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鎖定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是由沃納·赫爾佐格執導,布魯斯·斯賓斯主演的劇情電影 [6]  ,該片於1984年8月31日在西德上映 [5] 
該片講述了一家礦業公司打算在澳大利亞內陸沙地採礦,卻被當地土著抗議,隨後公司和土著開始協調甚至打官司的故事 [2] 
中文名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外文名
Wo die grünen Ameisen träumen(德語)
Where the Green Ants Dream(英語)
其他譯名
綠蟻夢鄉(港)
綠蟻安睡的大地(台)
綠蟻安睡的地方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西德、澳大利亞
導    演
沃納·赫爾佐格
編    劇
沃納·赫爾佐格
主    演
布魯斯·斯賓斯
片    長
100 分鐘
上映時間
1984年08月31日(西德)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電影分級
R(美國)
imdb編碼
tt0088412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劇情簡介

艾爾斯業公司在澳大利亞內陸沙地採礦,在一次堪探過程中被當地土著用靜坐方式阻止。土著説,腳下是綠螞蟻做夢的地方,如果吵醒了它們,它們就會出來毀滅人類。採礦公司當然如聽天書,然而土著視死如歸的信仰力量不可小視,於是公司高層邀請土著代表進城談判,許諾給土著利益,結果土著代表喜歡上了一架綠色的小型運輸機。於是公司買下飛機,並替土著修建了一條飛機跑道。飛機只是公司示好的禮物,官司還是訴至聯邦法院。在法庭上雖然法官能夠尊重土著的文化,聽取他們講述的傳説,然而裁判依據是英聯邦法律,土著被判敗訴。沉默的土著坐在跑道邊,其中兩個土著人坐上飛機,竟然起動飛機,飛翔而後消失在地平線。警察來尋找飛機,卻難以找到,有兩個異邦土著來訪,以歌為話,説一隻綠螞蟻飛到他們那裏,結果翅膀斷了。公司的地質學家蘭斯·哈克特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心態發生變化,最後決定離開公司,在沙漠裏成為一個環保主義者 [2]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海報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海報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演職員表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演員表

角色 演員
蘭斯·哈克特 布魯斯·斯賓斯
米里瑞比 Wandjuk Marika
達依普 Roy Marika
科勒 雷·巴雷特
波德文·費古遜 諾曼·卡耶
弗萊徹 拉爾夫·科特里爾
阿諾德 尼克·拉圖裏
法官布萊克本 Basil Clarke
總檢察長 Ray Marshall
馬里拉 Dhungala I. Makika
華生 Gary Williams
菲茨西蒙斯 Tony Llewellyn-Jones
斯坦納教授 Robert Brissenden
年輕的律師 Michael Edols
超市經理 鮑勃·埃利斯
秘書 Susan Graeves
Daisy Barunga Marraru Wunungmurra
警官 Max Fairchild
法警 Noel Lyon
工人 Trevor Orford
礦業主管 休·基斯-拜恩
禮賓員 Andrew Mack
攝影師 Paul Cox
土著人 Ricky
土著人 Ronnie
Mandalis Michael Mandalis
菲利普·亞當斯 James Ricketson
飛行員 Michael Glynn
斯特露 Colleen Clifford
飛行員 Paul Donazzan
律師助理 克里斯托弗·凱恩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職員表

製作人 Lucki Stipetic沃納·赫爾佐格
導演 沃納·赫爾佐格
編劇 沃納·赫爾佐格、鮑勃·埃利斯
攝影 約爾根·施密特-萊特維因
配樂 Wandjuk Marika
剪輯 Beate Mainka-Jellinghaus
藝術指導 Trevor Orford
服裝設計 Frances D. Hogan
佈景師 Ulrich Bergfelder
展開
音效
Claus Langer、Peter Rappel
特技
Brian Pearce、Paul Cox、Michael Edols、Rainer Klausmann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6]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獲獎記錄

時間
獎方
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4年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最佳影片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入圍
最佳影片金獎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獲獎
最佳劇本
沃納·赫爾佐格
提名
最佳攝影
約爾根·施密特-萊特維因
獲獎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1、Werner Herzog Filmproduktion(德國)
2、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ZDF)(德國)
發行公司
1、人造眼(英國)
2、Globo Vídeo(巴西)
3、Home Cinema Group(澳大利亞)
4、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德國)
5、New Vision Films(澳大利亞)
6、Orion Classics(美國)
影片上映
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細節
西德
1984年8月31日
加拿大
1984年9月7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丹麥
1984年9月14日
英國
1984年10月18日
法國
1985年
美國
1985年1月(聖丹斯電影節)
美國
1985年2月8日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來源: [5]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影片評價

