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鎖定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是美國經濟學家勞埃德·G·雷諾茲編著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71年。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一書分為十一章,作者以人口增長率、資本積累率、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參加對外貿易的程度,每人平均國民總產值以及經濟增長速度等因素為標準,把世界經濟分為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和欠發達經濟三類,並從經濟組織、經濟政策和經濟理論三個方面對三類經濟進行了較詳細的比較研究。 [1] 
作品名稱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外文名
The Three Worlds of Economics
作    者
勞埃德·G ·雷諾茲
類    別
經濟學
首版時間
1971年
字    數
227000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內容簡介

該書除前言和自序外,共有十一章。其中,除第一章自成一部分外,其餘十章分為四編。
第一章主要內容為經濟學中的某些尚未解決的問題。
第一編為“經濟組織”,作者分別指出了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和欠發達經濟的運行特徵。該編由二、三、四三章組成。第二章是“資本主義經濟”,作者在此章中討論了資本主義經濟組織的重要特徵;第三章是“社會主義經濟”,作者討論了社會主義經濟組織的重要特徵;第四章為欠發達經濟。
第二編為“經濟政策”,作者討論了資本主義壟斷、社會主義經濟和欠發達經濟的政策重點。該編共由第五、六、七三章構成。第五章是“資本主義經濟”,作者在該章中按重要性逐漸降低的順序討論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各政策領域;第六章是“社會主義經濟”,作者在該章中討論了社會主義經濟的政策領域;第七章是“欠發達經濟”,作者主要討論了九個政策問題。
第三編是“經濟理論”,作者考察了西方經濟理論的主要工具在社會主義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用途。該編由八、九兩章構成。第八章是“西方經濟學的有用性(Ⅰ)”,第九章是“西方經濟學的有用性(Ⅱ)”。
第四編是“前景”,由第十、十一兩章組成。該編主要是回答作者在該書第一章中提出一些問題。第十章是“關於比較經濟學的研究”,從“理想類型的分析”“具體經濟的比較”“比較分析的立題”“部門特徵的比較”等方面探討了比較經濟研究可能開闢的新的研究方向。第十一章是“論經濟學的範圍”,作者從“一種或幾種經濟學”“經濟理論的有用性”“實證經濟學和政策”“經濟學的邊界”等方面回答了第一章提出的“範圍和方法”的問題。 [1]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作品目錄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經濟學中的某些尚未解決的問題
經濟學方法論中的活馬和死馬
經濟學的疆界
理論與現實
實證經濟學和政策
現實的檢驗和相關性
是否只有一種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的含義
第一編 經濟組織
第二章 資本主義經濟
中等規模的公共部門
通過市場進行協調
側重於城市的生產結構
內在的增長能力
通過貿易所產生的強大相互作用
新的不穩定取代了舊的不穩定
平均正義趨勢
政府幹預、計劃、福利國家
第三章 社會主義經濟
知識背景
公有制佔優勢
人人靠工資為生
集中化的經濟管理
需求過大和計劃過高
產量水平與構成
內在的資本積累
獨特的增長模式
貿易水平與貿易結構
調節收入分配的多種手段
第四章 欠發達經濟
有限的政府經濟權能
自然經濟和個體經營
市場的不完全
經濟蕭條:要素供給與要素利用
貿易與資本移動
產量的構成
收入水平與收入分配
經濟增長率
第一編結束語
第二編 經濟政策
第五章 資本主義經濟
調節總需求
國際收支機制
公共和半公共產品的供給
平等的經濟機會
收入分配和再分配
經濟增長
市場改革
第六章 社會主義經濟
經濟管理中的計劃與市場
經濟增長的速度
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落後的農業部件
貿易關係合理化
第七章 欠發達經濟
人口增長
農業生產率
提高人力技能
制度方面的基礎設施
物質基礎設施
國內儲蓄與資本形成
工業發展
對外經濟關係
就業與就業不足
結束語
第三編 經濟理論
第八章 西方經濟學的有用性(Ⅰ)
嚴格意義上的微觀經濟學
規範微觀經濟學
市場經濟學
部門間分析;優化模型
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
第九章 西方經濟學的有用性(Ⅱ)
貿易理論
短期宏觀經濟學:貨幣理論
長期宏觀經濟學:增長理論
西方經濟學:總結
三方相互交流思想
第四編 前景
第十章 關於比較經濟學的研究
理想類型的分析
具體經濟的比較
比較分析的主題
部門特徵的比較
第十一章 論經濟學的範圍
一種或幾種經濟學?
經濟理論的有用性
實證經濟學和政策
經濟學的邊界
醖釀一個羅賓斯後的定義 [2]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創作背景

