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氏假瘤蕨

鎖定
維氏假瘤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維氏假瘤蕨Phymatopsis veitchii(Bak.)H.Ito的根莖。植物維氏假瘤蕨,分佈於我國安徽、台灣、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理氣除濕之功效。主治風濕痛,腳氣,小兒冷氣腹痛。
別    名
烏雞騸
花朗雞
地五爪《貴州草藥》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水龍骨科
假瘤蕨屬
維氏假瘤蕨
分佈區域
我國安徽、台灣、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中文學名
維氏假瘤蕨
採收時間
全年
用    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貯    藏
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維氏假瘤蕨入藥部位

根莖。

維氏假瘤蕨性味

味辛、鹹、澀,性温。

維氏假瘤蕨歸經

入脾、腎經。

維氏假瘤蕨功效

理氣除濕。

維氏假瘤蕨主治

風濕痛,腳氣,小兒冷氣腹痛。

維氏假瘤蕨相關配伍

1、治小兒冷氣腹痛,烏雞騸9g,紅糖作引。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風濕腳氣,烏雞騸、松樹根各15g。泡酒服。(《貴州草藥》)

維氏假瘤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維氏假瘤蕨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維氏假瘤蕨形態特徵

植物維氏假瘤蕨,別名維氏茀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説▪蕨類植物門》,日本假茀蕨《植物分類學報》,小茀蕨《台灣植物誌》。為植株高5-20釐米。根莖細弱,橫生,與葉柄基部被淡棕色、披針形鱗片,薄膜質。葉遠生;葉柄長2.5-10釐米,禾稈色,以關節着生於根狀莖,向上無毛;葉片薄紙質,三角狀卵圓形,長6-10釐米,寬4-7釐米,基部圓形或圓楔形,羽狀深裂;裂片7-11枚或更多,長圓形或卵形,長2.5-4釐米,寬6-12毫米,先端鈍,基部以狹翅相連,邊緣有細鋸齒,基部一對羽片不縮短,略斜向上;葉脈明顯,小脈網狀。孢子囊羣圓形,着生於中脈與葉緣之間,接近中脈。

維氏假瘤蕨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中樹幹或石上。

維氏假瘤蕨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調氣除濕。”
2、《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辛、鹹、澀、性温。有調氣除濕的功能。用於風濕、腳氣、小兒冷氣腹痛。”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