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洲農業

鎖定
又稱綠洲灌溉農業或沃洲農業。指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地方的農業。有新老之分。老綠洲農業一般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保證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帶與沖積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綠洲農業是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水利條件的改善,在乾旱荒漠地區宜農地資源較豐富、開發利用條件較優越的地方開闢的新墾區。世界上的綠洲農業主要分佈於西亞和中亞地區,美國的中西部地區,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區,中國的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青海柴達木盆地等。一般來説,各地的綠洲大小不一,多呈孤島狀、帶狀或串珠狀分佈。作物品種主要有小麥、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它與四周戈壁、沙漠景觀截然不同,猶如沙漠中的綠色島嶼,是乾旱荒漠地區農牧業較發達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1] 
中文名
綠洲農業
外文名
oasis farming
別    名
綠洲灌溉農業
地    區
青海省
領    域
農業

綠洲農業簡介

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又稱綠洲灌溉農業沃洲農業。指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農業。有新老之分。老綠洲農業一般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河、湖沿岸,山麓地帶與沖積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綠洲農業是隨着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水利條件的改善,在乾旱荒漠地區宜農地資源較豐富、開發利用條件較優越的地方開闢的新墾區。世界綠洲農業主要分佈於西亞、美國的中西部地區、俄羅斯的中亞地區、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區、中國的新疆等地。各綠洲的大小不一,多呈孤島狀、帶狀或串珠狀分佈。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作物,並植樹造林和建設農村聚落。它與四周戈壁、沙漠景觀截然不同,猶如沙漠中的綠色島嶼,為乾旱荒漠地區農牧業生產較發達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在乾旱荒漠地區通過興修水利開墾宜農地,形成新綠洲。多呈島狀、帶狀或串珠狀分佈。中國西北乾旱地區分佈較普遍。

綠洲農業相關案例

綠洲農業青海綠洲農業

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自然地理條件既有水、土、光、熱等資源優勢,又有高寒、乾旱、鹽鹼、風沙等劣勢。在自然狀態下,生態系統經常處於失調,水、土、光、熱之間難以互相有效結合,以致自然生態脆弱、植被稀疏、光能利用差、生物產量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都處於低水平狀態,是一個低效生態系統。隨着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趨勢和乾旱的加劇,盆地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對此,要實行保護與建設並舉,在保護好現有沙生植被的同時,採取積極建設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過建設水利工程、土地工程、生物工程、農業系統工程,實施現代農業技術。科學、合理地利用水、土、光、熱資源,建設綠洲農業。在綠洲農業內部,優化農、林、牧結構,在保證口糧田的基礎上,加大林草比例,加強人工灌溉林草建設,建成“喬、灌、草”,“帶、網、片”相結合的綠色屏障,有效地防治和逆轉盆地沙化趨勢,使盆地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在水資源的利用上,以地表水為主,適度開採地下水,以滿足項目開發區以及周邊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這樣,既可防止地下水位的上升,又避免了過度開採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的超常變化而對項目區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根據土壤現狀堅持“宜農則農,宜草則草,宜林則林”的原則,實行農林牧的有機結合和合理布 局。在項目區邊緣地帶大力營造以灌木為主的防風固沙林帶,建設封沙育林育草19991公頃,防風固沙林819.7公頃;在項目區內,營造以喬木為主的農田防護林1203.6公頃;營造經濟林、薪炭林四旁植樹及苗圃等839公頃、種草2519.43公頃;保留項目區原有的檉柳等植被。在農牧業生產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採用節水灌溉,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牲畜舍飼圈養等技術措施,推廣農林牧技術成果,為綠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土壤鹽鹼化是柴達木盆地農業資源開發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生態環境問題,也是制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項目設計中,借鑑了“以排為主、排灌結合”的經驗,採用了明溝排水和豎井排灌相結合的措施,既提取地下水,補充地表水源的不足,又控制地下水位於臨界深度以下(3-6m),以防治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發生。同時,在項目實施期間,嚴格按照水——林——田的時序開發建設,採取多種途徑,解決移民的燃料問題,防止移民採樵對植被的破壞。廣泛宣傳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土地、水利、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環境意識,依法保護項目區生態環境。

綠洲農業新疆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
新疆處於祖國的西北部,氣候乾燥,年降水量較少,風沙比較大,水成了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能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西北地區的荒漠土地不經過改造是不適應發展農業的,這種改造就是一種荒漠變綠洲的改造,防風治沙成了農業發展的先行條件,新開墾的土地需要種植防護林,需要引水,經過不斷的改良形成一定的局部小氣候,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發展農業,這種改造的過程就是一種綠洲的形成過程,有了綠洲農業才能發展起來,沒有綠洲就相當於在沙漠中種植農作物,缺少了一種適農氣候環境的保護,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因此農業要發展,大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國家提倡的生態農業就是這種思路,沒有好的生態,農業就不可能有持續的長足的發展,新疆的綠洲農業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態農業.

