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表

鎖定
《經濟表》是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1758年首次出版。
《經濟表》是魁奈重要的經濟著作,他的經濟理論的主要原則都概括地體現在這一作品之中。《經濟表》不只是一幅單純的圖表,而是一種理論分析的工具,是為了解決當時法國的現實經濟問題和振興國民經濟而制定出來的。它以簡明扼要的形式,試圖通過描述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商品流通運動,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客觀過程,闡明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及其在價值和實物形式上如何進行補償的科學理論。 [1] 
雖然《經濟表》沒有能真正揭示社會再生產的基本規律,也沒有能解決現實的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問題,但這種天才的嘗試對以後再生產理論的探討具有深遠的意義。《經濟表》是經濟學説史上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對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過程進行理論研究的,是魁奈對政治經濟學做出的貢獻。 [2] 
作品名稱
經濟表
外文名
Tableau Economique
作    者
弗朗斯瓦·魁奈
類    別
經濟學
首版時間
1758年

經濟表內容簡介

經濟表 原表
經濟表 原表(6張)
根據各種版本繪製的時間先後,《經濟表》可分為原表、略表和圖式表。
一、原表
原表的流通過程是:生產階級先把400利弗爾純產品作為地租上交給土地所有者階級,他們用其中的一半向生產階級購買價值200利弗爾的食物等生活資料,用另一半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價值20利弗爾的衣服、傢俱等工業消費品。至此,土地所有者滿足了生活消費的需要,也完成了在流通中的使命。生產階級用售得的200利弗爾作為年預付,可以生產出200利弗爾的純產品,生產階級把200利弗爾的一半“用於他們自己所提供的產品的消費”。另一半用來向不生產階級“購買衣服、家用雜物和工具等”。不生產階級用售得的200利弗爾中的一半來“維持和償還”自己的預付。另一半“用於向生產階級購買生活資料,產品的必要原料”。這兩個階級就這樣按照幾何級數遞減的原則,連續不斷地用所得貨幣的一半作為對自己階級的支付。另一半則作為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相互支付。直到貨幣再不能一分為二為止。結果,使生產階級再生出400利弗爾留作來年使用的年預付和400利弗爾的純產品。從不生產階級處購得了200利弗爾供生活用的衣服和傢俱雜物以及為補償磨損的原預付而添置的工具。不生產階級售得200利弗爾用以補償自己的年預付,向生產階級購得200利弗爾的食物和工業原料。原表所表述的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的情況僅止於此。
原表的線條和數字繁多,就連魁奈最親近的門徒也無法完全理解。原表在表述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時,是把各種使用價值綜合在一起,按幾何級數遞減的數量一次次分開進行交換的。這就使表複雜難懂,也不能清楚地反映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實物替換問題。按表所示的流通結局,只有200利弗爾貨幣返回生產階級手中,另外200利弗爾留在不生產階級手裏。這就使生產階級無法如數繳納下年度的貨幣地租,使魁奈分析的再生產過程中斷。
二、略表
略表又稱十字交叉表,共計四表,按文中順序,第一表為均衡模式,後三表為非均衡模式。
(一)均衡模式的略表
生產階級把上一個經濟年度生產的400百萬利弗爾純產品作為地租上交給土地所有者階級而成為後者的收入。土地所有者階級把所得的收入平分為二,分別向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購買所需要的生活資料。這兩個交換過程在表中用“——”表示出來,生產階級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工業品的數量為生產階級年預付的一半;不生產階級向生產階級購買農產品數量相當於不生產階級全部年預付。這兩個交換過程在表中用兩條交叉的直線表示出來。社會資本的流通至此結束,流通的結果與前面所述原表的流通結果相仿。
(二)非均衡模式
經濟表的非均衡模式是由均衡模式演化而來的。在非均衡模式中,魁奈假設或是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或是國家的税收政策,或是人們的消費結構等外部因素髮生了變化。這些外部因素的變動,會導致經濟表內部的因素相應發生變化,變動的結果會打破經濟表原來的均衡狀態,使經濟表均衡模式轉變為非均衡模式。變動的最終結果會導致整個國家經濟的增長,或經濟的衰退。魁奈親自繪製的非均衡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説明關於收入衰落情景的表,另一種是説明收入增加情況的表。
1、實行間接税導致經濟衰退的非均衡模式
間接税導致經濟衰退的非均衡模式 間接税導致經濟衰退的非均衡模式
實行間接税導致經濟衰退的非均衡模式是用來分析經濟衰退的模型。它所體現的主要思想是反對實行間接税制,主張推行直接税制。在這個非均衡模式中,魁奈的這一思想得到了充分發揮和論述,並運用這一模式進行分析計量,用數據予以佐證和詳解。
