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綦江區

鎖定
綦江區,隸屬重慶市。東鄰南川區,西連江津區,南接貴州省習水縣桐梓縣,北靠巴南區,總面積2748.27平方千米。 [3]  2022年,綦江區户籍人口90.67萬人。 [1]  截至2022年10月,綦江區轄7個街道、24個鎮。 [6]  其中,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萬盛街道、東林街道、萬東鎮、南桐鎮、青年鎮、關壩鎮、叢林鎮、金橋鎮、石林鎮、黑山鎮。 [3]  綦江區人民政府駐古南街道中山路1號。 [3] 
“綦江”之名來源於“古綦市”,江以綦名“綦江”,區以江名為“綦江區”。 [3]  唐,分置隆陽縣。,改為綦江縣。1952年,綦江縣劃歸重慶市。2011年,撤銷萬盛區、綦江縣,成立重慶市綦江區。 [3]  是重慶直轄市主城衞星城、區域性中心城市及渝黔合作戰略支點、重慶市食品加工基地、重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要承接地和渝南黔北物資節點地區。 [3] 
2022年,綦江區地區生產總值770.79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6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48.7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38.38億元,增長1.3%。 [1]  2023年10月,入選2023年重慶市營商環境標杆城市 [43] 
2023年,綦江區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2%。 [45] 
中文名
綦江區
外文名
Qijiang District
別    名
綦江縣
行政區劃代碼
500110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重慶市
地理位置
重慶市南部
下轄地區
7個街道、24個鎮
政府駐地
古南街道中山路1號
電話區號
023
郵政編碼
40142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89.93 萬(2023年)
著名景點
丁山湖
古樹化石羣等
機    場
重慶江南機場萬盛黑山谷通用機場
火車站
綦江東站萬盛站綦江北站綦江站轉關口站三江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產總值
770.79 億元(2022年)

綦江區歷史沿革

綦江區地名由來

“綦江”之名來源於“古綦市”,江以綦名“綦江”,區以江名為“綦江區”。 [3] 

綦江區建置沿革

綦江歷史悠久。永城鎮發現的石斧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至4000年前),綦江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夏、商、周,綦江境地屬巴子國。
秦、漢、晉至南朝為巴郡江州縣地。西魏、北周時,屬七門郡江陽縣地。
隋朝,為渝州江津縣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縣地置南州,並置隆陽等縣。州治、隆陽縣治均在今古南街道內。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陽縣為南川縣。貞觀十六年(642年),置溱州,並置榮懿、扶歡等縣歸其管轄。
北宋初,南州、溱州皆羈縻州,南川、三溪兩縣皆不存在。慶曆八年(1048年),南州、漆州劃歸渝州管轄。皇祐五年(1053年),廢南州為南川縣,歸渝州管轄。熙寧七年(1074年),熊本平木鬥之亂,於銅佛壩(今趕水火車站北岸)置南平軍,南川縣劃歸其管轄。元豐元年(1078年),復置南川縣。
綦江區城建
綦江區城建(7張)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銷南平軍,在趕水銅佛壩置南平綦江長官司,隸播州安撫司。南川縣仍置,隸重慶路總管府。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農民起義軍首領明玉珍據蜀稱帝,在重慶建立大夏國。夏天統元年(1363年),改南平綦江長官司為綦江縣。
明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綦江縣改隸四川布政使司重慶府。洪武十年(1377年),撤銷南川縣,併入綦江縣。
明、清朝,綦江縣仍置,均屬四川省重慶府。
民國初年,綦江縣先後隸屬重慶蜀軍政府、重慶鎮撫府和川東道(後改為東川道)。民國八年(1919年),防區制形成,綦江縣先後為川軍、黔軍、川東邊防軍、川黔邊防軍統轄。民國十六年(1927年),綦江縣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的防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後,綦江縣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綦江縣,綦江縣屬川東行政區璧山專區。
1951年,璧山專區改為江津專區,綦江縣屬江津專區。
1952年9月,綦江縣劃歸重慶市管轄。
1953年,撤銷行政區,恢復四川省建置後,綦江縣仍屬江津專區。
綦江區夜景
綦江區夜景(4張)
1955年1月,將貴州省桐梓縣第十區的17個鄉,四川省南川縣第十區的1個鎮6個鄉,綦江縣的青年鄉、建設鄉、金靈鄉(包括南桐、東林等煤礦區),建立重慶市南桐礦區,屬重慶市管轄。
1958年11月,綦江縣劃歸重慶市管轄。
1993年2月,重慶市南桐礦區改名為重慶市萬盛區。
1997年3月,設立重慶直轄市,綦江縣、萬盛區歸其管轄。
2011年10月,撤銷萬盛區、綦江縣,成立重慶市綦江區。 [3] 