電影中的法律
本片的法庭戲很不錯,展現了澳大利亞法庭的風貌。聯邦法院大/法官知識淵博,不怒而威。作為控方的土著居民雖然因為出庭身着筆挺西服,卻還是象怪物出現在不適當的場合。其中一個叫“啞巴”的人説話了,卻沒有人能聽懂,因為他是自己部落裏最後一個人,這世上已經無人能聽懂他的話。這一種強烈的隔閡,暴露了這一場訴訟的實質,不是權利的衝突,乃是文化的衝突。雖然法官尊重土著文化,然而法律卻沒有能力解決文化衝突。
法庭上土著舉證時,要求所有法庭觀眾迴避,理由是他們拿出的是部落的“聖物”,看的人多了“會導致社會的毀滅”,這雖然是有趣的一幕,卻也是讓人百感交集的一幕:土著們看向法庭的眼神,總是這樣陌生與隔離,而他們鄭重其事的舉動,無法被現代社會的法庭理解。
我想,要在法律上保護土著文化,就要在立法上有其規定,而土著部落在立法會議上的代言人會是誰呢?他們相信在古樹下夢到孩子就能得子,他們相信綠螞蟻飛向的東方就是聖地,他們如何在立法會議上做這種表達?
電影開始時是一段龍捲風的錄相,這龍捲風與電影故事所在地沒有關係,顯然是導演的心思。在澳大利亞廣袤的內陸沙地上,一個又一個連綿不絕的土堆展示着採礦公司的工作成效。坐在土堆中間的土著居民表情嚴肅,其中一位吹着一個長木管,發出快節奏的“嗚”音。
導演很同情土著,用電影詳細地記錄了他們。電影中參與解決問題的地質學家Hackett在與土著的交往中慢慢理解他們的文化與風俗,最後成為土著的支持者,可以看成是導演自己的代言人。與此同時,電影也嘲諷了現代文明,所用的道具是一架總是出問題的電梯。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王書亞
寫下這個題目,想起德國電影大師赫爾佐格的同名電影。在澳洲廣袤的內陸,土著中的釘子户,用一個美麗的傳説對抗礦業公司的開發。他們説,腳下是綠螞蟻做夢的地方,如果驚醒它們,鋪天蓋地地出來,就會毀掉這裏的生活。你可以理解為一種革命理論的暗示。那些像綠螞蟻一樣比塵土更低的人們,不要過分地驚動。我見過重慶的釘子户,也在堪培拉見過支搭帳篷的土著上訪户,這些被驚醒的綠螞蟻,在國會外的空地上安營紮寨,一住就是幾十年。
《箴言書》説,“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君王”,但不等於沒有夢想。很多年前,我讀到一位台灣詩人的《螞蟻螞蟻》,心中暗自喟嘆。以後張楚將它大事宣揚地唱了出來。那時我就和《末代獨裁》中的蘇格蘭醫生尼古拉斯一樣,剛從大學畢業,懷着螞蟻的夢想,在街頭和朋友一起唱這首歌。其實這電影不是關於君王,而是關於螞蟻。在某一類世界,你不是君王就是蟻民,好像好萊塢的動畫大片《蟻兵正傳》,以螞蟻的世界來表現對獨裁的反抗。
蘇格蘭是長老教會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的我會覺得,活在缺乏道德感的時代,是多麼可憐。但對當時的尼古拉斯,循規蹈矩的世界,就等於對個人夢想的死刑宣判。影片開始,一羣畢業男女一路狂奔,脱去畢業禮服,跳入水中。尼古拉斯和父母道晚安後,躺在牀上歇斯底里地叫喊。他起身轉動地球儀,説轉到哪裏我就去哪裏。結果轉到加拿大。可如果能去加拿大,為什麼不能待在蘇格蘭。尼古拉斯要的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夢想。於是他繼續轉到他想要的地方,一個像烏托邦的地名,叫烏干達。
如果這部電影是描寫烏干達軍事獨裁者阿明,它遠沒有1974年那部紀錄片精彩。我手裏有歐洲標準公司幾年前修復的版本。當時阿明邀請一位法國導演,希望向全世界展現他親和的一面。阿明耐心對着鏡頭解釋軍隊的操練,頗浪漫地在自然保護區行舟,聲稱大象是自由的象徵,甚至破例讓導演拍攝一次完整的內閣會議。結果這位紀錄片導演,我應該記下他的名字,巴貝特·施羅德,以貌似順從的態度配合阿明,卻以新聞人的良知和智慧,剪出一部電影史上罕見的獨裁者自我扮演的紀錄片。
