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上操作系統

鎖定
網上操作系統又稱“網絡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可以定義為一些互連的自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所謂自主計算機是指計算機具有獨立處理能力,而互連則表示計算機之間能夠實現通信和相互合作。按網絡所覆蓋的地理範圍大小可把計算機網絡分成廣域網和局域網2類。
早期的網絡操作系統實際上是在原自主計算機操作系統之上附加上具有實現網絡訪問功能的模塊,因此通常將網絡操作系統定義為:網絡操作系統是使網絡上各計算機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網絡資源,為網絡用户提供所需各種服務的軟件和有關規程的集合。
中文名
網上操作系統
外文名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定    義
一些互連的自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應用學科
操作系統術語
縮    寫
NOS
模    式
C/S、peer-to-peer

網上操作系統工作原理

網上操作系統系統功能

網絡操作系統應具有下述的功能:
(1)高效、可靠的網絡通信。
(2)對網絡中共享資源(在LAN中有硬盤、打印機等)有效的管理。
(3)提供電子郵件、文件傳輸、共享硬盤、打印機等服務。
(4)網絡安全管理。
(5)提供互操作能力。

網上操作系統系統模式

網絡操作系統具有以下2種工作模式:
(1)客户/服務器(Client/Server,縮寫為C/S)模式
C/S模式是流行的網絡工作模式,它具有分佈處理和集中控制的特徵。這種模式網絡可分為以下2類:
1、服務器:它是網絡的控制中心,其任務是向客户提供1種或多種服務。服務器可有多種類型,如提供文件/打印服務的文件服務器,提供數據庫服務的數據庫服務器等。在服務器中包含大量的服務支持軟件。
2、客户:這是用於本地處理和訪問服務器的站點,在客户中包含本地處理軟件和訪問服務器上服務程序的軟件接口。
(2)對等(peer-to-peer)模式
採用這種模式的操作系統網絡中,各個站點是對等的。每個站點既可作為客户去訪問其他站點,又可作為服務器向其他站點提供服務,在網絡中既無服務處理中心,也無控制中心,或者説,網絡的服務和控制功能分佈在各個站點上。可見該模式具有分佈處理及分佈控制的特徵。 [1] 

網上操作系統系統特點

現代操作系統的特點是內裝網絡,即把網絡功能包含到操作系統的內核中,作為操作系統核心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NT,AT&T公司的UNIX System V、Sun公司的Sun OS、HP公司的HP/OX、IBM公司的AIX、Linux等都已把TCP/IP網絡功能包含在內核中。
Windows NT把網絡功能作為該系統執行體的I/O系統的一部分。NT的I/O系統包含5部分:I/O管理程序、文件系統、緩衝存儲管理系統、設備驅動程序、網絡驅動程序。
NT的內裝網絡是這樣工作的:首先用户軟件(例如Win32 I/O API)通過調用本機NT I/O服務子程序發出I/O請求(如向對方寫盤),於是I/O管理程序為它創建一個I/O請求包(IRP),並將請求傳送給文件系統的驅動程序之一——Windows NT重定向程序。重定向程序將請求包提高給傳輸驅動程序,傳輸驅動程序處理請求包,並將其放在網絡上。這樣當請求到達Windows NT的目的地時,由傳輸驅動程序接收並複製數據到緩衝區,然後調用文件驅動程序,發送I/O命令寫盤。 [2] 

網上操作系統系統特徵

網絡操作系統具有操作系統的基本特徵,如併發性,包括多任務、多進程、多線程;共享性,包括資源的互斥訪問,同時訪問;虛擬性,把一個物理上的對象變成多個邏輯意義的對象。網絡操作系統也具有以下特徵。

網上操作系統硬件獨立性

網絡操作系統應獨立於具體的硬件平台,支持多平台,即系統應該可以運行於各種硬件平台之上。如既可以運行於基於x86的Intel系統,還可以運行於基於RISC精簡指令集的系統,如DEC Alpha、MIPS R4000等。用户作系統遷移時,可以直接將基於Intel系統的機器平滑轉移到RISC系列主機上,不必修改系統。為此微軟公司提出了HAL(硬件抽象層)的概念。HAL與具體的硬件平台無關,改變硬件平台,無須作別的變動,只要改換其HAL,系統就可以作平穩轉換。

網上操作系統網絡特性

能夠連接不同的網絡,提供必要的網絡連接支持;能夠支持各種的網絡協議和網絡服務;具有網絡管理的工具軟件,能夠方便地完成網絡的管理。

網上操作系統安全性

能夠進行系統安全性保護和各類的存取權限控制;能夠對用户資源進行控制,提供用户對網絡的訪問方法。
當然,網絡操作系統還具有可移植性和可集成性。在多用户環境下,網絡操作系統給應用程序及其數據文件提供了足夠的、標準化的保護。在多進程系統中,為了避免兩個進程並行處理所帶來的問題,可以採用多線程的處理方式。搶先式多任務就是操作系統不專門等待某一線程完成後,再將系統控制交給其他線程,而是主動將系統控制交給首先申請得到系統資源的其他線程,這樣使得系統具有更好的操作性能。另外,支持SMP(對稱多處理器)技術也是對現代網絡操作系統的基本要求。 [3] 
參考資料
  • 1.    徐宗元主編.操作系統: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
  • 2.    姚奇富主編.操作系統: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01
  • 3.    廉文娟,花嶸,張廣梅編著.網絡操作系統: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