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營會計

鎖定
經營會計(operational accounting),是管理學的專業術語。 [1]  通常是經營型管理會計的簡稱。類型屬於管理會計分支,別名經營型管理會計。經營會計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並列,在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基礎之上開展的,是對企業進行業績分析、決策支持與實時控制的重要會計分支。經營會計是專注於企業主要經營活動,對其進行實績反映、決策支持與實時控制的會計。經營會計建立組織計劃、執行、檢測與改善標準,通過部門實績損益精細管理,準確地做出經營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 
中文名
經營會計 [1] 
外文名
operational accounting [1] 
別    名
經營型管理會計 [2] 
功    能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 
類    型
管理會計分支 [2] 

經營會計基本含義

經營會計(operational accounting)包括財務核算、業務管控和經營分析三大職能。研究經營會計,需要結合經濟發展規律,把握企業管理轉型趨勢,並結合實際經營和管理,編制各種經營報表,審視企業運營的各項活動,分析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糾偏,實現企業的運營改善。 [1] 

經營會計學習目的

《經營與會計》是企業管理類經典著作。經營會計是以促進經營為目標,確保企業會計核算能夠表現出清晰的收益與折損,及時發現經營漏洞,利用精細化核算,把經營問題看清看透,進而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學習經營會計,企業經營者可以在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基礎之上,因時因地將企業劃分成一個個小組織,並界定其經營責任及相互關係進行獨立核算、模擬自負盈虧管理,從而激發員工活力和創造力,更好、更快地達成企業經營目標。 [2] 

經營會計起源

經營會計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日本很多經營者被開始的泡沫經濟狂潮所擺佈,過度投資。從90年代開始,日本通貨緊縮循環,在金融、建築、地產等幾乎所有行業,都有很多壞賬。眾多企業隱瞞壞賬,拼命粉飾業績的惡化。企業經營由於不透明,失去了國際上的信任,出了很多醜聞。隨着經濟發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日本經濟神話不再。會計儼然已成為現代經營的中樞,要想企業長期發展,就必須正確地把握企業活動的真實情況。經營會計就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經營會計能為企業提供的經營數據就必須是不加任何操作,惟一可以反映經營情況的真實數據。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的所有項目以及明細賬數據都能使人一目瞭然,真實反映公司情況。為企業經營管理的籌劃和控制提供一系列有用的信息。它的對象應從過去的資金運動發展為現在和將來的資金運動,還要為控制資金運動與預測將來的資金運動提供有關信息。 其中著名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以近80歲的高齡接手申請破產保護的日航,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已經申請破產保護的日本航空公司重新實現了盈利,並準備再度上市,讓企業摘掉破產的帽子,浴火重生,完美地闡釋了經營會計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1] 

經營會計職能作用

現代經營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擴展到財務核算、業務管理、經營分析相融合。
(一)財務核算
財務核算是經營會計的根基。主要核算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通過資金平衡、複式記賬、賬簿及賬務處理等方法,輸出相關會計報表。
(二)業務管理
業務管理是經營會計的手段和工具。涉及戰略管理、運營管理與財務管理的預算編制、實際執行報表報告等範圍的核算,並通過全面預算、標準管理、本量利分析、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績效考核等工具,做出業務管理改革。
(三)經營分析
經營分析是經營會計的方法和靈魂。主要關注 “收入-經費=利潤”三要素,和主營業務收支績效,依託單位獨立經營體系,通過收支及差額流水簿記,輸出經營損益表和單位時間附加價值結算表,並依次為根據對經營活動做出分析和評價,改善經營和管理漏洞。 [1] 