魁奈假定年再生產率為300%。上一個經濟年度沒有實行間接税制,社會再生產和流通處於均衡狀態。那時生產階級的再生產總額為6000百萬。純產品產量為3000百萬。在這一個經濟年度中,政府開始實行間接税,向生產階級徵收的間接税額為182百萬。對此,生產階級只得從自己的年預付中抽出錢來支付。這樣,生產階級的再生產總額就由6000百萬減至(2000-182)*300%=5454百萬,減少了546百萬。魁奈指出:“我們假設這個再生產總額的減少部分整個被迫返回到收入上去。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耕作者的所有預付,包括原預付和年預付在幾年中便會消耗殆盡。”因此,上交的收人由3000百萬減少到2454百萬,這樣年預付才仍能保持在2000百萬的水平上。這就是該非均衡模式基本數字的由來,其他數字均可根據圖式表的計算原則計算出來。
因為土地所有者階級的收入由3000百萬減少到2454百萬,它對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的購買也相應由1500百萬減少到1227百萬,生產階級用年預付的一半向不生產階級購買1000百萬的工具,這樣不生產階級實現的總產值就由2500百萬減少為2227百萬。它把其中的一半作為預付,用來向生產階級購買原料,另一半用來向生產階級購買食物。這樣它的購買數額就分別從1250百萬減至1114百萬和1113百萬。可以看出,由於政府採用了不恰當的賦税政策,使農業生產趨於衰退,收入相應減少。因為生產階級的生產規模製約着不生產階級的生產,也使得不生產階級的生產規模趨於縮小。這樣,整個國家的經濟發生了衰退現象。
2、實行自由貿易導致經濟增長的非均衡模式
自由貿易導致經濟增長的非均衡模式 自由貿易導致經濟增長的非均衡模式
實行自由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非均衡模式是魁奈用來分析經濟增長的模型。它所體現的主要經濟思想是主張自由放任,倡導自由貿易。
魁奈在解釋這個非均衡模式時指出:如果在本國產品的銷售中存在着充分自由、免税的對外貿易,由此可使產品價格比當前假定上漲1/6。因此,在這個模式中生產階級以貨幣單位計量的年預付由1950百萬上漲到2100百萬。這是因為在產品價格未上漲以前,價值1950百萬的年預付中,需抽出450百萬來繳納間接税,餘下的1500百萬才是“真正的年預付”。在1500百萬真正年預付中,有一半歸生產階級自己消費。這750百萬不進人流通。所以也不受價格上漲的影響,真正年預付的另一半被用來與不生產階級交換工具和農業設備,這一部分進入流通,因而受到價格上漲的影響,按魁奈的假定,價格上漲1/6,它的價格就變為750*(1+1/6)=875約900(百萬)。這樣生產階級的年預付就是:本階級自己消費用的750百萬加上繳納間接税用的450百萬,再加上用來購買工具和農業設備用的900百萬,總共約為2100百萬。生產階級所生產的總產品的價格,也由3100百萬上漲為3800百萬。這是因為原來價值3100百萬的總產品中除了生產階級自己消費用的750百萬外,其餘2350百萬的價格均因進入流通而上漲1/6,使它增至:750+2350*(1+1/6)=3492。魁奈還指出,由於實行自由貿易,使第一次出手的產品價格再上漲1/10,這又使進入流通的235百萬產品的價格再上漲2350百萬。這樣生產階級總產品的價格就是3492+235=3727約3800(百萬)。貿易政策的改變使生產階級總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也使上交給土地所有者階級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3800百萬總產品減去再生產所必需的2100百萬年預付和900百萬原預付利息,餘下的800百萬全部做為收入上交。不生產階級總產品的價值為其他兩個階級對其購買的總和,即為400+900=1300(百萬),不生產階級通常用其總產品的一半作為預付,用來向生產階級購買工業原料,另一半用來向生產階級購買食物,它們都是650百萬。這個非均衡模式表述的與均衡模式不同的是,由於政府採用了自由貿易政策,使進入流通的產品的價格提高,從而使土地所有者階級的收入和其他兩個階級的再生產數額,乃至社會再生產總額。從用貨幣表現出來的數量看,都比以前增多了,收入由400百萬增至800百萬;生產階級的再生產數額由3100百萬增至3800百萬;不生產階級的再生產數額由950百萬增至1300百萬,社會再生產總額由4050百萬增至5100百萬。在魁奈筆下,由於實行了自由貿易政策,經濟實現了增長。
三、圖式表
圖式表是魁奈對《經濟表》歷經8年的改進和修訂,最終定型的成熟模型。
魁奈假設有一個大國一年的再生產總額為50億利弗爾,這個總額和商品價格假設每年基本上不變(簡單再生產)。生產階級有20億利弗爾年預付和10億利弗爾的原預付,生產階級用這些資本每年可生產出50億利弗爾的農產品。不生產階級有10億利弗爾的預付,這筆預付用來購買原料。“原料和為把它加工所花費的勞動使他們生產出價值20億的工業品”。圖式的流通過程是這樣的:土地所有者階級向生產階級購買價值10億的食物,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價值10億的工業消費品。不生產階級用所得的貨幣向生產階級購買價值10億的食物。生產階級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價值10億的生產工具。不生產階級再向生產階級購買價值1億的工業原料,流通運動到此結束。流通的結果使土地所有者階級得到了生活消費用的食物和工業品,滿足了享樂的要求。不生產階級得到了生活所需的食物和生產所需的工業原料。生產階級得到了補償原預付利息用的生產工具等,售得了來年交付地租用的20億貨幣,還有從自己產品中扣除的用作來年年預付的20億農產品。這樣,兩個階級所有的預付都得到了補償,進行再生產的條件均已具備,社會資本的簡單再生產亦可順利進行。 [3] 