綦江區行政區劃

綦江區區劃沿革

民國20年(1931),貴州省桐梓縣插入綦江縣第三區背羊鎮的飛地羅家灣、壩背後:插入金靈鄉、蒲河鎮之間的飛地廟樹壩、范家山:插入前河鎮的飛地幹河溝:插入扶歡鎮的飛地背巖鄉(二磴巖)、石龍壩、溝裏頭、李家灣、烏龜洞、馬桑溝等地,均分別劃給綦江縣背羊鎮、建設鄉、蒲河鎮、扶歡鎮管轄。
民國26年,綦江縣第四區昇平聯保插花飛地小附監團,劃給江律縣第五區龍山聯保管轄。
民國27年,江津縣第五區龍山聯保插花飛地鳳凰團劃給綦江縣第四區永新鎮聯保管轄。
民國28年,第三區插入貴州省境的飛地:背羊鎮的大抓壩、蒲河鎮的石橋,扶歡鎮的龍山場,均劃屬貴州省桐梓縣管轄。
重慶市綦江區行政區劃圖
重慶市綦江區行政區劃圖(4張)
民國35年,青年鄉的飛地木瓜壩、羅家灣,蒲河鄉的石家灣,分別劃給貴州省桐梓縣的天橋鄉、桃子鄉管轄。東溪鎮的金竹埡、楊洞觀、文家堡、興隆灣、烏龜頭、金家灣、楒慄坪,石壕鄉的四合頭等插花飛地劃歸貴州省習水縣管轄。而桐梓縣興隆鎮的劉羅坪第十、十一兩保,包括二磴巖全部,第七保冷水台、李家灣金部,天全鄉的千總墳、易家灣、官店、李家坪,石灰灣5個甲,桃子鄉的幹河溝等插花飛地,均劃屬綦江縣管轄。習水縣插入綦江縣東溪鎮境內的石橋境,大坡鄉插入綦江縣石壕鄉境內的巖窩、台上,均劃歸綦江縣管轄。
民國37年,貴州省桐梓縣在綦江境內的飛地居仁鄉6個保劃屙綦江縣管轄。
1953年,巴縣陳家鄉的東嶽、大佛、古佛、後壩、新田、觀音等6個村及牛欄村的3個鄰劃給蒸江縣樂興鄉管轄。蒸江縣樂興鄉的金竹村和正自鄉的五通村劃給巴縣仁流鄉管轄。
1955年,綦江縣第四區的建設鄉、第七區的青年鄉、第九區的金靈鄉劃給重慶市南桐礦區管轄。
1979年,綦江縣丁山公社茶習大隊劃給貴州省習水縣條台公社管轄。習水縣條台公社東風大隊劃給綦江縣丁山公社管轄。
1854年,綦江縣第十區吹角鄉所屬過江,龍蟠兩村劃給費州省習水縣寨壩區寨壩鄉管轄。 [4] 
2001年,撤銷鎮紫、蒲河、蓋石、土台、樂興5個鎮及蓮石、紫荊、高廟、高青、大羅、古劍、三會、羊角、萬興、橫山10個鄉。 [5] 
2012年,綦江區委託萬盛經開區代管萬盛、東林、萬東、南桐、青年、關壩、叢林、石林、金橋、黑山等10個街鎮。 [3] 
2016年,綦江區對部分行政村、社區進行調整。 [3] 
2019年12月,撤銷新盛鎮,設立新盛街道。析文龍街道增設通惠街道。 [3] 

綦江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綦江區轄7個街道、24個鎮:古南街道、文龍街道、三江街道、萬盛街道、東林街道、新盛街道、通惠街道、萬東鎮、南桐鎮、青年鎮、關壩鎮、叢林鎮、石林鎮、金橋鎮、黑山鎮、石角鎮、東溪鎮、趕水鎮、打通鎮、石壕鎮、永新鎮、三角鎮、隆盛鎮、郭扶鎮、篆塘鎮、丁山鎮、安穩鎮、扶歡鎮、永城鎮、中峯鎮、橫山鎮。 [6]  其中,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萬盛街道、東林街道、萬東鎮、南桐鎮、青年鎮、關壩鎮、叢林鎮、金橋鎮、石林鎮、黑山鎮。 [3]  302個行政村、79個社區,2513個村民小組、561個居民小組, [3]  綦江區人民政府駐古南街道中山路1號。 [3] 

綦江區地理環境

綦江區位置境域

綦江區,東鄰南川區,西連江津區,南接貴州省習水縣桐梓縣,北靠巴南區。位於北緯28°27′-29°11′,東經106°23′-107°03′之間,東西寬65千米,南北長82千米,總面積2748.27平方千米。 [3] 

綦江區地質

綦江區,境內地處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和第三沉降帶之間,即四川沉降褶帶之川東褶帶東緣與川鄂湘黔隆起帶西緣的交接部位。以藻渡至岔灘一帶的三疊系中統地層為界,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個構造小區。
境內出露地層自老而新,除缺失古生代的石炭系和泥盆系外,古生代的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二疊系,中生代的三疊系、侏羅系、白平系,新生代的第四系,共8個系、24個組(羣)的岩層,均屬現於地表。 [3] 

綦江區地形地貌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劃圖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劃圖
綦江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於華鎣山帚狀山脈向南傾沒部分和大婁山山脈向北延伸部分之間。區境內水系發達,雨量充沛,流水作用強烈,加之在古地貌發育經過夷平又再度不均衡拾升、下蝕情況下,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
綦江區境內地貌特點是,南西高、北東低,邊緣高、腹地低,以山地為主,遭河流切割,溝深谷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體,少完整山脈,地勢高差大。區境內最高海拔1973米(黑山鎮獅子槽東側山峯),最低海拔188米(永新鎮昇平木瓜溪口),平均海拔254.8米。根據地貌形態特徵,全區主要為山地、丘陵兩種地貌類型。 [3] 

綦江區氣候

綦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副熱帶東亞季風特點,氣候表現為:冬暖、春早、夏熱、秋陰,雲多日照少,雨充沛,災害性天氣較多,光、温、水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4] 

綦江區水文

綦江區境內河流屬長江河流域,河流共有225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14條,流域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6條,流域面積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0條。河流總長度1713.54千米,河網密度0.1178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39.7億立方米。 [3] 

綦江區自然資源

綦江區水資源

綦江文龍街道 綦江文龍街道
綦江區,地域內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兩大類。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4.717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021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396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過境水資源總量為19.3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12.3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89億立方米,地下水0.69億立方米,過境水0.74億立方米。 [3] 

綦江區土地資源

綦江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勢南高北低,屬咯斯特地貌,有中山、低山、深丘、淺丘和槽谷五大類型,以低山丘陵為主,山地佔全區總面積約67.6%,丘陵約佔32.4%。2020年,全區土地總面積為218566.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91035.53公頃,林地面積80312.6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057.8公頃,園地面積3470.09公頃,草地面積5285.9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4384.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130.61公頃,其他土地16889.53公頃。 [3] 

