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亞文化

鎖定
網絡亞文化是一種有別於網絡主流文化,體現着獨特的審美觀價值觀的網絡流行文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它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有着極為深刻的影響。
中文名
網絡亞文化
影    響
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
應    對
正確引導
體    現
獨特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目錄

網絡亞文化摘要

隨着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亞文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羣眾文化現象之一。網絡亞文化作為一種新型文化形態,對未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手段、各種價值觀及思想行為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網絡亞文化的積極影響,而對網絡亞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應採取相應的對策解決,以減少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處於身心開始發育,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羣,伴隨着網絡亞文化的發展而成長,他們的行為特徵、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直接和間接影響着社會主流文化,當今天的未成年人成為明天的社會中堅時,這一代人身上所擁有的氣質、素養和文化特質將深深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從未成年人的視角審視和研究網絡亞文化,正視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進而採取積極的措施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主動接受網絡亞文化,促進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是研究網絡文化的一個新的視角和領域,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

網絡亞文化特點介紹

一、網絡亞文化的發展現狀與特點
(一)網絡亞文化的發展現狀
網絡亞文化是與網絡主流文化相對而言,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存在的邊緣文化,是網民在網絡中逐漸形成、信奉和推行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價值體系、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積極的網絡亞文化能夠被網絡主流文化所接納,成為網絡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消極的網絡亞文化會對人們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在一定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
在互聯網中,以青少年為主體的人們通過網絡運用將自己的個性展現出來,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釋放出來,於是這些表現形式逐步演變成一種特殊文化——網絡亞文化。目前,網絡流行語、網絡遊戲、QQ或MSN聊天、惡搞和網絡文學等,都可以算作是網絡亞文化的表現形式。其中,網絡流行語和惡搞是它的兩大主要內容。今天,許許多多青少年通過互聯網認知五彩班瀾的世界,在這虛擬世界裏,網絡流行語成為他們交流的重要語言。如火星語、無厘頭、跟帖、抱團、PK(粉絲大戰)、戲謔惡搞、人肉搜索、曬客、PLMM(漂亮美眉)、很傻很天真、打醬油、囧、做俯卧撐等新興詞彙層出不窮。他們用這種網絡流行語的方式,表達自我,張揚內心,滿足了個體的需求。惡搞是網絡亞文化的另一種典型代表。惡搞來源於網絡卻又超出網絡本身的侷限。網絡中惡搞無處不在,大到世界政壇,國家元首,體壇明星,小到芝麻蒜皮,打架鬥毆,鄰家小妹。歸結如今互聯網惡搞類型,主要是模仿經典對白,改編經典片斷。前有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後有胡戈的“饅頭血案”、後舍男生的搞怪假唱、《赤壁之小明泡妞篇2》等,均可視為惡搞典型。與流行語一樣,惡搞作為網絡亞文化的一種,充分體現了當代青少年顛覆經典、解構傳統、張揚個性、諷刺社會的反叛精神。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亞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亞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並日益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與價值觀念。它的基礎是開放,它的核心在於分享,它的價值在於精煉濃縮,無需觸及靈魂,卻又簡單明瞭,直接,大膽,令人躲避不及。就像法國思想家保爾·利科説:“在技術時代,責任延伸到我們的能力在空間與時間,在生命的深處所能及的遠處。”
(二)網絡亞文化的特點
一是邊緣性。網絡亞文化羣體中的青少年羣體是一個避開家庭、不忠實的、行動較為詭秘的羣體。他們交流、交往、學習、休閒多以網絡為主,由此而形成的網絡亞文化遊離於網絡主流文化之外,成為弱勢的、次要的邊緣網絡文化。而這又恰恰成了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最合適的文化形式。如網絡聊天、網絡流行語、網絡遊戲等充滿誘惑力的網絡活動,已成為青少年上網的主要活動。
二是時尚性。網絡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類千百年的生活、工作、交流傳統,延伸了人類活動的現有空間。網絡所具有的跨區域性、互動性、及時性等特點,使對時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愛好與急切追求的年輕人,成為時尚文化名副其實的創造者,推動着網絡亞文化不斷髮展。如“快閃暴走族”,以遊戲的姿態,體現一種時尚和角色扮演,反映青年人迴歸社會羣體、崇尚自由、宣泄情緒、表現顛覆常規和重塑社會秩序的內心衝動的一種新的社會交往形式
