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花山芹

鎖定
綠花山芹(Ostericum viridiflorum (Turcz.) Kitagawa),山芹屬多年生草本。根圓錐形,有分枝,黃褐色。莖直立,中空,表皮常帶紫紅色。葉柄基部膨大成扁平鞘狀;葉片輪廓近三角形。復傘形花序直徑4-9釐米,花序梗、傘輻及花柄均有短糙毛;花序梗長3-5釐米;總苞片常早落,披針形;花瓣綠色,卵形,頂端內曲,基部漸尖成長爪。分生果倒卵形至長圓形,基部凹入,金黃色,薄膜質,透明、有光澤,背稜線形,突出,側稜翅狀,與果體近等寬。花期7-8月,果期8-9月。 [1] 
產於中國東北和內蒙古。生長於林緣、路旁和草地。蘇聯西伯利亞東部和遠東地區也有分佈。有主治風濕痹痛、腰膝痠痛、感冒頭痛、癰瘡腫痛等功效。幼苗可做春季野菜。
(概述圖參考: [2] 
中文名
綠花山芹
拉丁學名
Ostericum viridiflorum (Turcz.) Kitagaw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傘形目
傘形科
山芹屬
綠花山芹
命名者及年代
(Turcz.) Kitagawa,1936

綠花山芹 形態特徵

綠花山芹
綠花山芹(4張)
多年生草本,高0.5-1米。根圓錐形,有分枝,黃褐色。直立,中空,表皮常帶紫紅色,有縱深溝紋,條稜呈角狀突起,下部常有短毛。 [7] 
葉柄長約10釐米,基部膨大成扁平鞘狀;葉片輪廓近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狀分裂,長10-15釐米,寬15-20釐米,第一回裂片有葉柄,末回裂片卵圓形至長圓形,長4-7 (-10) 釐米,寬2-4.5 (-6) 釐米,無柄或有短柄,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或不對稱,邊緣有粗鋸齒或缺刻。
復傘形花序直徑4-9釐米,傘輻10-18,花序梗、傘輻及花柄均有短糙毛;花序梗長3-5釐米;傘輻長1-2釐米;總苞片2-3,常早落,披針形,長約1釐米;小總苞片3-9,線狀披針形,常短於花柄;萼齒卵形,頂端尖;花瓣綠色,卵形,頂端內曲,基部漸尖成長爪。
分生果倒卵形至長圓形,長4-6毫米,寬2.5-3.5毫米,基部凹入,金黃色,薄膜質,透明、有光澤,背稜線形,突出,側稜翅狀,與果體近等寬,稜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1] 

綠花山芹 栽培技術

綠花山芹整地

選平坦、不積水、土層濃厚、濕潤、有機質含量高沙質壤土。耕翻20-30釐米,耙平,做成長10-15米、寬1米的平畦。 [4] 

綠花山芹定植

以秋季定植為宜。經整地、施肥、起壟後栽植,每壟兩行,株距6-10釐米,栽後澆透水,以視土壤墒情適當澆水,覆土高出苗生長點3-4釐米,壟面覆蓋1-2釐米厚稻草等覆蓋物,以利越冬。 [4] 

綠花山芹管理

定植後,及時澆水、除草。如有缺苗,應補齊。在緩苗後15-20天,追施1次氮肥,促進幼苗生長。春季肥水管理是山芹栽培中的關鍵。土壤解凍後,將田間枯葉、幹植株清除。每公頃施300-450千克尿素。早春地温較低,第一次灌水應在株高10-12釐米時進行,每隔7-10天灌一次水。進入採收期,及時追施速效氮肥。生長中、後期應及時中耕除草和補施磷、鉀肥。 [4] 

綠花山芹採收

植株高30釐米以上,葉片顏色開始變深,折斷葉柄有少量纖維時,但脆嫩,即可採收。採收時用手握住葉柄基部向外掰,不要損傷小葉片和生長點。 [4] 

綠花山芹 主要價值

  • 食用
幼苗為春季野菜,葉鮮美,可食用。 [6] 
  • 制油
果實可提製芳香油。 [6] 

綠花山芹 產地生境

產於中國東北地區和內蒙古。生長於林緣、路旁和草地。蘇聯西伯利亞東部和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1] 

綠花山芹生長習性

性喜冷涼、濕潤的氣候,屬半耐寒性蔬菜;不耐高温。種子在有光條件下容易發芽。幼苗生長緩慢,苗期長,易受雜草危害。 [3] 

綠花山芹繁殖方式

可用種子直播,春夏秋冬四季均可播種,最宜夏季。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處理,方法是,先將種子用20-25℃的温水浸泡4-6小時,撈出後用紗布包好,懸掛到井底水面上空,或放進冰箱的冷藏室內,3-4天有大部分露白即可播種。播種後要覆蓋遮陽網,出苗後及時揭去遮陽網,苗高15-18釐米,即可定植。 [4] 

