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區域

鎖定
經濟區域是人的經濟活動所造就的、圍繞經濟中心客觀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構成要素並且不可無限分割的經濟社會綜合體。 [1] 
中文名
經濟區域
含    義
人的經濟活動
範    圍
圍繞經濟中心
性    質
經濟社會綜合體

經濟區域廣西北部灣

經濟區域簡介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中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依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編制。規劃期為2006—2020年。
2008年,北部灣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獲國務院批准,這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1] 

經濟區域戰略功能定位

經濟學家蘭曉華對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樑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經濟區域戰略意義

廣西北部灣發展成果耀眼
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係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係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於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佈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繫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於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盟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伙伴關係

經濟區域珠三角經濟區

經濟區域簡介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簡稱珠三角經濟區,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衝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平方公里。一般來説它的最西點定義在三水。 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規劃範圍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肇慶市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經濟區域小珠三洲地區

“珠三角”概念1994年10月8日首次正式提出設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珠三角”最初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江門7個城市組成(不含香港澳門2個特區),也就是通常所説的珠江三角洲。後來,“珠三角”範圍調整擴大為由珠江沿岸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組成的區域,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珠三角經濟區。

經濟區域大珠三角地區

“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區域,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粵港澳。目前 通常所説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廣東、香港、澳門三地構成的區域。

經濟區域泛珠三角地區

“泛珠三角”是內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户地區。近年來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

經濟區域城鎮羣

大珠三角城鎮羣地域範圍包括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市的全境,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和惠陽區、惠東的博羅縣,肇慶市的端州和鼎湖區、高要和四會市,土地面積超過42831.5平方公里。 大珠三角的多層次、多中心的空間發展模式,其中,“一灣三區”是指珠江口灣區和廣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區。對外,它將以“標誌”角色形成類似於紐約倫敦等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空間;對內,以“中樞”角色帶動大珠三角城鎮羣、環珠三角地區的整體發展。未來,通過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大珠三角將實現城際一小時交通圈。

經濟區域長三角經濟區

經濟區域概念

以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江經濟帶。這裏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2004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占全國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包含城市(截止到2013年4月已有30座城市加入長三角地區)
2009年,有16座城市被列入“長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共8市,浙江省的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7市。
長三角都市圈的這16座城市土地面積約佔全國的1%,人口占全國的5.8%,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8.7%,貢獻了全國財政收入的22%和全國出口總額的28.4%。無論在經濟總量還是發展速度上,長三角地區已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典範,被認為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之一。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嘉興召開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次市長聯席會正式宣佈接納合肥鹽城馬鞍山金華淮安衢州等6個城市加入長三角經濟圈
2013年4月14日,為期兩天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13次市長聯席會議在安徽省合肥市閉幕,這是該會議首次在滬蘇浙以外地區舉行,也是合肥加盟長三角後首次“做東”。蕪湖、連雲港、徐州、滁州、淮南、麗水、宿遷、温州等蘇浙滬三省8市成為長三角最新成員城市。至此,長三角聯席城市的規模擴容到30座,滬蘇浙各城市已全部納入長三角。
201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將把長三角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户、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城市羣”作為發展定位。

經濟區域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個地理範圍,已經超出地理整個長江三角洲的概念。
長江三角洲主要包括15個城市:上海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南京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寧波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舟山市。搿個範圍有擴大個趨勢。2003年8月,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四次會議,浙江台州市接納成正式會員。首部《“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城市入會規程(建議稿)》當中,除現有16個長三角城市之外,江蘇鹽城、浙江温州金華安徽馬鞍山蕪湖滁州、宣城、巢湖銅陵等9個地級以上城市儕撥包括勒長三角城市羣當中。2004年,安徽合肥、馬鞍山、浙江金華衢州、江蘇鹽城淮安6個城市先後遞交入會申請書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
長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一般把上海視為長三角經濟圈的中心,南京、杭州視為長三角經濟圈的兩個副中心。
2010年3月在浙江嘉興召開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次市長聯席會議宣佈,協調會成員由此前16個增至22個,即長三角核心城市羣擴容,不僅吸收鹽城、淮安、金華、衢州等4個蘇浙城市為新會員,而且讓泛長三角區域內的合肥、馬鞍山兩個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全國最大的經濟圈,其經濟總量相當於全國GDP的20%,且年增長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長江三角洲的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居全國第一。長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