三是顛覆性。青少年的自我表達、顛覆權威的慾望最強烈,但是這種反抗性在現實中卻常常得不到發泄。網絡匿名交流恰好為青少年的自我宣泄與反抗慾望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網絡亞文化代表的是處於邊緣地位的青少年羣體的利益,它對成年人社會秩序往往採取一種顛覆的態度,青年人常常否定或者説不追隨主流文化,對網絡主流文化價值規範往往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具有強烈的反主流文化傾向。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以當代“圓環套圓環娛樂城”的血案為母題,批評、顛覆、移置和篡改了原作的語義,將個性張揚到極致。
四是批判性。青少年充滿活力、思維活躍,不願墨守成規,總是以置疑的眼光看待傳統和現代社會,特別是對一些事件往往有不同尋常的看法,具有很強的批判性。這主要體現在通過網絡關注現實,對社會輿論造成影響。近幾年發生的許多網絡事件證明了這種力量的巨大。如“虐貓事件”、“銅須門事件”、“流氓外教事件”、“最毒後媽事件”、“華南虎事件”、“杭州5·7飆車案”等,都是如此。
二、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使網絡亞文化迅速形成,並且廣泛地滲透到現代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不僅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而且對未成年人的成長產生重大影響,這影響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一)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積極影響
一是網絡亞文化為未成年人接受主流文化薰陶提供新的載體。亞文化在現實社會中與主流文化相牴觸,很難尋求到生存空間與土壤,而網絡社會由於自由、開放、沒有疆界的特徵,使未成年人能夠得以將在現實社會中受到限制的觀念、行為一一移植到網絡虛擬社會中,網絡社會成為網絡亞文化繁殖的主要土壤。隨着社會的開放度和包容度日益增強,很多本來被視為異類的網絡亞文化行為也開始為社會所接納,當這些網絡亞文化以多元形式融入主流文化的時候,未成年人自然而然也就更多地接受了主流文化的薰陶,其與主流文化之間的衝突也會日漸弱化,主流文化就能夠牢固佔領網絡社會這塊陣地,引導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
二是網絡亞文化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新的發展平台。互聯網絡,在一定意義上已經成了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二空間,是網絡亞文化發芽生長的肥田沃土。網絡亞文化的發展,能夠促使人與人之間通過網絡深層次地文化交融,縮小心與心的距離,縮短思想與思想的交匯路程,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表現舞台和成長空間,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起着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對未成年人來説,無論是城市未成年人還是農村未成年人,也無論是學校未成年人還是社區閒散未成年人,網絡亞文化已將他們緊緊相連。只要推動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讓未成年人找回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再徘徊和遊離於社會的邊緣,就能夠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可以就,網絡亞文化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新平台。
三是網絡亞文化為未成年人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網絡中的一切文化創造或欣賞活動都是以“個人”的名義進行的,張揚個性成為網絡文化的主要價值理念。網絡亞文化作為時尚文化的代表之一,常以自己的前衞、創新,在網絡世界展示真我風采,強調個體的價值,“我”是最重要的,“我”與眾不同,通過網絡運用將自己的個性展現出來,把自己認為滿意的表現與快樂讓更多人分享。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個人是從屬於整體的,個性不僅不被重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處於受壓制的狀態,影響了人的個性化發展。而網絡亞文化以其生動、新奇、高效等特點吸引着好奇心極強的未成年人追逐,促進了未成年人個性化發展,為未成年人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四是網絡亞文化為未成年人培養創新意識提供有效途徑。未成年人的創新性則可以從他們的服飾打扮、語言運用藝術欣賞與享受、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網絡亞文化的迅速發展,充分體現了年輕一代的自主價值和文化創新意識,特別是為未成年人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網絡亞文化表現出未成年人文化的先鋒性,即對既定文化的超越和創新。未成年人羣體所特有的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力、旺盛的精力和熱情是網絡亞文化創造力的動力源之一。因此,網絡亞文化的發展為未成年人培養創新意識提供了一條更為有效的途徑。
(二)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消極影響
一是網絡亞文化易於使未成年人背離主流價值觀。國內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對社會主義中國不懷好意的人或羣體,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便利途徑,大量散播反社會主義、反人民、反政府的宣傳言論,甚至故意歪曲事實。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説過這樣的話:“中國不會拒絕互聯網這種技術,因為它要現代化。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消極的網絡亞文化正是網絡時代赤裸裸的“文化霸權主義”的重要載體。未成年人因其明辨是非能力較差,加上青春期特有的反叛心理和追求新奇思想的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極容易被消極的網絡亞文化所誤導,從而喪失應有的思想政治觀點和立場,政治觀念淡化,背離主流價值觀。
