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蔭村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綠蔭村)

鎖定
綠蔭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東鄰永豐鎮青坪村,南鄰永豐鎮新民村,西鄰永豐鎮小閘村,北鄰永豐鎮元龍村。屬於壩區。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12.57平方公里,海拔1890.00米,年平均氣温11.60℃,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宜種植糧、煙、果、蔬等農作物。 [1] 
中文名
綠蔭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
面    積
12.57 km²
電話區號
0870
郵政區碼
657013
氣候條件
高原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913人
機    場
昭通機場
火車站
昭通站
車牌代碼
雲C
方    言
西南官話

綠蔭村自然資源

簸箕灣小學 簸箕灣小學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860.00畝(其中:田3467.00畝,地3393.00畝),人均耕地0.91畝,主要種植糧、煙、果、蔬等作物;擁有林地306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273.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0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7328.00畝。

綠蔭村基礎設施

進村道路 進村道路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136户飲用井水,有 1124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51.82%)。户户通電,有1312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1312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60.49%和60.4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05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047户(分別佔總數的48.41%和48.2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1輛,拖拉機28輛,摩托車43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712畝,有效灌溉率為68.6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8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8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111户;裝有太陽能農户23户;建有小水窖2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5户。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85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4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40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綠蔭村農村經濟

烤煙種植 烤煙種植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4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52.00萬元,畜牧業收入1033.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823頭,肉牛25頭); 林業收入23.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54.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39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5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9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58人 ,在省內務工478人,到省外務工680人。

綠蔭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4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

綠蔭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2362户,共鄉村人口8427人,其中男性4337人,女性4090人。其中農業人口8427人,勞動力4586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38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37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距離鎮衞生院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5户。

綠蔭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綠蔭塘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永豐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50公里,距離中學2.5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017人,中學生487人。

綠蔭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7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715.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00萬元,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綠蔭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110人,黨員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23人。 團員250人。

綠蔭村人文地理

昭通蘋果 昭通蘋果
綠蔭村在鎮政府駐地西北3公里。村民委員會駐綠蔭塘,海拔1890米。面積12.57平方公里。人口8575人。以駐地綠蔭塘簡稱。地處壩區、地勢西高東低。昭魯河過境,河畔地形平坦,多水田。耕地6860畝,其中水田3692畝,旱地3168畝,主產玉米、水稻、馬鈴薯及烤煙、蔬菜。盛產蘋果。愛國將領龍雲、盧漢均有家祠在此。有小學、衞生所。通公路,通程控、移動電話,通電視。

綠蔭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落後、文化教育、醫療衞生水平不高,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困難和問題。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以新農村建設,打造龍氏家祠旅遊景點為契機,大力發展旅遊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5152元增加到6500元。
參考資料
  • 1.    資料  .雲南數字鄉村網[引用日期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