的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平台內經營者的義務。
《辦法》要求網絡交易新業態的經營者以顯著方式展示商品或者服務及其實際經營主體、售後服務等信息,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參照網絡交易平台對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交易信息的保存義務,結合網絡直播特點,《辦法》規定了直播服務提供者將網絡交易活動的直播視頻自直播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三年。通過上述規定,引導新業態各方經營者規範經營,強化網絡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力度。
四、網絡交易經營者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對此,《辦法》有哪些具體規定?
答:依據《電子商務法》第十條的規定,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零星小額交易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法律本身並未闡明其具體涵義。《辦法》明確規定了這兩種情形的認定標準和適用範圍,對於更好地開展網絡市場主體登記工作,方便個人靈活就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辦法》界定了有關便民勞務活動的範圍。服務本地周邊居民生活所需是便民勞務活動的突出特徵,《辦法》明確了通過網絡提供這些便民勞務活動不需要登記。目前,適宜通過網絡開展的典型勞務類型主要有保潔、洗滌、縫紉、理髮、搬家、配製鑰匙、管道疏通、家電傢俱修理修配等。
《辦法》明確了零星小額交易的判定標準。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我們廣泛徵求各方意見,進行反覆研究論證,確定以“年交易額累計不超過10萬元”作為“零星小額交易”的判定標準。
五、平台強制“二選一”近年來在網絡交易領域頻頻發生,《辦法》對這一問題有何迴應?
答:近年來,部分網絡交易平台對平台內經營者在其他平台開展經營等自主經營活動進行不合理限制的情況不斷出現,即平台強制“二選一”問題,以及個別平台限制經營者只能使用其限定的自有或者合作方的快遞物流服務的問題,持續引發社會普遍關注。
從實踐情況來看,平台實施的限制行為隱蔽性強,給監管執法增加了難度。為此,《辦法》規定了平台不得通過搜索降權、下架商品、限制經營、屏蔽店鋪、提高服務收費等方式,禁止或者限制平台內經營者自主選擇在多個平台開展經營活動,或者利用不正當手段限制其僅在特定平台開展經營活動;禁止或者限制平台內經營者自主選擇快遞物流等交易輔助服務提供者;不得實施其他干涉平台內經營者自主經營的行為。這些規定對有效保障平台內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平台經濟良好競爭秩序、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六、在網絡交易過程中,網絡交易經營者往往掌握有大量消費者個人信息。對於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辦法》是否作出了相應規定?
答:強化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是《辦法》的一個突出亮點。當前,數據和流量成為網絡市場競爭的關鍵要素,平台乃至較大規模的普通經營者都能通過濫用個人信息不當獲利。針對部分網絡平台、經營者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問題,《辦法》設置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條款,規定網絡交易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信息。
同時,《辦法》要求經營者在收集、使用個人生物特徵、醫療健康、金融賬户、個人行蹤等敏感信息時,必須逐項取得消費者同意。針對經營者尤其大型平台企業與自身關聯主體之間共用個人信息的問題,《辦法》明確規定經營者未經被收集者授權同意,不得向包括關聯方在內的任何第三方提供。
七、網絡交易平台是網絡交易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如何進一步壓實平台主體責任,《辦法》有哪些具體措施?
答:平台具有“市場”和“企業”雙重屬性,在網絡交易活動中發揮着獨特作用,是實現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環。壓實平台主體責任,強化平台內部治理,對於保護消費者和平台內經營者合法權益,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推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辦法》對壓實平台主體責任作出了一系列規定,主要包括:一是平台經營者應當對平台內經營者提交的信息進行核驗登記,並每年兩次向市場監管部門報送經營者身份信息;二是平台經營者應當顯著區分標記已登記和未登記的經營者,確保消費者能夠清晰辨認;三是平台經營者應當對平台內經營活動建立檢查監控制度,對有關違法行為及時處置和報告;四是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內經營者採取警示、暫停或者終止服務等措施的,應當自決定作出處理措施之日起一個工作日內予以公示有關信息;五是規定平台經營者應當按照市場監管部門在監管執法活動中的要求,提供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交易信息,並在技術方面積極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網絡交易違法行為監測工作等。 [6]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辦法解讀

《辦法》是貫徹落實《電子商務法》的重要部門規章,對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細化完善,制定了一系列規範交易行為、壓實平台主體責任、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具體制度規則,對完善網絡交易監管制度體系、持續淨化網絡交易空間、維護公平競爭的網絡交易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辦法》共5章56條,包括總則、網絡交易經營者、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等內容。《辦法》明確了網絡交易監管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嚴守底線、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原則,提出推動完善多元參與、有效協同、規範有序的網絡交易市場治理體系,對網絡經營主體登記、新業態監管、平台經營者主體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重點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針對網絡經營主體登記問題,《辦法》對《電子商務法》規定的“便民勞務”和“零星小額”兩類免於登記情形進行了具體界定,即個人通過網絡從事保潔、洗滌、縫紉、理髮、搬家、配製鑰匙、管道疏通、傢俱家電修理修配等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或者年交易額累計不超過10萬元的依法無須進行登記。
針對網絡交易新業態監管問題,《辦法》對當前“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網絡交易活動中的經營者定位作出了明確規定。網絡社交、網絡直播等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經營者同時提供網絡經營場所、商品瀏覽、訂單生成、在線支付等網絡交易平台服務的,應當依法履行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的義務。通過上述網絡交易平台服務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平台內經營者的義務。
針對壓實平台責任問題,《辦法》規定了平台應當每半年向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報送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平台要對平台內的經營活動建立檢查監控制度,並對違法行為及時處置和報告;平台不得干涉平台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不得通過各種手段禁止或者限制平台內經營者自主選擇多平台經營、自主選擇快遞物流等交易輔助服務提供者等。
針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辦法》要求,經營者不得將搭售商品等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同意,不得將消費者以往交易中選擇的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選擇;要求自動展期、自動續費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以及展期、續費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等。
針對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辦法》規定了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明示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信息;在收集、使用個人敏感信息前,必須逐項取得消費者同意;未經被收集者授權同意,不得向包括關聯方在內的任何第三方提供。
《辦法》還針對虛構交易、誤導性展示評價、虛構流量數據等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制,禁止各類網絡消費侵權行為。
《辦法》的出台實施有利於指導督促網絡交易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更好規範網絡交易秩序,保護網絡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辦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原《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10]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社會影響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為構建良好網絡交易秩序保駕護航。 2022年8月,入選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誠信建設高峯論壇發佈的2021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件大事。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