經濟表創作背景

1753-1756年,由於路易十五繼續推行重商主義政策,農產品價格被壓得很低,而且大部分賦税都加在農民身上,導致大量農民破產。社會輿論很關心經濟問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魁奈開始對經濟問題感興趣,開始第一次試圖説明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過程,並對此進行了探索和研究。1756年和1757年,他為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寫了《農民論》和《穀物論》,這是魁奈最早發表的兩篇經濟著作。
此後,他又相繼為《百科全書》寫了《人類論》《租税論》和《利息論》。在這些理論中,魁奈提出也純產品説、社會結構理論、資本理論、價值與貨幣理論等。正是這些理論,為魁奈《經濟表》的出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石。純產品理論關於三個階級的劃分,構成了《經濟表》的理論基軸,貫穿着《經濟表》的始終,是《經濟表》的理論前提和重要假設。 [2] 
《經濟表》最先創著於1758年底,魁奈歷經8年時間加以改進和完善。《經濟表》的模式不是單一的或一成不變的,它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根據各種版本繪製的時間先後,《經濟表》可分為原表、略表和圖式表。魁奈最先創著的《經濟表》是原表,共有三個版本。大約在1758年底至1759年間分三次在凡爾賽宮內部印刷,數量極其有限。原表是一種很精緻的四開本,並未流傳於社會,重農學派之外的經濟學者,幾乎對原表毫不知曉。魁奈去世以後,原表隨之銷聲匿跡,直到100多年後的1889年,才在法國國家檔案館米拉波文檔中發現了原表的原件。魁奈繪製的略表都公開發表在《農村哲學》第九章中。《農村哲學》雖署名米拉波,但第九章是由魁奈執筆撰寫。人們所熟知的“經濟表圖式”,它只是圖式表中最規範的一個模式。此外,魁奈親手繪製的圖式還有四個版本,其出處如下:《第一境界問題》一文中有一幅圖式表,繪製於1766年8月;《第二經濟問題》一文中有三幅圖式表,繪製於1767年。 [3] 

