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學

(薩繆爾森的著作)

鎖定
《經濟學》是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安東尼·薩繆爾森創作的一部教科書性質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8年。1985年後的《經濟學》版本由薩繆爾森與耶魯教授威廉·諾德豪斯合撰修訂。 [1]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在吸收各學派理論的基礎上全面地介紹了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對現代經濟學原理和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制度體系進行了介紹和剖析。 [2] 
薩繆爾森在《經濟學》中的最大貢獻,是把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中的微觀經濟學部分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理論相結合的經濟學原理髮展為主流經濟學,取代了傳統經濟學理論在經濟學上的霸主地位。 [3] 
《經濟學》的出版標誌着新古典綜合體系的誕生。自1948年第一次出版以來,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文字在全球銷量超過千萬冊。 [4] 
作品名稱
經濟學
外文名稱
Economics
作    者
【美】保羅·安東尼·薩繆爾森 ,【美】威廉·諾德豪斯 
首版時間
1948年
類    別
經濟學
字    數
744000

經濟學內容簡介

《經濟學》全書共有七篇三十六章。
第一篇以介紹概念為主,主要概念包括: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生產可能性邊界、供給與需求、市場、資本以及供求平衡等。該篇還提出了經濟組織的三個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薩繆爾森認為政府的經濟職能是提高效率、促進平等以及宏觀經濟的穩定與增長。
第二篇介紹微觀經濟學,主要論述的是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的理論。該篇大概可以分為消費、生產、市場結構、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博弈論四個部分。在消費這一部分解説了效用理論、需求曲線消費均衡等理論。在生產這一部分主要論述了生產、企業組織和成本理論。薩繆爾森在這裏提出了生產函數、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等概念。他總結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認為:當其他投入不變時,隨着每一投入量的增加,產量的增量呈遞減趨勢。從長期來看,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技術的變革。在市場結構這一部分,薩繆爾森提出了完成競爭和不完全競爭的概念。他認為完全競爭實現了配量效益,但不完全公平;不完全競爭來源於政府的干預和不正當行為的存在,這種競爭會促使壟斷和寡頭的出現。在最後一部分中,薩繆爾森提出投機具有重新配置資源的社會功能,保險能分擔集中的風險,同時也介紹了博弈論,並用這種理論來研究社會現象。
第三篇介紹要素市場。薩繆爾森指出,個人收入包括勞動所得、財產收入和政府轉移收入;要素供求均衡時的價格決定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要素價格又取決於要素的邊際生產率。薩繆爾森還對勞動、土地和資本市場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影響因素和決定因素。
第四篇探討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該篇第一章介紹了政府控制經濟的三個工具,即政府的經濟職能、公眾選擇理論以及各種税收理論。在制約市場的力量這一部分,介紹了兩項內容,即企業管制和反托拉斯政策。薩繆爾森很早就提出經濟與環境的關係問題,主張保護環境。他將資源分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兩類,認為資源的保護是環境保護的一種。他還提出一些環境經濟學的問題,認為解決環境問題的辦法有談判、債務、標準、税收和污染許可證等。該篇的最後一章論述的是反貧困政策和醫療保健經濟學的問題。
第五篇講的是宏觀經濟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宏觀經濟學的概述,主要講述了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內涵,講解了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以及經濟活動的衡量方法等。第二部分論述了總需求與商業週期,主要介紹了影響消費投資的因素,政府通過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和總產出以及儲蓄、投資和利息三者之間的關係。第三部分講述的是貨幣、銀行和貨幣政策的問題,對貨幣職能、需求供給機制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做了系統的論述。
第六篇講述的是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政策之間的關係,主要探討的內容包括經濟增長與發展中國家,事業與總供給,保持價格穩定,以及赤字、預算、匯率等問題,並對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回顧,對各家學派的觀點理論做了比較和整理。
第七篇講述國際貿易與宏觀經濟。薩繆爾森認為產生貿易的原因是生產條件的差異,規模經濟和偏好的多樣性。外貿能夠影響匯率,而匯率可以引起國際收支的不平衡。薩繆爾森還對比較優勢理論和貿易保護主義進行了論述和評價。 [4] 

經濟學作品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篇 基本概念第三篇 要素市場:勞動、土地和資本第六篇 經濟發展、經濟增長與全球經濟
第1章 經濟學核心概念第12章 市場如何決定收入第25章 經濟增長
第1章附錄 如何讀圖第13章 勞動市場第26章 經濟發展的挑戰
第2章 現代混合經濟第14章 土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第27章 匯率與國際金融體系
第3章 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15章 資本、利息和利潤第28章 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
第二篇 微觀經濟學: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第四篇 經濟學原理的應用第七篇 失業、通貨膨脹與經濟政策
第4章 供給和需求:彈性及其應用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第29章 失業與總供給的基礎
第5章 需求和消費者行為第17章 效率與公平:重大權衡第30章 通貨膨脹
第5章附錄 消費均衡的幾何分析第18章 國際貿易第31章 宏觀經濟學前沿問題
第6章 生產和企業組織第五篇 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與商業週期專業術語表 [2] 
第7章 成本分析第19章 宏觀經濟學概述
第7章附錄 生產、成本理論和企業決策第19章附錄 宏觀經濟數據
第8章 完全競爭市場分析第20章 經濟活動的衡量
第9章 不完全競爭和壟斷第21章 消費與投資
第10章 寡頭和壟斷競爭第22章 商業週期和總需求理論
第11章 不確定性經濟學第23章 貨幣和金融體系
第24章 貨幣政策與經濟