綦江區生物資源

綦江區有200多種動物資源,其中獸類20多種、鳥類40餘種、蛇蟲類50多種、水生動物及魚類70多種。重點保護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其中有黑葉猴、雲豹、林麝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穿山甲、豺、青鼴(黃喉貂)、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斑羚、黑耳蔦、蒼鷹、雀鷹、普通鵟、紅隼、紅腹錦雞、領角鶚、鵰鶚、斑頭鵂鷂和鷹鶚1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省)級保護動物12種。有昆蟲種類271種。
綦江區有2000多種植物資源,其中栽培植物近1000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為主,其次是豆類等小雜糧;經濟作物有桑、果、茶、橘子、木瓜、紅梅、銀花、吳英、杜仲、黃檗等110多個長經品種,有油菜、煙葉、海椒、花生、西瓜、甘蔗等450多個短經品種。綦江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區、重慶市煙葉生產和蠶桑生產基地。特色農產品有綦江木瓜、東溪辣椒、趕水草蔸蘿蔔、橫山大米、石壕糯玉米、東溪花生、東溪米黃瓜、風巖溝大米、石角花樹、永新梨子等。 [3] 
綦江區森林資源豐富,林木以針葉樹、闊葉樹為主。針葉樹有8個科、19個屬、34個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樹、柏樹、華山松、柳杉、側柏;闊葉樹有103個科、400個屬、1034個種,主要有殼鬥科青岡類(包括短柄包樹、麻櫟、青岡)、楓香、絲慄、喜樹、香樟、楠木、楊樹、苦楝、刺槐、桉樹等;竹類主要有楠竹、慈竹、水竹、斑竹、刺竹、方竹、白夾竹、苦竹、硬頭黃等。全區珍稀瀕危樹種15個,即銀杏、紅豆杉、楠木、香樟、鐵樹、喜樹、杜仲、厚朴、潤楠、水杉、海南五針松、福建柏、仁豆樹、紅豆杉、鵝掌楸,其中海南五針松有6500株,紅豆杉有2760株,銀杏有2332株。紅豆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潤楠、楠木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全區有古樹2245株,其中黃桷樹1930株。2020年,全區林地面積10.69萬公頃,森林面積10.55萬公頃,林木蓄積量69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8.3%,擁有長田、古劍山2個市級森林公園,老瀛山市級白然保護區,萬隆、長田2個區級白然保護區。 [3] 

綦江區礦產資源

綦江區,地域內礦種多,分佈廣,資源存量豐富。境內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種均為沉積型礦產,已探明地下藏有煤、煤層氣、鐵、銅、天然氣、頁岩氣、硫鐵礦、繭石、石英砂岩、灰炭、泥岩、黏土、大理石、方解石、石膏、石灰石、頁岩、含鉀綠豆巖和地熱水等19種礦產。優質礦產為煤、煤層氣和水泥用灰巖等。設立安穩石灰岩資源保障基地7個,共7個區塊,儲量共約13億噸。已勘查評價礦牀46處,其中大型礦牀9處、中型礦牀11處、小型礦牀26處。查明資源儲量,煤炭16.75億噸,鐵礦9037.5萬噸,石灰岩19.48億噸,煤層氣242.3億立方米,頁岩氣分佈面積2600平方千米、儲量8000億立方米。 [3] 

綦江區人口民族

2022年,綦江區户籍總户數348824户,減少1586户;户籍人口906722人,減少6771人,其中城鎮人口411954人,鄉村人口494768人,總人口中18歲以下的141414人,18至34歲的184014人,35至59歲的364426人,60歲及以上的216868人。當年遷入人口5515人,其中省內遷入4342人;遷出人口9225人,其中遷往省內7960人。出生人口5001人,死亡人口8062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3%,出生人口性別比103.2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15‰。 [1]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户籍總户數346754户,減少2070户。户籍人口899397人,減少7325人,其中,城鎮人口409076人,鄉村人口490321人。總人口中18歲以下的136810人,18至34歲的181150人,35至59歲的350901人,60歲及以上的230536人。當年遷入人口5118人,其中省內遷入3629人;遷出人口8529人,其中遷往省內7179人。全年出生人口4981人,死亡人口8944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38%,出生人口性別比104.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 [45] 
綦江區是重慶市雜散居少數民族分佈的重點地區之一,是重慶市民族工作重點區。全區有苗、彝、回、滿、壯、白、藏、侗、傣、蒙古、納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43個少數民族,總人口9200餘人,約佔全區總人口的1%,分佈於全區3個街道、17個鎮。苗族、彝族為世居民族,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5%。少數民族人口以石壕、趕水、打通、安穩、文龍等街鎮較多,較為集中地居住在海拔600~1400米的偏遠山區。 [3] 

