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

鎖定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學名:Ornithoptera victoriae victoriae )屬鱗翅目鳳蝶科鳥翼蝶屬,是一種大型蝴蝶,也是維多利亞鳥翼鳳蝶的一個亞種。它們只分布在所羅門羣島及布干維爾島。幼蟲寄主為多種馬兜鈴屬(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主要取食馬兜鈴屬植物的葉,成蟲訪花,喜滑翔,速度較緩慢。此物種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華盛頓公約》或CITES)。保護級別:Ⅱ類,屬於瀕危物種。
中文學名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
Ornithoptera victoriae victori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有顎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亞    目
錘角亞目
鳳蝶科
裳鳳蝶族
鳥翼蝶屬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亞    種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
分佈區域
所羅門羣島及布干維爾島
發現命名
Gray, 1856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體形特徵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雄蝶)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雄蝶)
雌蝶較雄蝶大,翅膀也較圓寬闊,翼展可達18釐米,頭部和胸部呈黑色,胸部局部有紅色絨毛,腹部呈黃色,有黑色條紋;前翅呈褐色,有白色不規則斑紋和斑點,後翅黑褐色,有乳白色斑紋和斑點,前、後翅內側有黃色放射狀斑紋。雄蝶翼展約15釐米,較為細小,頭部黑色,腹部暗黃色;前翅呈黑色和綠色,規則地交錯,有光澤,後翅邊緣黑色,其餘為綠色,末端布有金色漸變條紋,脈紋更為清晰。 [1]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寄主植物

成蟲在馬兜鈴Aristolochia schlecteri)上產卵,因為此植物含有一種有毒物質——馬兜鈴酸,所以當幼蟲孵化出來時,這種不好的氣味可以使它們免於成為捕食者的美餐;而孵化出的幼蟲會在該種植物上覓食。它們最初會吃嫩葉,在結前會吃蔓藤。由於這些植物的葉子及莖上有毒,所以幼蟲吃後會把產生的毒素聚集在體內,以免脊索動物掠食。成蟲會飛至花朵上吸食花蜜 [2]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雌蝶)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雌蝶)
這種鳳蝶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在早晨及黃昏十分活躍,並會在花間覓食。雄蝶極有地盤性,它們會趕走敵人,包括比自己強大的動物。主成蟲要的食物是花蜜,幼蟲則吃馬兜鈴科的植物。這類蝴蝶一般飛得很高,喜滑翔。當覓食或產卵時會降下到地面上幾米高。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生命週期

雄蝶在早上會在寄主植物附近尋找雌蝶。雄蝶會徘徊在雌蝶附近,放出激素來引發交配行為。接受的雌蝶會讓雄蝶降落,而不接受的雌蝶就會飛走或拒絕交配。雌性一生會產約27枚卵,成活率小。由卵至成蛹需6星期,而蛹期約1個月或更長。成蟲會選擇在濕度較高的早上破蛹,以免翅膀乾枯。成蟲壽命約為3-4個月。 [3]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分佈範圍

大洋洲—東洋生態區:所羅門羣島布干維爾島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指名亞種保護級別

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 保護物種,保護級別:Ⅱ類。 [4]  (圖片地址:雄蝶 [5]  、雌蝶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