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原則

鎖定
經濟原則,是指技術轉讓時,進行技術選擇的標準之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宏觀方面分析,通過技術的實施能使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即選擇與社會諸方面摩擦最小的方法和技術來使一定的社會效益得到實現和提高;二是從微觀方面分析,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據此原則確立了以下幾種技術選擇標準:(1)產值標準或資金週轉率標準。即在選擇時只考慮使用一定的資金取得儘可能高產值的技術。(2)近期社會生產率標準。即在選擇技術時最大限度地考慮資金週轉、收益率和國際收支效果三因素的綜合社會極限生產率,即所選擇的技術不僅能提高產量,而且是適銷對路的產品,能加速資金週轉;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國或本地區豐富的生產資源。(3)擴大投資率標準。即從長遠利益出發,選擇能使經濟增長率達到最高的資本密集型技術。(4)循序漸進標準。即集上述標準的優點於一體,並在一定時間內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綜合選擇技術,以實現最高增長率的目的,技術輸入國可在經濟恢復時期,主要引進勞動密集型技術;具備一定技術基礎後,引進資本密集型技術;最後,引進知識密集型技術。 [1] 
中文名
經濟原則
類    別
經濟學術語
1. 成本控制的原則之一
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效益。
選擇關鍵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對所有成本都進行同樣周密的控制。
要求成本控制能夠起到降低成本、糾正偏差的作用,具有真實性;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貫徹“例外管理”原則;
要求貫徹重要性原則;要求成本控制系統應具有靈活性。
2.管理學名詞,組織設計中遵循的傳統原則之一。指組織要以較少的人員,較少的層次,較少的時間達到管理的效果。
參考資料
  • 1.    鄒瑜.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