綦江區經濟

綦江區綜述

2022年,綦江區地區生產總值770.79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6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48.75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338.38億元,增長1.3%。 [1] 
2023年,綦江區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2%。 [45] 
居民收入消費
綦江區 綦江區
2022年,綦江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79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8104元,增長9.4%;人均經營淨收入4558元,增長0.3%;人均財產淨收入1739元,人增長12.0%;人均轉移淨收入8777元,增長5.4%。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095元,比上年增長6.2%。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32.62%,比上年下降0.31個百分點。全體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3.39平方米,比上年減少0.86平方米。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72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3904元,增長1.6%;人均經營淨收入3731元,增長3.0%;人均財產淨收入2462元,增長2.2%;人均轉移淨收入10075元,增長0.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073元,比上年增長1.3% 。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31.91%,比上年下降0.07個百分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8.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0平方米。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5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7311元,增長4.9%;人均經營淨收入6098元,增長4.9%;人均財產淨收入395元,增長4.1%;人均轉移淨收入6362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693元,比上年增長5.4% 。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34.90%,比上年下降0.39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1.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04平方米。 [1] 
2023年,綦江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92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8845元,增長4.1%;人均經營淨收入4730元,增長3.8%;人均財產淨收入1837元,增長5.6%;人均轉移淨收入9180元,增長4.6%。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288元,比上年增長5.2%。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31.9%,比上年減少0.72個百分點。全體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3.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7平方米。
2023年,綦江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98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4670元,增長3.2%;人均經營淨收入3827元,增長2.6%;人均財產淨收入2573元,增長4.5%;人均轉移淨收入10428元,增長3.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261元,比上年增長4.4%。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31.19%,比上年減少0.72個百分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9.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0平方米。
2023年,綦江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5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7679元,增長5.0%;人均經營淨收入6460元,增長5.9%;人均財產淨收入428元,增長8.4%;人均轉移淨收入6788元,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672元,比上年增長6.2%。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34.20%,比上年下降0.70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2.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5平方米。 [45]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綦江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區和農户投資)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建安投資增長8.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7%,工業投資增長30.3%。500萬元以上投資增長27.2%,其中農業投資下降19.8%,交通運輸業投資下降13.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5.8%。區內投資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9.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0.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2%。資質以上房地產企業45家,房地產開發項目51個。 [1] 
2023年,綦江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9.9%。按投資構成看,建安投資下降1.7%,設備工器具購置增長51.4%,其他費用投資增長102.5%。按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7.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1.6%。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資質以上房地產企業48家,房地產開發項目52個。 [45] 
財政
2022年,綦江區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92億元,下降9.5%,其中税收收入14.46億元,下降15.1%。非税收入14.46億元,下降3.1%;政府性基金收入29.42億元,增長28.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45億元,增長11.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10億元,下降5.0%;公共安全支出4.31億元,增長10.34%;教育支出19.23億元,增長4.0%;科學技術支出1.04億元,增長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90億元,增長47.1%;衞生健康支出8.60億元,增長12.2%;政府性基金支出30.93億元,增長197.1%。 [1] 
2023年,綦江轄區內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59億元,增長19.6%,其中,税收收入18.95億元,增長31.0%;非税收入15.64億元,增長8.2%。政府性基金收入35.36億元,增長20.2%。
2023年,綦江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8.55億元,增長14.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71億元,下降4.3%;公共安全支出4.91億元,增長13.8%;教育支出19.46億元,增長1.2%;科學技術支出1.10億元,增長6.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8.23億元,下降12.8%;衞生健康支出12.49億元,增長45.2%。政府性基金支出26.49億元,下降14.4%。 [45] 

綦江區第一產業

2022年,綦江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8.53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農業78.25億元,增長4.3%;林業5.55億元,增長9.0%;牧業20.82億元,下降2.7%;漁業2.35億元,增長3.1%;農林牧漁服務業1.57億元,增長4.4%。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1.14億元,比上年增長3.2%。
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8.57萬畝,比上年增長2.2%。其中,夏收糧食12.92萬畝;秋收糧食75.6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8.21萬畝,增長4.0%。油菜種植面積9.75萬畝,增長2.1%。
2022年,綦江區糧食總產量34.73萬噸,比上年減少2.4%。其中,小麥產量1209噸,增產0.3%;水稻產量15.51萬噸,減產0.8%;玉米產量8.07萬噸,增產0.02%;馬鈴薯產量3.27萬噸,增產11.3%;甘薯產量5.76萬噸,減產17.0%。蔬菜產量64.18萬噸,增產4.1%;油菜產量1.15萬噸,增產2.2%。
豬牛羊禽肉產量5.39萬噸,比上年下降0.6%。其中,豬肉產量4.39萬噸,增長0.4%;牛肉產量0.11萬噸,下降6.4%;羊肉產量0.18萬噸,下降8.9%;禽肉產量0.71萬噸,下降3.1%。禽蛋產量1.30萬噸,增長2.0%。牛奶產量0.13萬噸,下降2.8%。年末生豬存欄34.08萬頭,下降1.5%;生豬出欄55.98萬頭,增長0.1%。 [1] 
2023年,綦江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1.53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農業81.29億元,增長3.3%;林業5.90億元,增長8.1%;牧業20.12億元,增長6.6%;漁業2.52億元,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1.70億元,增長7.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2%。
2023年,綦江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7.12萬畝,比上年下降1.6%,其中,夏收糧食13.05萬畝,秋收糧食74.08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8.87萬畝,增長1.7%。
2023年,綦江區糧食總產量35.65萬噸,比上年增長2.6%,其中,夏收糧食2.94萬噸,秋收糧食32.71萬噸。小麥產量1207噸,減產0.2%;水稻產量15.66萬噸,增產1.0%;玉米產量8.13萬噸,增產0.8%;馬鈴薯產量2.94萬噸,減產10.3%;甘薯產量6.77萬噸,增產17.6%。蔬菜產量66.29萬噸,增產3.3%。
2023年,綦江區豬牛羊禽肉產量5.60萬噸,比上年增長3.9%,其中,豬肉產量4.60萬噸,增長4.7%;牛肉產量0.12萬噸,增長8.7%;羊肉產量0.18萬噸,增長4.3%;禽肉產量0.70萬噸,下降1.4%。禽蛋產量1.30萬噸,下降0.4%。牛奶產量0.12萬噸,下降3.8%。年末生豬存欄32.31萬頭,下降5.2%;出欄生豬57.43萬頭,增長2.6%;出欄羊11.98萬隻,增長5.5%;出欄牛0.90萬頭,增長5.1%;出欄家禽446.29萬隻,下降2.3%。 [45] 

