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蘿晴畫

鎖定
桃源縣城對面有一座陡峭的山峯,名叫綠蘿峯。綠蘿峯的巖壁上,有一幅桃花源全景圖,圖為白色線條組成,襯以黑色的岩石,蔚為奇觀。細雨溟濛的日子,這裏似有陽光照耀,這幅圖也愈顯得清晰,那亭台樓閣、竹樹古洞,也為之增加無限的生氣。《桃源縣誌·疆域志·川附八景》載:綠蘿峯:”峭巖削立,肯書理,雨時常有晴色”,故名綠蘿晴畫。
中文名
綠蘿晴畫
地    址
綠蘿峯
命名依據
桃源縣誌·疆域志·川附八景
地    位
桃源八景之一

目錄

綠蘿晴畫詞語簡介

桃源八景之綠蘿晴畫

綠蘿晴畫傳説

古時候,綠蘿峯下有一個綠蘿村,綠蘿村,裏住着一位樵夫。他妻子是個非常厲害的女人,飯不讓丈夫吃飽,衣不讓丈夫穿暖,硬要丈夫每天砍五擔柴,一擔柴要賣50文錢,一天沒有250文錢交到她手裏,丈夫不是捱罵就是吃不上飯。樵夫呢,為人老實善良,看見有的老婆婆家沒有柴燒了,他就氣也不歇,多砍一擔給人家送去。 [1] 
這一天,樵夫的生意不好,只賣四擔柴,早就散市了。樵夫挑着這擔剩下的柴,提心吊膽地往家裏走。走到家門口,不敢進屋,數着口袋裏200文錢,躲在屋檐下拭眼淚。忽然,有人在他肩上輕輕地拍了一掌,問他哭什麼。樵夫驚而回首,只見站在面前是一位陌生的和尚,當然不好吭聲。和尚一再追問,樵夫才把原委告訴他。和尚聽了,買下了這擔柴,摸出50文錢送給樵夫,一轉身,卻不言不語地徑直走了。樵夫收了錢,見和尚柴也不要轉身走了,只好挑着柴拚命趕上去。趕着趕着,看看天快黑了,周圍也沒有人家,樵夫着了急。。這時候,和尚突然迴轉身來,似乎才發現樵夫似的,抱歉地説:“哎呀,真的,我忘了這擔柴了。人人都説你這樵夫的心腸好,果真不假。”樵夫不要和尚誇獎,只問離他家還有多遠。和尚告訴他:可遠着哩,不如今天就返回你家歇一宿,明天再啓程。樵夫雖然作不了主,但認為和尚説的有理,便隨口答應了。 [1] 
這一夜,和尚就住在樵夫家裏。妻子看見丈夫引來了這麼個和尚,滿肚子不悦。她把吃的半碗飯往樵夫面前一擱,對和尚不理不睬,故意氣他。樵夫端着碗,看着老婆有口難言,回頭把飯送給和尚。和尚也不推辭,接過碗就吃,三扒兩口便吃完了,碗一擱,倒在鋪上呼呼地睡了。
第二天一早,妻子自己吃了飯,嘴一抹,鎖上米櫃,又叫樵夫去砍柴。這時候,和尚忽然爬起來,向樵夫喊着要飯吃。樵夫為難地搖搖頭,不敢作聲,只朝米桶上努了努嘴。米桶上掛着把黃燦燦的大銅鎖。和尚朝米桶一指,銅鎖自動打開。妻子本來正要出門,聽得米桶蓋“啪”在一聲響,連忙收腳回頭,一屁股坐在米桶上。 [1] 
和尚心想:從都説這位樵夫的妻子厲害,果真不假。他指着樵夫説:“樵夫呀,你今於不必上山了,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去砍柴。”説着,便從袈裟裏摸出幾支筆和幾色顏料,用筆蘸着顏料在板壁上畫起畫來。他先畫翠綠的竹子,鮮紅的桃花,再畫亭台樓閣。樵夫一看,這不就是前面的桃花源麼。和尚最後一筆才畫上洞門。洞門剛畫上,“咔嚓”一聲響,石門大開。樵夫清清楚楚看見洞裏整整齊齊的田園,鱗次櫛比的房舍。和尚一縱身,跳進了洞門裏,然後回頭向樵夫招手,直喚他快進去。樵夫把扁擔一丟,縱身一躍,也進了洞門。妻子一見,滿心歡喜,進了洞,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受不盡的富貴,也嚷着要進去。她剛踮起腳,又想到外面有帳沒有收回來,於是就搖搖擺擺去收帳。收回了外面的帳,又想到家裏還有丈夫昨天賣柴的250文錢,桶裏也還有些米。等到她去取那250文錢,扯開羅裙去倒桶裏的米時,只聽得背後“咔嚓”一聲響,回頭一看,洞門關上了。妻子氣得雙腳直跺,一下扒掉了圍在腰前的羅裙,狠狠朝一邊甩去,想不到羅裙一下掛到了板壁上。她氣鼓鼓地坐下來,盯了板壁上的畫一眼,只見白光一閃,畫不見。她忙掀開羅裙找畫,畫清清楚楚地印在羅裙上,她氣極了,把羅裙提到河裏去洗。一江水給洗綠了,還是洗不掉,慪得她又把羅裙一甩,甩到了綠羅峯的巖壁上。裙子一接觸巖壁,白光一閃,那幅畫清清楚楚地印在峯壁上了。
這就是綠蘿峯上為什麼會出現一幅桃花源圖的迷。這幅圖與其説是和尚的傑作,不如説是樵夫勤勞善良的豐碑。既是豐碑,當然萬古長存。
畫是明快的,美麗的。明代詩人李輅曾吟詩嘆曰:
沅江南下綠蘿崖,水色山光紫翠開。
晴日輕風天似洗,芙蓉倒蘸碧螺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