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多利亞城

(公司)

鎖定
維多利亞城位於香港香港島西北岸,為英國人於1841年佔領香港的香港島後成立,中心為聖公會聖約翰座堂。維多利亞城分“四環”,即西環上環中環下環(現稱灣仔銅鑼灣一帶)。四環又分“九約”,即九個行政區。後又擴展至堅尼地城。從香港開埠伊始,一直是香港政府所在地和金融中心
中文名
維多利亞城
外文名
Victoria's Town
地    址
香港香港島西北岸
成立時間
1841年
四    環
西環、上環、中環和下環
九    約
九個行政區
稀有之物
帝冠
維多利亞城
維多利亞城(5張)
1.雖然隨着市區擴展,此名如今已不多見,但香港童軍、香港青年商會、扶輪社等組織仍然保留“維多利亞城分區”,維多利亞城的界線仍記錄在香港法律之中,而七塊於1903年設立的維多利亞城界碑亦仍然存在於城市界在線。
值得留意的是,現時仍有不少外地書籍標示維多利亞城為香港的“首府”。
有關歷史: [1] 
1841年1月26日,英軍在上環水坑口街舉行升旗禮,象徵英國正式接管港島,歸入英治。其後,英軍副司令兼駐華商務總監義律發表《公告》(又稱《義律公告》),聲稱清廷已將香港割讓英國,英人決意將港島發展為貿易自由港,並組織政府作長久運作。對於華人事務,僅廢除傳統酷刑,其他如沿用已久的《大清律例》和習俗均被保留和承認。
安民以後,港府構建商業基地。最初選址港島南岸的赤柱,該處面向南中國海,是遠洋輪船進出港口必經之地,但每逢夏季必受颱風正面吹襲,屆時人貨俱損,得不償失,因而轉往北岸。而太平山下的中、上環一帶,地勢高峻,與九龍半島一水相隔,而且海港優良,廣闊水深,適合遠洋輪船停泊避風,卸貨補給,於是大張旗鼓,拓展為政治和貿易中心。
1841年中,港府首次賣地,範圍已涵蓋上環、中環、下環,成為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帶,時稱“女皇城”(Queen's Town)。自港島開埠,原居於廣州及澳門的洋人轉到香港,亦有華南的民工來港尋找工作,港島人口持續增長,一年之間竟由七千餘增至超過一萬二千,且半數居住在女皇城的周邊地帶。
人口的增長,女皇城自然需要擴張。1843年,港府為彰顯英王權威,將女皇城改稱維多利亞城(Victoria's Town)。
1845年,港府劃定城區範圍,其時中環已奠定政商中心的地位,洋行商店聚集在政府山至中環街市之間。華人則在上環及以西地區營商和生活,當中又以低下階層的單身男子居多。為使商城得以持續發展,港督寶靈(Bowring)在港島北岸展開填海計劃,建造寶靈城(Bowington),增加土地資源。同時以中環為中心,向東西兩邊的西營盤和灣仔擴展。到1857年,港府刊憲首次將港島北岸劃成九個區域(District),商城範圍鎖定在西角(今西環)至東角(今銅鑼灣)之間,當中再劃分為七約(Sub-District),強化管理。
2.墨西哥東北部城市,塔毛利帕斯州首府。在東馬德雷山東麓,維多利亞河左岸,海拔336米,人口15.3萬(1980)。始建於1750年。重要的商業和交通中心。附近盛產甘蔗和柑橘類水果。工業有農畜產品加工、木材、採礦(銀、金、鉛、銅)等。有鐵路、泛美公路以及坦皮科—蒙特雷輸油管通過。在其附近的東馬德雷山上,生長有帝冠。維多利亞城是帝冠的原產地和生長地,十分珍貴。
黃泥涌道的維多利亞城界碑 黃泥涌道的維多利亞城界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