綦江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綦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0户,規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1.1%。工業增加值171.59億元,增長4.3%,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2.3%。
從園區看,橋河、食品、鋁工業園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9家,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4.2%,其中鋁產業園增長19.7%、橋河工業園增長7.7%、食品園區增長8.8%。
從三大支柱產業看,鋁及鋁精深加工比上年增長19.5%,裝配式建築增長8.5%,汽摩整車及零部件下降9.7%,支柱產業產值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8.6%。
從主要產品產量看,發電量100.47億千瓦時,增長18.4%;鋁合金16.00萬噸,增長16.8%;鋁材62.63萬噸,增長26.4%;十種有色金屬31.11萬噸,增長0.1%,其中電解鋁30.99萬噸,增長0.1%。 [1] 
2023年,綦江區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5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
2023年,綦江區高新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2家,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8%,其中,鋁產業園增長2.1%,橋河工業園增長8.1%,食品工業園增長2.0%。
從三大支柱產業看,鋁及鋁精深加工增長2.9%,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增長3.3%,汽摩整車及零部件下降2.5%。
從主要產品產量看,發電量增長11.9%,石灰石增長980.6%,水泥增長11.3%,鋁合金增長20.5%,鋁材增長16.3%,商品混凝土增長77.8%,十種有色金屬增長1.2%。 [45] 
建築業
2022年,綦江區建築業增加值61.74億元,比上年增加6.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1.6%。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45家,其中,一級企業12家,二級企業35家,三級和未評級企業98家。註冊地建築業總產值119.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1] 
2023年,綦江區建築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註冊地建築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0.0%。 [45] 

綦江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古劍山 古劍山
2022年,綦江區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3.62億元,比上年增長2.5%,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8.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3.88億元,比上年增長0.5%,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6%。限額以上單位669家,其中企業246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4.81億元,比上年增長0.8%。
社會商品銷售總額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200.32億元,增長10.5%;零售業銷售額130.60億元,增長6.2%;住宿業營業額14.56億元,增長3.8%;餐飲業營業額40.89億元,增長2.5%。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0.7%,飲料類增長23.4%,煙酒類增長15.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5.7%,化妝品類增長15.6%,金銀珠寶類增長10.1%,日用品類下降4.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0.8%,中西藥品類增長1.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4.1%,傢俱類增長19.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32.6%,汽車類增長11.7%。 [1] 
2023年,綦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0%。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8.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8.3%。
2023年,綦江區社會商品銷售總額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2.6%,零售業銷售額增長8.9%,住宿業營業額增長11.2%,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4.8%。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下降6.3%,飲料類下降12.6%,煙酒類下降10.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22.3%,化妝品類下降28.9%,金銀珠寶類下降16.3%,日用品類增長13.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2.6%,中西藥品類下降3.0%,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4%,傢俱類下降17.5%,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9.3%,汽車類下降8.8%。 [45] 
對外開放
綦江區苗族
綦江區苗族(5張)
2022年,綦江區外貿進出口總額2.91億元,下降48.3%,實際使用外資74萬美元,下降88.1%。 [1] 
2023年,綦江區外貿進出口總額5.13億元,增長76.3%。當年實際使用外資146萬美元,增長97.3%。 [45] 
郵電業
2022年,綦江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1.39億元,比上年下降1.8%,佔地區生產總值5.9%。郵電業務收入8.12億元,增長22.0%。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78億元,增長9.7%;電信業務收入6.35億元,增長26.0%。 [1] 
2023年,綦江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5%。完成郵電業務收入9.12億元,增長12.3%,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02億元,增長13.7%;電信業務收入7.10億元,增長11.9%。 [45] 
金融業
2022年,綦江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餘額1440.10億元,增長9.5%。其中,存款餘額816.84億元,增長15.0%;人民幣貸款餘額583.26億元,增長2.6%;存貸比71.40%,比上年下降8.61個百分點。
保費收入14.0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人身險9.30億元,下降5.3%,財產險4.70億元,增長39.9%。理賠支出4.81億元,增長12.0%。其中,人身險賠付1.69億元,下降12.0%,財產險賠付3.09億元,增長31.5%。 [1]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餘額1581.76億元,增長13.0%,其中,存款餘額920.13億元,增長12.6%;貸款餘額661.63億元,增長13.4%;存貸比71.91%,比上年增長0.51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保險保費收入14.45億元,增長2.8%,其中,人身險9.98億元,增長7.4%;財產險4.41億元,下降6.2%。保險理賠支出6.10億元,增長26.8%,其中,人身險賠付2.45億元,增長44.8%;財產險賠付3.61億元,增長16.8%。 [45] 
旅遊業
2022年,綦江區已有掛牌四星級旅遊(酒)飯店1家,具有三星級以上農家樂50家,星級旅遊飯店牀位380張。旅行社2家,重慶在綦江設立旅行門市部19家,旅遊從業人員1.88萬人。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84.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2%。其中,國內遊客884.3萬人次,下降4.2%,旅遊業總收入42.71億元,下降5.4%。 [1] 
2023年,綦江區已有掛牌四星級旅遊(酒)飯店1家,具有三星級以上農家樂50家,星級旅遊飯店牀位380張,旅行社2家,重慶在綦江設立旅行門市部20家,旅遊從業人員1.95萬人。全年旅遊業總收入56.50億元,增長32.3%。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59.6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1.1%,其中國內遊客1159.69萬人次,增長31.1%。 [45] 

綦江區交通運輸

南萬高速 [7] 蘭州—海口高速公路 [9]  、渝築高速 [10]  、353國道 [11] 川黔鐵路渝貴鐵路、210國道、渝黔高速公路縱橫南北,與三南鐵路、渝湘303省道、綦萬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綦江河水上運輸直達長江口岸。 [3] 
丁山湖景區 丁山湖景區
2022年,綦江區公路客運量447.80萬人次,下降51.8%;公路貨運量1.24億噸,下降8.19%;客運週轉量2.05億人/公里,下降49.1%;貨運週轉量149.20億噸/公里,下降4.6%。公路里程(不含高速)569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5696公里,增加119公里;高速公路170公里。擁有客運汽車(不含公交車)346輛,城市公交車233輛,出租汽車409輛(包含巡遊出租車260輛,網絡預約出租汽車149輛),民用貨車33767輛。水運里程181公里,擁有船舶14艘,水運碼頭26個。機動車保有量28.21萬輛,比上年增長3.1%。其中,摩托車12.04萬輛,增長4.7%;汽車16.17萬輛,增長2.1%,其中小型汽車12.08萬輛,增長4.8%。 [1] 
2023年,綦江區公路客運量429萬人次,下降4.2%;公路貨運量1.34億噸,增長8.0%。公路客運週轉量2.13億人/公里,增長3.8%;公路貨運週轉量160.35億噸/公里,增長7.5%。全區公路里程(不含高速)5688公里,等級公路里程5858公里,高速公路170公里。全區擁有客運汽車(不含公交車)340輛,城市公交車239輛,出租汽車588輛,民用貨車31504輛。水運里程181公里,擁有船舶14艘,水運碼頭26個。年末機動車保有量28.20萬輛,下降0.1%,其中,摩托車11.89萬輛,下降1.3%;汽車16.30萬輛,增長0.8%,其中小型汽車12.73萬輛,增長5.4%。 [45] 