綠洲農業吐魯番綠洲

吐魯番四周環山,地形低窪閉塞,北方南下的夾帶水汽的冷空氣,在翻越高山進入盆地後很難形成降水,因而吐魯番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50mm,吐魯番地區的托克遜縣有六成以上的年份降水量不足5mm。整個吐魯番地區年蒸發能力高達3000mm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常年只有30—40%,是一個極度乾旱區。
吐魯番獨特的地形。吐魯番北面是東天山的最高峯——博格達峯,海拔5445m,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山區降水和永久積雪與冰川是盆地水源的供給區,這些寶貴的水通過坎兒井源源不斷的流向農田。
吐魯番的農業具有典型的綠洲灌溉農業的特點。舉世聞名的坎兒井,是吐魯番人聰明才智的集中體現。坎兒井把來自不同水源的水連接起來,輸送到大大小小綠洲,有了水沙漠就變成了農田,有着和綠洲外截然不同的景象,綠洲外是一片極少植被的荒漠景色,綠洲內則流水涓涓,樹木成蔭,“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融化灌農莊”正是綠洲灌溉農業的寫照。
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
吐魯番盆地擁有的綠洲農業是和吐魯番獨特的氣候條件分佈開的。因地形低窪閉塞,地面多戈壁和沙丘,綠洲面積小,輻射增温迅速,加上盆地的聚熱作用,熱量不宜向外擴散,因而開春早,氣温上升快,6—8月,月平均氣温都在30℃以上,是中國夏季最為酷熱的地方。日最低氣温大於0℃的無霜凍期193—224天,≥10℃積温4500—5400℃。這樣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吐魯番盆地種植棉花具有得天獨厚優越性。棉花生長初期氣温上升快,中期温度高,後期降温緩慢且無陰雨天,平均每天日照9.5—10.2小時,對棉花生長髮育和纖維形成極為有利,是新疆乃至全國最適宜的植棉區。這裏的長絨棉更是棉花生產中的一枝獨秀,一般年份霜前花可達80%以上,棉纖維的長度、強度和細度等主要指標都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吐魯番的葡萄更是氣候賜予吐魯番的厚愛。吐魯番盆地盛產的葡萄以無核、皮薄、糖多、品質好在國內出眾;而自然晾制的優質葡萄乾更是吐魯番人的“專利”產品,它以味甜、粒飽、顏色碧綠、品質優良而享譽中外。
俗話説“江南春早”,而吐魯番的春天幾乎和江南的春天來的一樣早。每年的2月中旬,吐魯番就進入了春天,是新疆開春最早的地方。利用開春早,氣温上升快的氣候特點,吐魯番大力發展早春蔬菜。早春蔬菜不僅成為吐魯番盆地灌溉農業的新亮點,而且成為吐魯番除葡萄、長絨棉之外的另一優勢產業。
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
為保護綠洲,珍惜每一滴水是吐魯番人的信念。吐魯番人把冬閒水和農業灌溉剩餘的水引入沙區,種草種樹,立起綠色屏障。有了林帶的保護,綠洲農田的風速比林帶外的曠野地平均降低了20.1%,對八級以上大風的防風效能可達50—60%,夏季氣温降低0.1—2.0℃。由於林帶有降低風速和減弱近地面層亂流交換的作用,農田土壤蒸發和作物蒸騰可減少43—51%,空氣相對濕度提高4—12%。八級以上大風已基本構不成災害。昔日的滾滾黃沙,如今已為起伏不同的綠浪所代替,層層林帶猶如道道綠色長城護圍着綠洲農田。在這片降水稀少的土地上,適宜生長期長的喜温、喜光和耐乾旱的經濟作物生長。這裏已成了新疆乃至全國特色經濟作物和園藝作物的發展區。
參考資料
  • 1.    鄭度主編;周成虎,申元村,張豪禧,歐陽副主編.地理區劃與規劃詞典=DICTIONARY OF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AND PLANNING: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