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驗主義美學

鎖定
經驗主義美學,西方美學思潮之一。
與“理性主義美學”相對。17—18世紀產生於英國。主要代表人物為培根、霍布斯、洛克、莎夫茨伯利、休謨、博克等。強調感性經驗的重要性,把感覺經驗事實作為研究美學問題的出發點。經驗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是培根的經驗主義和霍布斯的經驗心理學。其主要特點是堅持感覺論、經驗論,把感性經驗當作知識的基礎,把美學由玄學思辨轉向實踐經驗領域。在美學史上,首次重視審美意識的主觀生理、特別是心理活動的特徵與結構的研究,把想像、情感和美感的研究提到首位,試圖用“觀念聯想律”、“快感説”、“內在感官説”、“同情説”等來解釋審美活動和創作活動,從審美的感覺經驗方面來確定和把握美的本質與規律。經驗主義美學還研究了崇高、美和醜等審美範疇,論述了美的相對性問題。經驗主義美學在西方美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來美學思想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不僅把近代西方美學引向側重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方向,而且在某些方面誘發了德國古典美學。 [1] 
參考資料
  • 1.    邱明正,朱立元主編.美學小辭典 增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4:第2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