綦江區政治

區委書記:尹國喜 [44] 
區長羅成
截至2024年4月 [12-13] 

綦江區社會事業

綦江區教育事業

綦江區駐有: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14] 重慶移通學院 [15]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18] 重慶德國埃森大學 [18]  、重慶健康工程職業學院 [18]  、重慶電影職業學院 [18] 
萬盛石林 萬盛石林
2022年,綦江區小學60所,普通中學25所,中等專業學校2所,職業中學2所,大學2所。小學招生7011人,在校42887人,畢業7652人,教師3337人;普通中學招生12565人,在校38146人,畢業12765人,教師3553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968人,在校2044人,畢業408人,教師95人;職業中學招生2318人,在校5818人,畢業1640人,教師296人;大學招生11155人,在校生17637人,教師936人;幼兒園85所,幼兒園教師1896人,在園幼兒19867人,幼兒園招生398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1.5%。小學六年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100%;初中階段入學率99.99%,鞏固率100%,畢業率100%;高中階段入學率97.65%;三殘兒童入學率97.12%;脱盲兒童入學率100%;義務、中職教育生均辦學條件標準達標率95.5%。 [1] 
2023年,綦江區全區幼兒園79所,小學62所,普通中學25所,中等專業學校2所,職業中學2所,大學2所。幼兒園招生4271人,在園幼兒17950人,教師1543人;小學招生6658人,在校42544人,畢業7227人,教師3581人;普通中學招生12268人,在校37424人,畢業12931人,教師3518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1488人,在校2904人,畢業559人,教師199人;職業中學招生2168人,在校5988人,畢業1693人,教師327人;大學招生123550人,在校生24152,教師162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1.9%,小學六年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初中階段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高中階段入學率97.42%,三殘兒童入學率99.32%,脱盲兒童入學率100%,義務、中職教育生均辦學條件標準達標率99.0%。 [45] 

綦江區科學技術

2022年,綦江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2家、累計144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登記入庫145家,市級科技型企業新增417家、累計1976家、全市排名第6位。新增有研重冶、炙焱動力、康田齒輪等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9家。有研重冶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重慶OTC新掛牌企業4家、累計42家。綦齒傳動獲市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青創PARK、綦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育成中心等2家成功獲批國家備案眾創空間。三江小企業創業基地獲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金種子、陸海傳綦智慧數據谷、三創中心孵化器獲批市級眾創空間、青創空間,建成全市首個區縣融媒體“雙創”孵化基地。獲批金美新材料市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錦旗碳素等企業技術中心、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12個,認定麻辣食品工業數字化研究院等區級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25個,與西南交大、重慶理工等科研院所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等5個。
聘請潘復生院士為區政府首席專家顧問,入選“重慶英才計劃”3人、“鴻雁計劃”人才1人,引進急需緊缺人才35人,認定區級重點產業人才73名。首次以區委區政府名義評選表彰50個科技創新先進集體和91名先進個人。組織109名市區科技特派員深入街鎮助力鄉村振興,推廣新技術21項,培訓技術帶頭人467人次,引進新品種5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指導綦齒傳動“純電動重卡高效機電動力傳動系統集成設計及產業化應用”等12個項目獲批市級科研項目立項,實施4個“揭榜掛帥”項目攻關產業共性技術,區級科研項目立項202個。全區專利授權1029件、發明專利授權50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22%。登記科技成果70項,增長16%。技術合同交易達7億元、同比增長40%。國產鐵路機車車輛用1:1制動動力試驗枱、銅基微納米粉體材料等入選全市“裝備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項目5個。綦齒傳動“中間軸螺旋齒對齒的滾齒加工方法”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1] 

綦江區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綦江區圖書館。 [19]  國家二級文化館:重慶市綦江區文化館。 [20] 
2022年,綦江區擁有文化事業機構25個,其中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地方文化促進中心)1個,博物館(文物管理所)1個,圖書館2個。開展各種羣眾文化活動1946場,其中文藝演出709場。電影放映42551場,電影放映觀眾31.4萬人次。開播公共頻道電視節目121套,專業頻道電視節目11套,高清數字電視節目79套,有線電視聯網用户在冊12.8萬户,其中開通數字電視用户在冊5.43萬户,村村通喇叭1424只。播出廣播電視新聞4200條。其中,央視上稿播出77條,重慶衞視上稿播出400條。有線廣播電視入户率達73.6%。 [1] 
截至2023年,綦江區擁有文化事業機構26個,其中,文化館1個,博物館2個,圖書館2個。全年開展各種羣眾文化活動1993場,其中文藝演出778場。全年電影放映34987場,電影放映觀眾49.1萬人次。開播公共頻道電視節目121套,專業頻道電視節目11套,高清數字電視節目79套。年末有線電視聯網用户在冊11.8萬户,其中開通數字電視用户在冊5.5萬户,村村通喇叭1327只,有線廣播電視入户率達39.7%。全年播出廣播電視新聞4350條,其中央視上稿播出新聞120條,重慶衞視上稿播出新聞420條。 [45] 