比較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不同經濟制度下的各種經濟類型和現象,並從中探討不同經濟制度國家經濟發展規律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它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形成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30年代比較經濟學處於萌芽狀態,重點分析比較的是社會經濟制度;20世紀60年代裏比較經濟學發展的第二階段,它不再侷限於分析經濟制度,而是開始分析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分析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經濟政策;自20世紀60年代起,比較經濟學的發展進入了第三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它的應用性增強了,除了探討第三世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部門外,還對微觀經濟領域中專題性較強的問題如部門經濟結構、農業、勞動、財政、金融和外貿等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雷諾茲的《經濟學的三個世界》,就是比較經濟學發展的第三階段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 [1]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作品思想

作者在該書中將世界各國的經濟分為三類,即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和欠發達經濟。他這樣劃分的標準是:人口增長率、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參加對外貿易的程度、每人平均國民總產值以及經濟增長速度。該書從經濟組織、經濟政策和經濟理論等三個方面對這三類經濟作了仔細的分析比較,並展望了比較經濟學的前景。
通過對經濟組織的比較分析,作者通過13個指標(政治結構、公共管理、市場結構、人口增長、資本積累率、農業部門、公共部門、貿易參與率、資源利用、通貨膨脹壓力、人均收入、增長率、收入分配)揭示出三類結構特徵上的差異,並得出結論:各國經濟的許多特徵顯然與人均收入而不是與所有制關係更為密切,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相象程度,要大於它們與欠發達國家相象的程度。同時作者還論述了不同經濟的相互作用,並得出結論: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資本主義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幾乎肯定將繼續擴大,而一個國家的發展主要依靠國內的努力。
通過探討三類不同經濟各自的政策重點,作者指出了不同經濟類型在政策上的巨大差別;由此推論經濟科學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適用性。作者進而將西方經濟學分三類不同性質的工具,即:微觀性質的工具,混合性質的工, 具以及宏觀性質的工具。通過對這三類經濟學在不同類型的經濟中的有用性即解釋力和預測力的分析比較,作者認為許多西方的經濟理論在運用到社會主義經濟和欠發達經濟的分析研究時要做不同程度的改造。但有趣的是作者的研究表明,西方經濟理論(包括經過改造的)與三類經濟的相關性程度亦即有用性幾乎是一樣的。因此作者認為不同類型的經濟之間應該相互交流思想,而欠發達國家尤其應該發展自己的經濟理論體系。
作者在該書的最後表述了他的信念,即經濟學不僅僅是一門將人類行為當作是一種目的與具有各種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間的關係而加以研究的科學。它還探討資源供應、技術以及生產組織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的變化;探討資源利用方面的短期波動;探討國民產出的規模與構成方面的長期趨勢;它還探討私營部門以及公共部門的經濟決策者的行為;探討在結構——性能的關係這層意義上的經濟組織。它的範圍並不侷限於書中的市場經濟,全世界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國民經濟均在其範圍之內。 [3]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作品影響

在該書中雷諾茲通過三種不同類型經濟的比較研究,擴展了傳統西方經濟學的範圍和內容,同時也為進一步的比較經濟研究開拓了領域。 [3]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出版社
出版時間
《The Three Worlds of Economics》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年 [4]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7-100-00691-0
商務印書館
1990年 [5]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978-7-100-09467-2
商務印書館
2013年 [6]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978-7-100-13759-1
商務印書館
2017年 [7]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作者簡介

雷諾茲,美國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1910年生於加拿大艾伯格。1936—1939年任哈佛大學經濟學講師,1939—1945年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1952—1955年任美國經濟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1955年任勞資關係研究協會會長。1931年獲艾伯諾大學學士學位,1957年獲名譽法學博士,1933年獲麥吉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36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3年獲耶魯大學名譽文學碩士學位。雷諾茲在西方經濟學價格理論、勞動市場和工資決定理論方面有一定貢獻,其主要作品有:《勞動力市場結構》《工業結構的演變》《經濟學的三個世界》《發展理論中的農業》《經濟發展的理論與現實》《微觀經濟學——分析和政策》《宏觀經濟學——分析和政策》。 [1] 
參考資料
  • 1.    姚開建,梁小民主編. 西方經濟學名著導讀[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5.01.第597-600頁
  • 2.    (美)雷諾茲(Reynolds,L.G.)著;朱 泱等譯.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0.07.目錄頁
  • 3.    呂益民,董小君主編. 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經濟學[M].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3.06.第203-204頁
  • 4.    The Three Worlds of Economics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1-16]
  • 5.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1-16]
  • 6.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1-16]
  • 7.    (美)勞埃德·G. 雷諾茲著.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7.08.書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