經營會計學術

經營會計學術管理與研究目標相適應,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研究內容主要有: 一是經營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借鑑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甄別出符合中國情境特徵的經營會計理論基礎,並在動態演進過程中創新理論體系。二是經營會計工具的學術管理。即,將現有的各種工具方法進行整合,認清經營會計工具的侷限性,並圍繞中國企業的具體情境進行工具的開發與創新; 三是發揮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延展效應。 [2] 
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相關性,具體的研究路徑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框架與學術管理。基於理論框架的經營會計學術管理需要明確“理念”、“構念”與 “意象”的關係,通過 “意象”到 “具象”或理念、構念等自身的概化,進一步擴展經營會計的理論體系,在經營會計指南或工具指引等的構建中提供理論支撐。意象是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核心概念( Gary el al. ,2011) ,它能夠激發和塑造變遷的內在動機( Elsbach el al. ,2005) ,併為經營會計與相關學科間關係的認識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經營會計的意象是寓於 “成本理念”、“價值意識”、“產品構念”等意義之上的現象,它通過經營會計工具引導人們的具體行為,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具體目標。經營會計中的意象體現了隱喻在 “會計溝通( Accounting Talk) ”等過程中的內在聯繫,它就像一個信息漏斗,指導人們的行動,使經營會計變遷在複雜和迷惑的情況下游刃有餘( Balogun and Johnson,2004) 。
從理論角度考察,經營會計的學術管理就是在意義構建的過程中,藉助於 “意象”形成 “具象”,以提高經營會計實踐的效率與效果。例如,提到 “精益管理”,就會有諸如 “成本企畫”、“適時制”等工具的 “具象”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並據此來規範企業的管理活動與員工的行為方式。通過經營會計實踐中意義構建的 “意象”引導,進一步為顧客價值創造經營( CVAM) 服務,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目標以及相應的使命和願景,並最終形成一種組織的文化價值觀( 趙劍波,2014)。
2. 工具開發與學術管理。以作業成本法( &) 、平衡計分卡( BSC) 和經濟增加值( EVA) 等為代表的經營會計方法體系,促進了經營會計工具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經營會計工具方法來源於企業實踐,需要藉助於學術管理形成具有規律性的通用範式和指南,以提高經營會計工具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經營會計工具的開發,一方面可以採用諸如工具箱或工具指引等方式加以規範; 另一方面可以採用案例導向與規則導向兩種範式加以提煉。經營會計的學術管理就是要提高工具開發及其應用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這是因為,經營會計工具的專用性極強,某種或某組工具在一家企業有效,並不代表在另一家企業也一定有效。經營會計工具的學術管理還可以結合特定要求進行開發,如適合低碳經濟要求的預算管理工具,或者在價值評價上設置諸如國資委價值管理要求的 “奮鬥目標”等⑤。
3. 基於學術管理的延展效應。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降本增效將成為企業管理的工作重點,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延展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創新效應。結合經營會計理念與模式的創新,增進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的活力。從經營會計控制系統考察,學術管理可以結合經營權控制與剩餘權控制進行制度設計,並將該創新意象與Simons ( 1995) 的控制鍵理論及Otley ( 1999) 的整體控制觀等相互融合,並使之相得益彰。同時,圍繞企業經營實踐將環境經營嵌入於具體的商品經營與資本經營之中,以發揮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延展效應等; 二是制度效應。譬如,通過構建環境經營的價值體系,健全員工與管理層的激勵機制,以及完善基於企業間合作產生的實體或虛擬化經營的流程管理制度等。同時,強化文化價值觀的培育,積極構建和完善以 “誠信、聲譽和信任”為代表的組織非正式管理機制,減少企業間,以及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與制度博弈,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並進一步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
4. 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重點與難點。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研究中的重點主要有: ( 1) 經營會計學術管理中的資源利用及價值創造等問題。圍繞驅動經營會計變遷中的顧客、流程效率、組織文化、技術創新等要素,並使之與理論框架中的意象相互銜接,進而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是實現經營會計價值增值的重要目標之一。 (2) 經營會計學術管理中的延展效應及其評價問題。前瞻性地研究經營會計的變遷機制,並藉助於工具的開發與應用進行有效的評價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將經營會計實踐中相似的現象或問題通過學術管理形成規律,並應用於新的實踐活動之中,可以增強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戰略決策能力,且有助於新構念與意象的形成( Gavetti et al. ,2005) 。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研究的難點主要有: (1) 經營會計學術管理的結果及其擴展效應的研究。意象的形成離不開理念與構唸的支撐,Gary et al. ( 2012) 將吸收( assimilation) 、解構( deconstruction) 和單元化( unitization)作為管理意象形成的三個環節,其目的是解決學術管理過程中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現有的經營會計研究包括意象對於變遷的影響( Elsbach et al. ,2005) ,以及經營會計理念到概念形成過程中,規模與複雜性等對結構屬性的相關性檢驗等成果( Dane,2010; Nadkarni and Narayanan,2007) ,然而, 針對變遷結果及效應的研究相對較少(Bingham and Kahl,2013) 。(2)理念的概化及經營會計制度的創新問題。經營會計學術管理會涉及現有理論的基本假設和內在邏輯,引入新概念和導入新邏輯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極性 “路徑依賴”。具體表現為: 一是經營會計概念的量化與可測性存在一定的難度,經營會計工具也並非全來源於概念,理念的認識偏差對概念產品等的形成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是經營會計情境特徵的複雜性與多變性使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和普及性產生質疑。比如,環境會計制度存在真空現象,如何通過經營會計學術管理實現制度創新,減少或消除損害公共環境的 “邊緣地帶” 值得深入研究。 [2] 

經營會計技術更新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企業的生存環境發展了劇烈變動,在全球範圍的“滯漲”影響下,一方面出現了過度投資的泡沫經濟狂潮,另一方面因為產能過剩導致產品滯銷,同時通貨膨脹又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在經營利潤減少的同時,又面臨成本過高的風險。尤其以日本最為嚴重,在80年代的通貨膨脹投資潮過後,90年代的日本政府實行了通貨緊縮策略,這導致了當時許多行業出現債務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開始尋求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的辦法,企業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方法。然而,傳統的財務會計只負責核算,無法幫助企業改善經營,而管理又不懂財務會計,無法實現精細管理。
面對變化的經濟形勢,要求企業管理對傳統財務會計進行變革,由過去財務會計只負責核算,逐步向業務與財務相結合,財務與經營相結合轉變。傳統的財務報表只面向外部審計,無法看清企業內部活動,而經營會計利用複式記賬、資本分析、分部門獨立核算等方法進行企業內部核算,有利於看清內部經營活動的具體盈虧情況,其採用成本預算控制的方法,降低了企業成本和支出。同時,通過將企業部門劃分為一個個獨立的經營單位,在企業內部實行市場化經營機制,通過高分紅激勵員工積極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進入21世紀以後,隨着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出現,財務會計領域開始出現向會計電算化轉型的趨勢。在財務會計領域,用友好會計和德勤的“小勤人”先後推出,而在經營會計領域,靈兮科技聯合開元教育推出了“99數字”經營軟件,傳統的手工賬逐漸被財務智能經營軟件取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