綦江區體育事業

2022年,綦江區擁有各種體育場地4273個。其中,體育場(館)34個,游泳館(池)39個。體育人口38.07萬人,成功舉辦運動會或比賽次數15次。組織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獎75枚,其中金牌12枚,銀牌11枚。等級運動員343人,等級裁判員744人。 [1] 
2023年,綦江區擁有各種體育場地4857個,其中,體育場(館)34個,游泳館(池)43個。體育人口37.76萬人,成功舉辦運動會或比賽次數16次。組織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獎454項,其中,金牌61枚,銀牌73枚。等級運動員371人,等級裁判員819人。 [45] 

綦江區醫療衞生

2022年,綦江區各類醫療衞生機構519個。其中,醫院、衞生院45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採供血機構1個,衞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1個,結核病防治所1個,血液透析中心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5個,村衞生室310個。衞生機構牀位數6881張。其中,醫院、衞生院6530張。衞生機構實有在職人員6201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660人,註冊護士2512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3‰,孕產婦死亡率0,新生兒死亡率為1.6‰,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為9.2‰。 [1] 
截至2023年,綦江區各類醫療衞生機構560個,其中,醫院、衞生院45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採供血機構1個,衞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1個,結核病防治所1個,血液透析中心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5個,村衞生室302個。衞生機構牀位數7179張,其中醫院、衞生院7017張。衞生機構實有在職人員6533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952人,註冊護士2643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36‰,孕產婦死亡率0,新生兒死亡率為1.22‰,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為9.16‰。 [45] 

綦江區社會保障

2022年,綦江區各類就業培訓6543人。城鎮新增就業20418人,登記失業人員9357人,登記失業人員本年就業5626人。 [1] 
2022年,綦江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單位6078個、參保70.11萬人。其中在職參保47.22萬人(城鎮職工14.70萬人、城鄉居民30.84萬人、機關事業1.68萬人);退休22.89萬人(城鎮職工11.45萬人、城鄉居民10.46萬人、機關事業0.98萬人)。養老保險徵收25.46億元(城鎮職工18.99億元、城鄉居民1.20億元、機關事業5.27億元)。養老保險支出40.27億元(城鎮職工31.61億元、城鄉居民2.14億元、機關事業6.52億元)。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單位26.90萬個,其中城鎮職工醫保參保户數(參保單位户數)為0.40萬户,城鄉居民醫保參保户數(參保家庭户數)為26.50萬户。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9.05萬人;應徵收醫療保險金9.81億元;實際徵收醫療保險金9.81億元;發放醫療保險金12.12億元。
失業保險參保單位3363個、參保7.27萬人,徵收失業保險金3408萬元,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5193萬元,惠及9389人。工傷保險參保單位3905個、參保14.76萬人,完成徵收5409萬元,發放工傷保險金9227萬元。
2022年,綦江區6825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2267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資金支出12425萬元,比上年增長3.1%。特困供養人員6816人,特困供養資金支出8242.7萬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717元/月和581元/月,比上年分別增長12.7%和12.8%。社會福利收養單位33個,牀位數3819張,收養人數1237人。 [1]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單位4104個,參保72.80萬人,其中,在職參保47.68萬人(城鎮職工14.72萬人、城鄉居民31.30萬人、機關事業單位1.66萬人),退休25.12萬人(城鎮職工11.90萬人、城鄉居民12.19萬人、機關事業單位1.02萬人)。實徵養老保險20.28億元(城鎮職工12.02億元、城鄉居民2.61億元、機關事業單位5.64億元),實撥養老保險金43.32億元(城鎮職工33.53億元、城鄉居民2.72億元、機關事業單位7.08億元)。
2023年,綦江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6.63萬人(城鎮職工14.38萬人、城鄉居民62.25萬人)。應徵醫療保險金10.20億元,實徵醫療保險金10.20億元;應撥醫療保險金11.09億元,實撥醫療保險金11.09億元。
2023年,綦江區失業保險參保單位3775個,參保職工7.83萬人。徵收失業保險金3592萬元,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0861萬元,惠及8647人。
2023年,綦江區工傷保險參保單位4479個,參保職工15.37萬人。完成徵收保險金6142萬元,發放工傷保險金9946萬元。
2023年,綦江區共有6437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2805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資金支出12289萬元,比上年下降1.1%。特困供養人員6973人,特困供養資金支出8641.4萬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735元/月和600元/月,比上年分別增長2.5%和3.3%。年末社會福利收養單位34個,牀位數3890張,收養人數1413人。 [45] 

綦江區城市建設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實有鋪裝道路面積440.04萬平方米。供水管道長度803.67公里,增長0.4%。全年供水總量2475萬噸,下降2.8%,其中生活用水1300.1萬噸,下降1.2%,用水户數15.72萬户,增長0.1%。天燃氣供氣量6550.24萬立方米,增長0.05%,其中生活用氣3513萬立方米,增長4.5%,天燃氣用户12.09萬户,增長0.2%。液化氣供應量500噸,增長18.1%,其中生活用氣175噸,下降3.3%,液化氣用户1450户,下降3.3%。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累計建成公租房5893套,面積31.03萬平方米。已配租公租房5699套,面積30.00萬平方米。
截至2023年末,綦江區城區市政道路長度97.9公里,道路面積155.2萬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積71.8萬平方米。全區園林綠地面積1389.28公頃,比上年增長4.0%,其中公園綠地面積546.6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7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6.36%。城市路燈年末總數25026盞。年末擁有環衞專用車77輛,其中,灑水車20輛,洗掃車15輛。擁有城區公共廁所132座,其中公園內公共廁所19座。公共垃圾站32座,街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2座。城市生活垃圾糞便處理量13.43萬噸,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 [45] 

綦江區安全生產

2023年,綦江區工礦商貿企業(含在綦央企和市屬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煤礦企業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 [45] 