經濟學創作背景

二戰期間,薩繆爾森被選調至美國戰時生產局和戰爭動員重建辦公室任職,並擔任財政部經濟顧問,這些工作使他有機會將經濟理論應用於實際,並從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科學性。在研究過程中,薩繆爾森逐漸對凱恩斯的理論產生了懷疑,儘管並非顛覆性的反對,但他發現凱恩斯的理論確實存在許多漏洞,本着這樣的認識,薩繆爾森做出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個創舉——寫成一部糅合了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 [5] 

經濟學作品思想

1、社會經濟的基本問題和經濟理論的出發點
薩繆爾森把不同社會制度的經濟問題歸結為三個問題:一是生產什麼商品以及生產多少,二是如何生產,三是為誰生產。這三個問題實際上就是生產目的、生產手段和分配問題。“稀缺規律”是他的經濟理論的前提和出發點。薩繆爾森認為,如果資源是無限的,生產什麼和為誰生產就不會成為問題。在任何歷史條件下,所存在的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數量都是有限的,技術知識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人類的需求不能完全滿足。他把這種“稀缺性”的限制,稱作“社會的生產可能性邊界”。
2、混合經濟理論
《經濟學》一書是圍繞混合經濟這個主題展開的。薩繆爾森對混合經濟的解釋是,“至少在兩種含義上,我們的制度是混合的:政府限制私人的主動力量;壟斷的成分限制完全競爭的作用”。關於混合經濟體制的特徵,《經濟學》指出兩點:第一,強調政府的經濟作用;第二,強調所謂壟斷和競爭的混合制度。薩繆爾森認為,在混合經濟能夠進行管理的宏觀經濟學中,古典派原有的一些微觀經濟學原理仍然使用。所以在凱恩斯經濟理論及其政策失靈的情況下,他企圖從市場經濟中尋找出路,又提出自由企業制度的優點。薩繆爾森的混合經濟體制,實際上是私人壟斷和國家壟斷的混合,是自由競爭和壟斷統治的混合。他的混合經濟理論,是凱恩斯理論和新古典派的混合物。
3、對凱恩斯經濟理論的獨特見解
薩繆爾森對凱恩斯經濟理論,作了通俗的具體的解釋和發揮,其主要特點,一是對凱恩斯的總需求和總供給均衡的解釋,是用總產值(GNP)的概念代替凱恩斯的總供給;二是用加速原理來補充凱恩斯的乘數論,並以兩者的結合來説明經濟週期波動的原因及其有關問題,凱恩斯的投資乘數論是説明投資變動將會如何引起收入的變動。乘數論和加速原理的結合,説明經濟中消費、投資和收入之間是互相影響、互相調整的,因而使經濟自動從高峯到谷底之間擺動,自發地形成經濟的週期波動。
4、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進攻和挑戰
薩繆爾森以薩伊的效用價值理論、邊際學派的邊際效用價值論和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以及這些價值理論為基礎的分配理論來反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薩繆爾森認為剩餘價值率和利潤論是不相等的,商品的價值和價格是不相等的。 [6] 

經濟學作品評價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家胡寄窗:《經濟學》除在編寫體例方面突破了前人類似的著作模型之外,其特點不在理論內涵有何創新,而在於它涉及的理論範疇之宏富和精審,成為足資參政的西方經濟學名著。
中國經濟學家高鴻業:這本著作是繼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和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之後,自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説出現以來第三本廣泛流行的教科書。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肯尼斯·加爾佈雷斯:下一代人將隨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來學習經濟學。 [7-8] 

經濟學出版信息

薩繆爾森《經濟學》首版於1948年由美國麥格希出版公司首次出版。
《經濟學》在中國的譯本出版歷程頗為曲折,先後7個版本在國內出過選譯或全譯本。長期以來,翻譯與閲讀此書的目的一直侷限於“供批判用”,直至經濟學家蕭灼基的女兒蕭琛接手主譯第16至18版後才得到改善。中譯本最早由高鴻業根據英文第十版於1979年譯出,分上中下三冊,商務出版社於1981年出版。 [1]  [9-10] 

經濟學作者簡介

保羅·安東尼·薩繆爾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1915—2009),美國現代經濟學家,美國凱恩斯主義的代表人物,曾出任肯尼迪總統的經濟顧問。薩繆爾森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波蘭猶太移民家庭,1941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47年薩繆爾森成為克拉克獎的首位獲得者,1970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在學術界,他先後擔任美國經濟計量學會會長、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以及國際經濟學會會長等重要職務。其主要著作有《經濟分析的基礎》(1947)、《經濟學》(1948)、《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1958)等。 [11] 
參考資料
  • 1.    楊春學.經濟學名著導讀:學習出版社,2012年9月:P148
  • 2.    【美】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 著,蕭琛 譯.經濟學:商務印書館,2014年6月:前言&目錄
  • 3.    馬蘭.圖説經濟學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P96
  • 4.    金歌. 中外名著博覽 人文社科: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3月:P166-168
  • 5.    李慧敏.讀懂薩繆爾森:經濟日報出版社,2012年1月:P6
  • 6.    北京九所高等院校協作組編.政治經濟學新編教材: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年7月:P126-129
  • 7.    胡安泰.金融·政治·教育:金融與市場雜誌社,2011年2月:P261-262
  • 8.    青少年必知的傳世經典編組編.青少年必知的的傳世經典·財富卷: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3月:P449
  • 9.    呂益民,董小君.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經濟學:華夏出版社,1993年6月:P27
  • 10.    范家驤.一部世界性的經濟學教科書:解讀薩繆爾森《經濟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P275
  • 11.    王晉輝.60位必知的世界經濟學家: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P168-16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