經濟表作品思想

一、階級劃分的理論
魁奈將一國的國民分為三個階級,即生產階級、土地所有者階級和不生產階級。生產階級是耕種土地、逐年再生產國民財富的階級,他們預付農業生產上的開支,併為土地所有者提供每年的收入。他們擔負產品出賣以前的一切支出和勞動。土地所有者階級包括君主、土地所有者及什一税的徵收者。這個階級依靠收入,即“純產品”生活。不生產階級是由從事農業以外的其他勞動的人組成,他們的支出是從生產階級和從生產階級取得收入的土地所有者階級取得的。這三個階級形成《經濟表》分析社會再生產和流通的出發點。
二、純產品理論
魁奈劃分階級的根據是“純產品”的生產、佔有和使用。“純產品”是生產階級每年從再生產的財富中扣除補償預付資本和維持經營上使用的財富基金所必要的部分之後的剩餘。它由生產階級支付給土地所有者階級。不生產階級不生產純產品,他們的支出是從生產階級和土地所有者階級那裏通過流通取得的。純產品只能在農業領域中生產,這是因為農民的勞動,由於土地的恩惠,能夠生產出比他們的支出更多的東西,他們能夠以生產物的一部分,例如一半數額來維持生活,其餘部分就成為純產品,或者説收入。
三、正常價格的思想
魁奈認為,社會總商品的再生產和流通的分析要求國民財富的價值經常保持正常狀態,而這種正常狀態要以正常價格為基礎。正常價格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農業生產的充分發展;二是要有流通領域中的自由競爭。由於《經濟表》所進行的分析以正常價格為前提,因此,再生產和流通的運行,都是依等價交換進行的。
四、自然秩序的思想
自然秩序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有規則的秩序”,它要求每年的再生產賴以支付和維持的支出,其分配應當與“自然秩序”相適應。經濟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持經營所使用的財富的積累,以保證有足夠的收入滿足君主和國民的需要。
五、資本的存在形式——年預付和原預付
在經濟管理中,經營所使用的財富的積累,以預付的形式出現併發揮其作用。預付在農業和工業中都存在。但在農業中,這種預付又區分為年預付和原預付。年預付是每年花在耕作勞動上的支出數額,原預付是購置農業設備的基金。因為年預付每年都會補償,而原預付每年只能補償一部分,例如1/10,需要許多年才能完全補償。
六、租地農場主經營的思想
在《經濟表》所做的社會總商品的再生產和流通的分析中,生產階級對農業的經營是假定全部由租地農場主進行的。因為在租地農場主經營的場合,可以提供充分的預付,從而在再生產過程中,耕作的支出能夠生產出至少有100%的純產品;而在小農經營的場合,預付不充分,就會使耕作的支出增多,而生產的純產品則很少。魁奈認為,法國小農耕種只能生產出約30%的純產品。
七、直接向純產品徵收賦税的主張
魁奈提出,賦税的徵收應當適應自然秩序的要求,這就需要把賦税規定為對土地收入直接徵收。因此,土地所有者獲得的純產品(收入)應當作這樣的分配:2/7構成君主的收入;4/7為土地所有者所得;1/7為什一税徵收者所得。直接生產者即耕作者,除了支付給土地所有者的純產品以外,無論直接或間接都不再承擔賦税。不生產階級也不承擔賦税。這種課税方法既可以取得巨大的公共收入,又不會給國民財富每年的再生產造成任何衰退。
八、關於利息、原預付的補償和預備資金的論述
在再生產過程中,生產階級的產品價值除了提供純產品和年預付的補償以外,還必須保留一部分價值,這是用於補償更新創辦農場時墊支的原預付,魁奈稱之為原預付的利息。其必要性在於:第一,構成原預付的經營上使用的財富的儲備,每天都要損耗,因此必須使它不斷地恢復,以便使這種重要的儲備能保持原有的狀態。第二,耕作上有時難免會碰到自然災害,如果耕作者不保有一定的儲備資金,災害會使他們不能完成對土地所有者及君主的支付,或者不能維持第二年耕作的支出。
九、關於貨幣的觀點
有人把貨幣看做是國家真正的財富,但是貨幣是用年再生產所提供的進行交換的產品購買來的,所以,財富來自年再生產過程所生產的產品。對於農業國,貨幣只是微不足道的中介財富。如果沒有再生產,是轉瞬之間就要消失的。不應當追求貨幣,為了增多適合於人們實際享用的財富,必須儘可能地致力於最大的再生產。貨幣的作用是在流通過程中作為中介,是流通的工具。因此,一國的貨幣需要量是有限的,它決定於再生產的數量、產品的售賣價格和貨幣流通的快慢。貨幣的流通速度可以大大補充貨幣數量。 [2] 

