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胸八色鶇

鎖定
綠胸八色鶇(學名:Pitta sordida):是雀形目八色鶇科的鳥類,共有12個亞種。體長為16-18釐米,體重65-69克。體型圓胖,尾短,腿長。頭黑,上體綠色,兩翼深色而具白色斑紋,頭頂至後枕深褐,胸及腹部蘋果綠,臀亮紅。飛行時易見。叫聲簡單是重複的雙哨音“pih-pih“,間隔極短。有些亞種活動區域高可至海拔2000米。在森林底層活動,翻揀樹葉及朽木以尋找無脊椎動物為食。分佈於印度至中國西南部、東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島、大巽他羣島及新幾內亞。
中文名
綠胸八色鶇
外文名
Hooded Pitta
拉丁學名
Pitta sordid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八色鶇科
八色鶇屬
綠胸八色鶇
亞    種
12種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1776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  [5] 

綠胸八色鶇形態特徵

綠胸八色鶇前額至後枕部亮慄褐色,額部稍綴黑色;眼先及細狹的眉紋、眼圈、頰、耳羽、頦、喉和頸項概為黑色、後頸部尤為黑亮。背部及肩羽、飛羽的表面為亮油綠色,初級飛羽具大形的白色翼斑。胸部、腹部和兩脅淡草綠色,渲染藍色,與藍翅八色鶇和馬來八色鶇有明顯的不同。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猩紅色,上腹部中央羽毛縣黑色塊斑。雌鳥羽色與雄鳥相似。虹膜茶褐色;嘴黑色或黑褐色;腳褐灰色。
大小量度:體重65-69克;體長172-182毫米;嘴峯22-23毫米;翅109-110毫米;尾35-41毫米;跗蹠35-37毫米。(注:♂雄性;♀雌性) [2] 

綠胸八色鶇近種區別


綠胸八色鶇
體量
體重65-69克;體長172-182毫米;嘴峯22-23毫米
體長為20-24釐米,體重91-135克
特徵
體型圓胖,尾短,腿長。頭黑,上體綠色,兩翼深色而具白色斑紋,頭頂至後枕深褐,胸及腹部蘋果綠,臀亮紅
體型圓胖,尾短,腿長。是一種橄欖色及茶色八色鶇。臉近白,額及頭頂橄欖棕色,頸背及腰淡藍色,眉紋黃褐。雌鳥似雄鳥,但橄欖色較暗淡,頭頂及頸背多偏綠色
圖片
綠胸八色鶇 綠胸八色鶇
藍背八色鶇 藍背八色鶇

綠胸八色鶇棲息環境

綠胸八色鶇主要棲息在海拔700-1300米的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中,多見在林下陰濕處和水邊活動覓食。尤其是疏林、灌叢、次生林和小樹叢中,有時也出現於村邊樹林和灌叢中。 [2] 

綠胸八色鶇生活習性

多單獨活動,有時亦見2~3只一起。常在潮濕的地面落葉屋中扒開落葉,頻頻用腳翻轉地上的枯枝落葉,尋找食物。以鞘翅目鍬甲科及象甲科昆蟲、鱗翅目幼蟲、膜翅目螞蟻、蚯蚓、白蟻,以及種子和果實等動物性食物為食。重複的雙哨音“pih-pih”,間隔極短。 [2] 

綠胸八色鶇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旅鳥:日本。 [1] 
綠胸八色鶇分佈圖 綠胸八色鶇分佈圖

綠胸八色鶇繁殖方式

繁殖在海拔1500米下的熱帶雨林中,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地上或樹枝堆中,修建的巢較為粗糙,主要用細枝、竹葉、樹葉、細枝、枯草、苔蘚、地衣、草莖和根構成,巢口多開在近地端處,一般多有落葉或其他碎片等隱蔽物將巢掩埋。在由竹子為主的地區,建巢的是主要構材中竹葉就佔了很大比例。每窩產卵3~6枚,顏色從淡紅色、暗紫色或白色有所不同。卵的大小為28~23毫米×22.5~19.6毫米,平均27毫米×21毫米。雌雄共同建巢、孵化和喂雛的。孵化持續約17天。 [1] 

綠胸八色鶇亞種分化

綠胸八色鶇(1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Pitta sordida abbotti
2
Pitta sordida bangkana
3
Pitta sordida cucullata
4
Pitta sordida forsteni
5
Pitta sordida goodfellowi
6
Pitta sordida mefoorana
7
Pitta sordida mulleri
8
Pitta sordida novaeguineae
9
Pitta sordida palawanensis
10
Pitta sordida rosenbergii
11
Pitta sordida sanghirana
12
Pitta sordida sordida
[3] 

綠胸八色鶇保護現狀

綠胸八色鶇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4] 

綠胸八色鶇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