綠花山芹病害防治

綠花山芹軟腐

  • 主要症狀
芹菜軟腐病多發生在芹菜移栽緩苗期或緩苗後的生長初期。一般先從柔嫩多汁的葉柄基部開始發病。發病初期,病斑淡褐色,水漬狀,紡錘形或不規則形,稍凹陷,迅速擴展後內部組織呈黑褐色腐爛,有惡臭,最後僅殘留表皮。
  • 防治措施
  1. 合理輪作,實行兩年以上輪作:選用抗病品種,無病土育苗,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芽率;並及時清除前茬作物病殘體,同時向地面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2. 栽培管理:在定植、中耕、除草等各種操作過程中應避免在植株上造成傷口,隨後噴施新高脂膜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病菌借傷口侵入,同時在芹菜生長階段噴施壯莖靈,可使植物杆莖粗壯、葉片肥厚、葉色鮮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濃。
  3. 藥劑防治: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撒入石灰等消毒,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止病菌擴散;同時根據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等噴霧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 [5] 

綠花山芹心腐

  • 主要症狀
芹菜心腐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發病症狀是芹菜外葉深綠,心葉幹黃、腐爛。病原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越冬,定植時病原菌從芹菜傷口侵入引起發病。12-36℃均能發病,最適温度為27℃-30℃。病原菌通過昆蟲、降水、灌溉及各種農事操作傳播。
  • 防治措施
  1.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並增施磷鉀肥和硼肥,培育健壯植株以提高抗病力。不要過多地使用氮肥和鉀肥,以避免造成硼素吸收受阻。
  2. 灌溉:不使畦面過分乾燥。合理灌溉,不大水漫灌。低温時,適當進行保温及灌水。
  3. 及時清除病殘體,合理密植,增加通風透光度。
  4. 適量增施硼肥。
  5. 藥劑防治。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用藥劑控制,防止蔓延。調整土壤中氮磷鉀硼鈣等元素的含量。測土配方施肥。發病時可噴灑0.3%-0.5%的硝酸鈣溶液。 [5] 

綠花山芹斑枯

  • 主要症狀
芹菜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和莖。葉片上初生淡褐色油浸狀小斑,邊緣明顯,後擴大為圓形,邊緣褐色,中央淡褐色到灰白色,病斑上生出許多小黑點,病斑外有黃色暈圈。低温高濕有利於病害發生和流行,氣温20℃-25℃,潮濕多雨的天氣發病重。
  • 防治措施
  1. 平衡施肥:底肥要施用充足、腐熟的有機肥,追肥中要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儘量再噴施一些葉面肥和微肥,增強植株的抗性。
  2. 降温排濕: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超過20℃時要及時放風,夜間控制在10-15℃,縮小晝夜温差,減少結露,切勿大水漫灌。
  3. 藥劑防治:用45%的百菌清煙劑或撲海因煙劑燻棚,每畝150克分散5-6處點燃,燻蒸1夜,每10天左右一次。在發病初期噴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7-10天一次,連續噴2-3次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4. 及時清除病株:對於已經發病的棚室,要及時清除室內的病株殘體,減少菌源的擴散和蔓延。 [5] 

綠花山芹早疫

  • 主要症狀
芹菜早疫病又稱斑點病,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也可受害。葉上初期產生黃綠色水浸狀斑點,發展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病斑。葉柄及莖上初期為水浸狀斑點,後變為灰褐色,橢圓形,稍凹陷病斑。高温、高濕、多雨發病重。
  • 防治措施
  1. 培育壯苗:要調節好苗牀的温度和濕度,在苗子長到兩葉一心時進行分苗,謹防苗子徒長。苗期噴施“霜貝爾”500倍液,可防止苗期患病。
  2. 輪作倒茬:實行與非茄科作物三年輪作制。
  3. 加強田間管理:要實行高壟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緩苗後要及時封壟,促進新根發生。温室內要控制好温度和濕度,加強通風透光管理。結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葉,深埋或燒燬,以減少傳病的機會。

綠花山芹菌核

  • 主要症狀
芹菜菌核病,芹菜全生育期均可發病,危害芹菜葉柄和葉。受害部初期呈褐色水漬狀,後變軟腐爛,病部生白色菌絲,後期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低温、高濕、多雨、種植過密易於發病。
  • 防治措施
  1. 輪作倒茬:與葱蒜類實行輪作,無病土培育壯苗。施腐熟有機肥;從無病地或無病株上採種,播種前曬種,並用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2. 加強管理:適時中耕除草,增施磷鉀肥,科學澆水,杜絕大水漫灌,造成畦內積水。並適時噴施新高脂膜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病菌借傷口侵入,同時在芹菜生長階段噴施壯莖靈,可使植物杆莖粗壯、葉片肥厚、葉色鮮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濃。
  3. 藥劑防治:如發現病株應及時清除,並根據植保要求噴施40%菌核淨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針對性藥劑防治,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