二是網絡亞文化導致未成年人抵制成年人文化。由於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還不成熟,容易感情用事,具有很強的非理性衝動。他們不滿足於一味遵從既有的社會權威和等級秩序的成年人文化,而是形成逆反性亞文化,否定或者説不追隨成年人文化,甚至抵制成年人文化。正像美國心理學家霍爾在《青年期》一書中講到:“年輕人覺得世界混亂無章,就想對教會、學校,甚至社會和家庭生活進行改造;他為既定習俗的虛偽而憂心忡忡,對有錢有勢者的專橫感到憤怒,對於他的初具雛形的理智來説,他很想對那些似乎不合於真善美的東西加以懷疑、拋棄,並親自予以改造。”
三是網絡亞文化凸顯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教育的缺失。信息素養教育是指培養尋找信息和解決信息問題的能力教育。它是處在信息時代的未成年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目前,我國未成年人的信息素養教育少,再加上未成年人逆反心理強烈,家庭、學校諱莫如深的信息常常會成為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如“黃、暴、邪”是當今網絡亞文化中對未成年人最具殺傷力的“武器”。由於消極網絡亞文化的影響,再加上未成年人信息素養教育的缺失,使得一些未成年人經常上不良網站、網絡成癮、沉迷網遊、荒廢學業、盲目網戀、網上受騙、網絡犯罪等等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因網絡問題而誘發的未成年人自殺、殺人事件也屢見報端。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網絡亞文化,提高網絡信息辨別力,已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一大難題。
四是網絡亞文化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網絡的虛擬性、匿名性開放性和自由性特徵,使得一些大眾傳媒、運營商和網吧道德淪喪,為了獲得可觀的收益,向青少年兜售充滿色情和暴力的新聞、圖片、音像製品、遊戲等,使得一些未成年人深受消極網絡亞文化的侵蝕,甚至患上了“網癮症”。特別是那些含有血腥、淫穢內容的網絡遊戲,彷彿“吸血魔鬼”,死死地纏住意志薄弱的未成年人,拉他們下水。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大約有15萬未成年人因有違法犯罪行為而被公安機關查處,其中3萬餘人被判為少年犯。從許多少年犯自供材料來看,受消極網絡亞文化影響並導致犯罪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
三、應對網絡亞文化消極影響的對策與建議
中國早有古訓:“聽於無聲,見於未形”。 針對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消極影響,關鍵在於建設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通過正確引導,使網絡亞文化成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
(一)加強網絡主流文化建設,以先進的文化理念引導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2007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網絡技術發展和中國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進行集體學習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切實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面對網絡時代的新挑戰,我們必須善於學習和研究網絡亞文化,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勇於唱響網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引導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
首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建設,促進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當前,我國網絡文化最大的問題是主流文化尚未形成強大的力量,而吸引眼球、消極的網絡亞文化卻大量發展。因此,面對衝擊,我們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建設,以主流價值觀念與社會規範引導未成年人,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未成年人對網絡主流文化的認同感,使積極的網絡亞文化逐漸向網絡主流文化轉變,成為網絡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牢牢把握網上輿論主導權。在網絡社會中,針對未成年人網民,要大力弘揚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先進的、健康的思想文化特別是主流意識形態牢固佔領網絡社會這塊陣地,形成健康向上的網絡主流輿論,搶佔網絡輿論制高點,引導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再次要堅持“三貼近”原則,進一步滿足未成年人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針對未成年人的特徵和成長規律,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文明教育活動,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把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科技、遊戲、論壇等載體結合起來,不斷滿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