阿明的扮演者惠特克説,他至少看這部紀錄片不下100遍。他的表演也為他贏得奧斯卡影帝小金人。但和紀錄片相比,我的沮喪還是難以言傳。《末代獨裁》中的阿明形象,鮮明但是刻意,複雜卻嫌單薄。當我們的世界被虛構文本描敍時,我們就差不多活在另一個世界。這往往是我們想逃離的理由,也是尼古拉斯遠離真實的蘇格蘭,嚮往虛擬的烏干達的渴望。
當他意外地成為獨裁者的私人醫生,坐上總統專車在鄉間奔馳。烏干達孩子們在後面一路奔跑,一路揮手。尼古拉斯從此進入一個人物扮演遊戲,他忍不住想象自己是一個總統,向着窗外的螞蟻們揮手,就像阿明,非要想象自己是蘇格蘭的國王。
蘇格蘭的年輕人夢想烏干達,烏干達的獨裁者夢想蘇格蘭。這部電影不僅關於政治,實在關於人類的夢想。前年我在重慶山區,還遇見這一幕的後現代版。盤山公路上的小學生一看見小汽車,就三五成行,退到路邊鞠躬敬禮。我想,一定有一些渴望搖下玻璃向他們揮手的人,叫他們如此,叫他們分辨公共汽車和小汽車。因為一些人的夢想就像小汽車,另一些人的夢想就像公共汽車。
電影中的阿明一身戎裝,紀錄片中的阿明卻常常西服領帶,他粗野、蠻橫,卻也幽默,甚至有幾分靦腆。他一面是殺氣,一面是傻氣。一面精明,一面荒唐。在內閣會議上,他説,你去任何國家,都會發現每個人都愛他們的領袖。我們也要這樣。他説,如果你去其他非洲國家,會發現他們的婦女每天早上5點起來上班,我們也要這樣。他批評外長的手腕太弱。幾個星期後,人們在河裏發現了外長的屍首。阿明告訴人民以色列人會在河裏下毒,不結盟國家會議上,他引用希特勒的文件批評猶太人。他趕走所有亞洲人,沒收他們的財產。他針對戈蘭高地的軍事演習就像一場過家家。阿明在電視上告訴人民,他的行為是上帝的旨意,反對他的人和事,上帝告訴他,他一般會在幾天前就知道。這話令人想起納粹的宗教事務部部長漢斯·凱爾,他對主教們説,“國家社會主義是上帝的旨意,黨就代表了真正的基督教。”
從這個人身上,你能窺見20世紀某一類獨裁者的性情,充滿詩人或精神病人的狂想氣質。看電影的,會想起韓國影片《孝子洞的理髮師》,一個成為總統理髮師的普通人,對國家的一切都充滿了信任。一個温馨故事折射韓國數十年的政治變遷。
“伴君如伴虎”,或者是對這部電影的東方專制主義式的解讀。但我始終認為,電影的真正主角是年輕的尼古拉斯,這部電影的真正悲劇從畢業生們脱光衣服、扔掉博士帽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當尼古拉斯見識到阿明的殘暴決心逃離時,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從虛擬的烏干達回到循規蹈矩的蘇格蘭。這部電影關於夢想,關於夢想是如何靠不住。當尼古拉斯的地球儀轉到加拿大,他不甘心;轉到烏干達,他就放下一切去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挨近君王,但無數螞蟻的夢想,從古至今,都和一個遙遠的君王的意象有關。北師大附中的女校長卞仲耘,是“文革”中第一個被學生打死的老師。幾十年後,一位當年的女生在一部紀錄片裏,回憶毛澤東接見紅衞兵的場面。她説,我一直在想,如果當時我上了天安門,我和領袖握了手,我會不會更積極地投入那一場運動,我可不可能參與對卞老師的毆打?
綠螞蟻沒有做夢的地方,它們一旦做夢,甚至和獨裁者一樣危險。尼古拉斯回去蘇格蘭,夢醒之後,我們回去哪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