經濟表作品影響

1、魁奈在分析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問題時所提出的假設條件是富有創見的。《經濟表》中運用了抽象法,抽象掉了考察和探索中不必要的因素,而對本質問題進行科學和集中的分析研究,從而使闡述的主要問題得出明晰清楚的結論。這種分析方法給後人以極大的啓示。像馬克思的兩大部類的分析和列昂惕夫的投入—產出表的經濟計量分析,都受到魁奈經濟表的啓發和影響。
2、《經濟表》把各階級的收入來源,資本和所得的交換,再生產的消費和個人消費,以及把農業與工業,即生產的兩大部門之間的流通,看成是再生產過程的要素。這些對後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3、《經濟表》把資本的整個生產過程,看做是再生產過程,把流通過程表現為僅僅是這個再生產過程的形式;貨幣流通表現為僅僅是資本流通的要素,是為再生產過程服務的,受生產製約的,從而總結了重商主義政策把國家致富之路放在流通領域的教訓,重新提出以生產領域作為富國的根基。
4、《經濟表》再次論證了土地所有者階級是不事生產、不勞而獲的階級,因而就此引出了十分重要的結論:土地所有者階級終日遊手好閒,卻以收地租的方式佔有了純產品,那麼他們就應該擔負國家的全部税收。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則應被免除納税的義務,以便更好地維持再生產過程。不僅如此,國家還應該取消對他們的干預政策,放棄工業法規,廢除行會制度,倡導自由競爭和自由進行對外貿易。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曾指出,重農學派名為重農,其實是為資本主義工商業鳴鑼開道的。魁奈的主張明顯地反映出早期資產階級經濟學説的反封建特點。他提出的不干預工商業的理論,就是經濟自由原則。這正是當時資產階級在經濟上追求的理想。 [4] 

經濟表作品評價

俄國經濟學家瓦西里·謝爾蓋耶維奇·涅姆契諾夫:弗朗索瓦·魁奈創立了《經濟表》,這是人類思想天才的飛躍。
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魁奈將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複雜關係總結在一張《經濟表》上,這是一個極有天才的思想,毫無疑問是政治經濟學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 [5] 

經濟表出版信息

《經濟表》最初是1758年底在凡爾寨宮印製的《經濟表》,被稱為“原表”,只出了幾份,魁奈送給了少數人。到1759年共出過三版,都不是公開發行,流傳不廣。在1766年魁奈寫的《經濟表分析》中,把“原表”簡化為《經濟表算學範式》,後來又加以修正,於1766年8月和1767年發表出版。 [6] 

經濟表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魁奈(Franeois Quesnay,1694—1774),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重農學派的創始人。1694年出生於法國巴黎郊外一個律師家庭中。由於家庭不太富裕,並且兄弟姐妹較多,魁奈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教育。16歲時,魁奈給一位外科醫生當學徒,由於他勤奮好學,數年後成為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並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之後,魁奈曾成為路易十五的御醫。魁奈的主要著作有:《動物經濟的物理研究》(1736)、《租地農場主論》(1756)、《穀物論》(1757)、《經濟表》(1758)和《經濟表的分析》(1766)等。此外他還為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寫了《人類論》、《租税論》和《利息論》。 [7] 
參考資料
  • 1.    王毅武,康星華.資本論現代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P288
  • 2.    楊仲山.20世紀統計學名著導讀:陝西人名出版社,2013年2月:P36-38
  • 3.    於洪波著.魁奈經濟表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年9月:P33-92
  • 4.    林木西,曹豔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名著32種: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P18-25
  • 5.    金歌.中外名著博覽 人文社科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3月:P140
  • 6.    馬洪,孫尚清.經濟社會管理知識全書 第一卷:經濟管理出版社,1988年12月:P484
  • 7.    天祺.一次讀完30本經濟學經典:中國商業出版社,2005年10月: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