(二)加快網絡文化載體建設,為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提供健康向上和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資源平台。互聯網是網絡亞文化傳播的載體。如果説,在大眾傳媒(以報紙、電視為代表)的時代,年輕人是用傳統的手段為自己營造亞文化的圈子和進行身份的確認,那麼,在網絡的時代,他們則是用“比特”符號創造一種新的、專屬於青少年自己的亞文化。例如創造使用專門的語言--火星語、無厘頭、跟帖、抱團、MM、菜鳥、恐龍、粉絲、BT、山寨、雷人……這些俏皮的網語一下子得到許多年輕人的認同。因此,必須加快網絡文化載體建設,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資源平台,推動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網站建設,努力提高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加大重點網站建設,做大做強新聞網站政府網站,發展壯大商業門户網站,讓主流網站、主流文化佔據網絡文化發展的市場優勢,使互聯網成為先進文化傳播工具,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的新途徑,成為公共文化的新平台。要着重開發集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娛樂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中文宣傳教育軟件,大力宣傳我國有關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領域的政策和信息,使網絡主流文化與網絡亞文化形成更多的雙向交流,抑制消極網絡亞文化的傳播,促進積極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
二是加大未成年人網站的建設力度,為未成年人提供感興趣的健康向上的有益信息。要建立面向未成年人的公益、開放、共享、健康的安全導航平台和網絡空間,從源頭淨化網絡亞文化的發展環境。要鼓勵相關部門或個人開發更多科學性、智力型、趣味性的適合未成年人的綠色網站,為未成年人提供學習資訊、興趣培養、禮儀教授、法律援助等服務,促進網絡亞文化持續發展
三是及時、正確引導未成年人的參與,減少消極網絡亞文化的傳播。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接收信息和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渠道。網絡意見或網絡輿論已經成為一大文化現象,而網絡輿論的形成——表現為網絡意見的集聚(具體體現為點擊率的上升)主要取決於年輕人(其中很多是未成年人)的參與和關注。如“雲南躲貓貓事件”、“深圳梁麗案”、“湖南羅彩霞案”、“湖北鄧玉嬌案”等。因此,要及時公佈事情真相,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最大限度減少消極網絡亞文化的傳播。否則,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容易偏聽偏信的缺點就有可能放大,加上未成年人固有的急於參與和勇於表現自己的特點,易於誘發不良的思想、行為的發生。
(三)加強網絡信息素養培育,提高未成年人促進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的能力。所謂信息素養,是人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心理及信息潛能等多種基本素質有機融合而逐漸形成的信息品質與內在涵養。未成年人網絡信息素養培育則是培養未成年人瞭解網絡信息知識、識別網絡信息需求、檢索網絡信息資源、分析評價網絡信息、有效利用網絡信息、遵守網絡信息道德規範的活動。培育未成年人網絡信息素養非常重要,也很緊迫,它是規範未成年人文明上網的內在要求,又是培養未成年人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現實需要。為此,要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網絡信息素養培育,提高他們促進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的能力,推動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
一是培養未成年人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要重視網絡環境建設,特別是規範網吧建設,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上機環境,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使積極的網絡亞文化成為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二是培養未成年人客觀地評價信息的能力。網絡資源的質量良莠不齊,目的各異。要引導未成年人瀏覽權威網站,確保網上資源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同時,要培養未成年人客觀地評價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要引導未成年人科學、全面、深入地認識網絡亞文化的利弊,另一方面,要提高未成年人對網絡亞文化信息的判斷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未成年人有效利用積極網絡亞文化的能力和抵禦消極網絡亞文化信息污染的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達到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培養美德的目的。
三是培養未成年人創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要引導未成年人在網上發現問題,對新興的網絡亞文化現象要及時與未成年人展開討論,通過心與心的溝通,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充分發揮未成年人的能動性,提高其由自我認識、體驗上升到有效運用網絡亞文化信息的能力。
