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頰錐尾鸚鵡

鎖定
綠頰錐尾鸚鵡,又稱小太陽鸚鵡 [10]  ,是鸚形目鸚鵡科小錐尾鸚鵡屬鳥類。 [7]  體型較小,體長約26釐米。主體羽色為綠色;喙灰黑色,眼周白色裸皮,頭頂棕黑色;耳羽棕黑,臉頰黃綠色;飛羽為藍色,下腹部紅棕色;尾長,紅棕色,尾基及脛綠色;頸側、喉至胸鱗紋明顯。 [8]  壽命一般為10—15年。 [9] 
綠頰錐尾鸚鵡分佈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巴西與秘魯。棲息在各種林地、林間草原、落葉林、沼澤地等地區。羣居性,一般以小羣活動,築巢在樹洞中,在棲息地有穩定的族羣結構。天性活潑,適應能力強,不吵鬧,喜愛洗澡。人工飼餵時以種子飼料、蔬菜、水果、鳥餅乾飼料等為食。野生繁殖期始於2月份,一窩產卵3—4顆。人工飼養條件下,全年均可繁殖,一窩產卵4—7顆。孵化期約為24天。 [9] 
綠頰錐尾鸚鵡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 [8] 
外文名
Green-cheeked Parakeet
別    名
綠頰鸚哥,綠頰鸚鵡,綠頰太陽鸚鵡
中文學名
綠頰錐尾鸚鵡
拉丁學名
Pyrrhura molin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
錐尾鸚鵡族
Pyrrhura屬
綠頰錐尾鸚鵡
亞    種
5亞種
分佈區域
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玻利維亞
命名者及年代
Massena & Souancé, 1854
保護狀況
IUCN無危(2018年重新定義) [6] 

綠頰錐尾鸚鵡外形特徵

綠頰錐尾鸚鵡
綠頰錐尾鸚鵡(40張)
綠頰錐尾鸚鵡依照不同亞種體長為24到26釐米,體重60-80克。這種鸚鵡體為綠色,頭部前方有一條細窄的紅棕色羽毛分佈;前額、頭頂、頭部後方以及耳羽為棕色;沿着頸部則分佈些許藍色的羽毛;頸部兩側、喉嚨、胸部上方的羽毛從褐色漸漸變為棕綠色,每片羽毛均有淺棕灰色到暗黃色的滾邊;臉頰兩側帶有些黃綠色的羽毛;主要以及二級飛行羽為藍色,下腹部帶有一塊紅棕色的羽毛;尾巴內側覆羽帶有藍色,尾巴上方為綠底帶有紅棕色,並且完全隱藏在尾巴上方的覆羽之內;眼睛周圍有着一圈白色的裸皮,鳥喙為深灰色,虹膜為棕色。
幼鳥的體色和成鳥大致相同,但是整體羽色較暗淡,虹膜顏色也比較深,下腹部的紅棕色羽毛亦只有零星分佈。 [1] 

綠頰錐尾鸚鵡棲息環境

綠頰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各種樹木林立的區域、沼澤、充滿小樹的森林、生長次要植被的區域以及2900米高雲霧瀰漫的林區。 [2] 

綠頰錐尾鸚鵡生活習性

綠頰錐尾鸚鵡在繁殖季會組成10到20只左右的小團體,有時候則會聚集比較多的數量。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在覓食的時候,可以接近到相當近的距離觀察,由於體色在濃密枝葉間形成相當好的掩蔽,因此平時在林中相當難以察覺。綠頰錐尾鸚鵡在飛行的時候通常高度較低,呈直線狀,但是相當吵雜。主要以乾燥的種子、花朵、漿果以及堅果為主食。 [2] 

綠頰錐尾鸚鵡分佈範圍

綠頰錐尾鸚鵡分佈圖 綠頰錐尾鸚鵡分佈圖 [3]
分佈於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玻利維亞。 [4] 

綠頰錐尾鸚鵡繁殖方式

綠頰錐尾鸚鵡在野外的繁殖期從2月開始,會尋找中空的樹洞築巢,巢距地面一般高於5米。每窩產卵3枚,大小24.2 x19.6毫米。人工豢養下的綠頰錐尾鸚鵡繁殖難度不高,照顧得宜的話一整年都可以繁殖,可以提供30*30*60釐米的厚木巢箱。一次會產下3到7枚卵,通常以5枚居多,孵化期為24天,幼鳥羽毛長成約50天。 [2] 

綠頰錐尾鸚鵡亞種分化

綠頰錐尾鸚鵡(5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Pyrrhura molinae molinae
2.
Pyrrhura molinae australis
3.
Pyrrhura molinae phoenicura
4.
Pyrrhura molinae hypoxantha
5.
Pyrrhura molinae restricta
[4] 

綠頰錐尾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1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 [6] 
注:綠頰錐尾鸚鵡全部圖冊網址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