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莖槲寄生

鎖定
綠莖槲寄生(Viscum nudum Danser)是檀香科槲寄生屬的植物綠莖槲寄生(Viscum Nudum Danser.)的全株,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2150米至38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坡闊葉林中、山坡林中、楊樹上或松樹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為桑寄生科植物綠莖槲寄生的帶葉莖枝。味辛、苦,性平,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安胎,降壓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胎動不安,高血壓等病證。 [3] 
中文名
綠莖槲寄生
拉丁學名
Viscum nudum Dans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檀香目
檀香科
槲寄生屬
綠莖槲寄生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綠莖槲寄生入藥部位

全株入藥。

綠莖槲寄生性味

辛、苦,平。

綠莖槲寄生歸經

肝、腎經。

綠莖槲寄生功效

祛風除濕、安胎、降壓。

綠莖槲寄生主治

風濕痹痛、胎動不安、高血壓。

綠莖槲寄生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克。

綠莖槲寄生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紮成束,晾乾。

綠莖槲寄生生理特性

灌木,高0.3-0.5m。莖圓柱形,綠色或黃綠色。二歧或三歧分枝,枝的節間長4-8cm,粗2-5mm,幹後具皺紋。葉退化呈鱗片狀,長0.5-1mm。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聚傘式穗狀,頂生或腋生於莖叉狀分枝處,總花梗長2-5mm,通常具花3-5朵,頂生的花具2枚苞片,交叉對生的花各具1枚苞片;苞片三角形,長1mm,具短緣毛或全緣;雄花花蕾時卵球形,長約3mm,黃色,萼片4枚,卵狀三角形,花葯橢圓形,長約1.5mm;雌花花蕾時長卵球形,長2-2.5mm;花托卵球形,萼片4枚,三角形,長約0.5mm,柱頭乳頭狀。漿果卵球形,長5-6mm,直徑4mm,黃綠色,果皮平滑。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8-10月。

綠莖槲寄生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150-3800m的山地闊葉林中,寄生於楊屬、柳屬、榛屬或化香樹、滇青岡、樺樹、梨樹、桃樹等植物上。

綠莖槲寄生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莖枝圓柱形,2-3叉狀分枝,長30-50cm,直徑1.5-5mm,節部膨大,小枝節間長4-8cm,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光滑無毛,有明顯的不規則皺紋。葉退化呈鱗片狀。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纖維性,皮部黃色,較薄,木部色較淺,佔莖斷面的大部分,髓部不明顯。偶可見果實,果實近卵球形,長約6mm,直徑約4mm,黃色,較平滑。氣微,味微苦。

綠莖槲寄生藥理作用

1.增加冠脈流量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
3.降壓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5.抗腫瘤作用。
[1-2]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1988年
  • 2.    陳吉炎、塗漢軍、塗自良.《中國武當中草藥志 第1卷》: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
  • 3.    綠莖槲寄生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