四是培養未成年人自制和慎獨的能力。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作為上網主力軍的未成年人,是“網絡社會”道德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他們具有自制和慎獨的能力,在沒有旁人監督控制的情況下,也能遵守網絡公德,做到文明上網,自覺抵制消極網絡亞文化的侵蝕,做一名合格的“網絡公民”,促進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
(四)轉變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開放的心態推動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網絡亞文化對於未成年人的影響是兩面的,既有積極之處,也有不利之面。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深刻地理解和認識網絡亞文化對於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影響,而不是以傳統的觀點和視角來看待未成年人的成長問題。家長、教育者和社會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理解和包容網絡亞文化的存在,給網絡亞文化以生存的空間,採取因勢利導的方式來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網絡亞文化的利弊,而不是簡單的“禁”和“堵”。
首先,家長要做未成年人孩子的“網絡引路人”,引導孩子健康上網。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多與他們進行思想交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的利弊,避免他們沉迷於網絡,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亞文化對他們的不良影響。
其次,學校要建立現代教育觀念,引導未成年學生科學地使用網絡。學校要開設好信息技術課、加強未成年學生對信息技術和知識的學習,增強他們對網絡亞文化的是非辨別能力,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網絡亞文化,更好地利用網絡亞文化為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服務。同時,要重視開展網絡心理教育,立足於培養未成年學生的健康心理,從心靈溝通開始,塑造與完善未成年網民現代化的、真善美和諧統一的“網絡社會人格”,使網絡亞文化成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精神糧食。
再次,全社會要牢固樹立“惠民工程”意識,最大限度減少網絡亞文化的負面影響。面對網絡時代,全社會要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把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惠民工程、利民工程、德政工程來抓。要把為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鑄造一條整體化、系統化、健康化、科學化的“綠色生態通道”——健康上網,當作是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大事、實事。要提高全社會對網絡亞文化的認識,引導未成年人理智對待網絡亞文化的雙重影響,主動弘揚積極的網絡亞文化,自覺抵制消極的網絡亞文化的侵蝕,做網絡亞文化的創造者、推動者。
(五)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引導未成年人成為積極的網絡亞文化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如何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營造一個文明環境,推動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政府各級部門、網絡經營者、學校、家長及未成年人自身都應該從各自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努力。
一是加強網上管理,從源頭上杜絕消極網絡亞文化的產生。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堅決遏制網上低俗之風蔓延,堅決取締淫穢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等網上不健康信息的傳播,力求從源頭上杜絕消極網絡亞文化的產生。要積極實施“中國未成人網脈工程”,合理引導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互聯網環境,使之成為一項惠及億萬青少年的民心工程。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逐步建立起網絡管理長效機制,為網絡亞文化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環境
二是加強網吧管理,減少網絡亞文化的負面影響。未成年人上網的場所有家裏、學校機房、宿舍和網吧。據有關調查表明,網吧是未成年人上網的最主要場所。政府應強化對網吧經營業主的法制宣傳和法制教育,加強對網吧的清理整頓,規範網吧經營,建立健全防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等措施,增強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主動抵制消極的網絡亞文化的侵蝕,使網吧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娛樂、休閒、交流的文明場所。
三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促進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要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各負其責、相互監督、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網絡防範體系,共同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文化環境,引導未成年人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範,自我約束,相互監督,文明上網,成為“健康向上、內容豐富、充滿活力”的網絡亞文化的創造者和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