綦江區歷史文化

綦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吹打(金橋吹打)
吹打(金橋吹打),重慶市萬盛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金橋吹打,產生於宋元時期,已有700多年曆史。形成喜慶類、生產生活類、喪事類、民間傳説等類別,花燈、大麴牌、朝牌、宮堂等曲牌,音正節穩、音質純潔、不含混拖拉,音域寬、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強。 [22] 
2006年5月,國務院批准吹打(金橋吹打)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5] 
嗩吶藝術(永城吹打)
嗩吶藝術(永城吹打),流傳於重慶市綦江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永城吹打,以業餘演奏為主,以農村生活為題材,根據民間曲調編排演奏曲目,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技藝高,力度厚,音量大,粗獷潑辣,氣勢豪邁,頗具民間音樂的時代感。 [21] 
2008年6月7日,嗩吶藝術(永城吹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Ⅱ-37。 [26] 

綦江區方言

綦江方言,隸屬於漢語北方方言區西南官話的成渝片,其境內有漢、苗、彝、回、滿、壯、白、藏、侗等36個民族,以漢族為主體,均通行漢語。以城區古南、文龍街道方言為代表,綦江方言與普通話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均有較大差異,而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最明顯。其聲韻調系統如下(方括號內為國際音標)。 [3] 

綦江區風景名勝

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
東溪古鎮 東溪古鎮
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由翠屏山、老瀛山、古劍山三個園區組成,總面積99.98平方千米。以典型的木化石羣、恐龍足跡化石羣和丹霞地貌景觀為主體,是全國科普基地、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重慶市科普基地,是集科考、科普研學旅遊和休閒觀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地質公園。 [27] 
重慶綦江通惠河國家濕地公園
重慶綦江通惠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454公頃,濕地面積247.44公頃,濕地率為54.5%。濕地類型多樣,包括永久性河流濕地、季節性河流濕地、洪泛濕地和人工庫塘濕地等,分佈有高等維管植物855種,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3種,包括南方紅豆杉、水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3種,包括金蕎麥、福建柏、鵝掌楸、楠木、皺邊石杉等。有脊椎動物28目69科155屬210種,包括雀鷹、遊隼、紅隼、紅腹錦雞、畫眉等11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 [28] 
石壕紅軍烈士墓
石壕紅軍烈士墓紀念碑 石壕紅軍烈士墓紀念碑
石壕紅軍烈士墓和紀念碑,位於綦江縣石壕鎮石泉村交通路的苗兒山麓。 烈士墓座西向東,佔地面積5533平方米,由紅軍長征詩牌、烈士墓地、烈士塑像、烈士紀念塔、烈士事蹟陳列室、題詞碑林、紅軍宣傳標語碑林這七大部分組成。整體分佈面積為6000平方米。
烈士墓是為紀念1935年一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長征途徑綦江時英勇犧牲的5名紅軍戰士而修建的。1979至1980年,在石壕場附近的苗兒山麓修建了簡易的紅軍烈士墓,將五位烈士的遺骨遷葬於此。1992年,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重慶直轄市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3月中共重慶市委、市政府批准為重慶市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9] 

綦江區地方特產

綦江木瓜
綦江木瓜,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綦江木瓜皮薄、肉厚、質嫩、氣香、味甘酸、品質優良,屬於食藥兩用木瓜。 [30] 
趕水草蔸蘿蔔
趕水草蔸蘿蔔,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趕水草蔸蘿蔔,具有個大、形圓、皮薄、汁多、味美、化渣等特點,經檢測其鈣、磷、鐵和核黃素含量均超過柑橘、梨等水果,含水量高達94%,涼拌、煮、燉、炒、泡等皆宜。 [31] 
綦江辣椒
綦江辣椒,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綦江區,立體氣候明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辣椒的理想產地。綦江辣椒個大、皮厚、色澤鮮豔,辣味濃香,是加工、做菜、調味的上好原料。2013年,綦江辣椒成功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1] 
橫山大米
橫山大米,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3] 
橫山大米,早在康熙年間,就被納為貢米進貢朝廷。色澤油潤、無心腹白、晶瑩剔透、滋潤可口、清香撲鼻、品質佳美。 [31] 
綦江金水梨
綦江金水梨,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3] 
橫山藍莓
橫山藍莓,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4] 
東溪花生
東溪花生,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4] 
東溪米黃瓜
東溪米黃瓜,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4] 
安穩羊肉
安穩羊肉,重慶市綦江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34] 

綦江區著名人物

傅堯
傅堯,男,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校長助理、秘書長。1977年7月生於重慶綦江。現任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科學院青聯副主席,安徽省青聯常委,合肥市青聯副主席。 [35] 
王新強
王新強,男,漢族,1964年2月生,重慶綦江人,研究生,理學博士,教授,1989年8月參加工作,1999年1月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現任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重慶市委會主委。 [36] 
税正寬
税正寬,1940年10月生,重慶市綦江縣人。1967年9月參加工作,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成都大學畢業後留校待分配。曾任四川省黔江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縣長。四川省重慶市委常委、黔江地委書記,重慶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重慶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 [37] 
戴成富
戴成富,男,漢族,重慶綦江人,1921年11月生,1933年12月參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方面軍戰士、通訊員、勤務員,四川省綦江縣商業局經理、局長,重慶市體委副場長、副科長。 [38] 

綦江區榮譽稱號

2015年,綦江區入選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 
2017年2月,綦江區入選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40] 
2017年11月,綦江區入選2017年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41] 
2020年4月,綦江區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8] 
2020年6月,綦江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6] 
2020年11月,綦江區入選重慶市第七屆雙擁模範城(縣)。 [17] 
2021年2月,綦江區入選2021—2023年創建週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42] 
2021年10月,綦江區入選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 [23] 
2021年11月,綦江區入選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4] 
2022年12月,綦江區入選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39] 
2023年5月,綦江區入選首批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 [32] 
2023年10月,入選2023年重慶市營商環境標杆城市 [4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