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信息學

鎖定
經濟信息學是自然科學與經濟科學在長期的彼此信息交流、相互滲透中逐步形成的一門新興的經濟學科。經濟信息作為生產力資源,是生產力經濟學研究範圍的一部分。但是經濟信息學又不同於生產力經濟學,它是研究經濟信息規律以及如何利用經濟信息的一門學科。因此,它是生產力經濟學的一個分支。
中文名
經濟信息學
屬    性
新興的經濟學科
研究目的
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等
主要內容
定義、範圍、對象、本質及特點等

經濟信息學研究對象

經濟信息學是信息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是信息科學與經濟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經濟信息學有其自身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 [1] 
經濟信息作為一種有特殊經濟內涵的社會信息,其在社會的經濟活動過程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經濟信息學是研究經濟活動過程中有關的信息的科學,換句話講,經濟信息學研究的對象就是信息,它研究與經濟活動有關的信息的特徵及其反映出來的種種規律。
經濟信息運動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運動,經濟信息是信息在經濟運動和經濟活動中的具體反映。由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經濟運動和經濟活動的差異性,其產生和涉及的信息的具體特徵和規律可能是不同的,只有認真地分析研究經濟活動過程中信息的特殊規律和一般規律,人類才能在其經濟運動和經濟活動的實踐中立於不敗之地。

經濟信息學研究目的

經濟信息學是一個有重要社會意義和實踐意義的學科,它通過對經濟活動過程中各種信息的研究達到以下目的。
1.掌握經濟活動的規律,為國民經濟發展制定經濟方針、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經濟信息是經濟活動狀態規律的客觀反映,經濟信息學研究就是要通過對經濟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經濟運動和經濟活動的宏觀規律,並通過經濟信息的這種揭示和反映作為制定經濟發展方針和經濟發展計劃的依據。在宏觀的經濟活動中,只有按照客觀的經濟狀態規律辦事,經濟工作就能取得勝利,否則,那些憑主觀判斷而進行決策的經濟工作註定是要失敗的。而且,通過經濟信息,我們可以從宏觀的角度控制和監督整體經濟活動的進行,溝通和協調各經濟部門或環節之間的關係。尤其在當今全球信息化時代,信息的深遠作用無時不影響着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和角落。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國家和省市在實施宏觀管理和調控經濟建設中,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經濟信息作為重大決策的依據。
2.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經濟信息認識實踐功能和效益、增值功能 [2]  在於促進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活動,開拓人們的思路,誘發人們的新思維和新構思,開創新技術、新設備、新流程、新工藝、新方法,從而大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改變勞動條件,減少勞動強度,增加經濟效益。實踐證明,在經濟活動中,經濟信息可以有效地組織並管理整個經濟活動的進程,消除物質滯留,縮短生產週期,減少成本開支,合理組織生產力。在經濟領域,只要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就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目前,人們已充分認識到,經濟信息在促進生產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説,只有有效地開發和利用經濟信息,才能取得經濟建設的巨大勝利。
3.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和商業貿易的信息化
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面。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西蒙(H·A·Simon)認為:管理就是決策。他把決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收集信息→擬定若干可供選擇的方案→選擇一個較優方案→執行。實際上,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實質就是信息決策的過程。企業的任何一項重大決策,無論是經營目標或經營方針的制定、產品結構決策、銷售決策、財務決策、能源決策、生產組織管理決策、市場決策、出口決策,還是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的改革,都必需建立在信息決策的基礎上。實踐證明,沒有信息,則無從決策。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網絡的迅速擴張,有力地帶動了全球信息資源網絡化發展的趨勢,從而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其中,影響最深最廣的就是經濟領域,尤其是經濟貿易等方面。例如電子商務技術的出現及其廣泛應用就是一個最明顯的方面,以後,人們可以在因特網上採用電子方式廉價、迅速地實現各種商業信息的獲得、商品的採購、樣品的展示、產品信息發佈會、商務談判、貨款的支付等一系列貿易活動。另外,由於電子商務技術的不斷完善,信息資源網絡化傳遞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突破了原有時間概念和地理空間界限,為經濟領域帶來一系列的衝擊和革命,例如企業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網絡提供的信息服務,瞭解客户和其它企業的最新動向和要求、跟蹤國際市場和國內外產業政策的變化、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評價和預測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收集客户的需求和反映、完善售後服務體系,並且,可以在網絡上開闢主頁或採取網絡廣告形式展現企業的產品和實力,擴大企業的知名度以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實施名牌效應,開創國內外市場。
4.促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和完善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它已經在全世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使用。信息的作用,不僅深入到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而且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信息經受了時間和歷史的考驗,已受到社會的承認和重視。在使用的過程中,人們已經體驗到信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新作用和新變化。目前國際上,人們已經把信息作為一種產品和商品投放市場交易,一個新的產業——經濟信息產業已經崛起,其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被承認。經濟信息服務業包括:傳統經濟信息服務業(即常規文獻的經濟信息服務)、電子經濟信息服務業(如計算機信息處理、軟件生產、通訊網絡系統、經濟數據庫開發應用、電子出版物、辦公自動化、經濟信息諮詢等)。我們就是要通過經濟信息學的研究,充分開發經濟信息資源,並向社會提供高質高效的經濟信息服務,引導人類的經濟行為,搞活經濟活動,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

經濟信息學主要內容

經濟信息學是一門研究關於經濟信息產品的生產、流通、利用規律的新學科。它的主要內容是: [3] 
1.經濟信息的定義、範圍、對象、本質及其特點;
2.經濟信息的含義、構成、基本內容及經濟信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經濟信息的蒐集、經濟信息產品的生產、經濟信息產品的屬性以及信息勞動的實質;
4.經濟信息產品的流通、經濟信息產品市場、經濟信息產品的價格;
5.經濟信息產品的利用、經濟信息產品的經濟效益;
6.經濟信息產品的管理系統;
7.發展信息產業及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8.實現社會信息化的含義、標誌及其途徑。
經濟信息學以經濟信息產品的生產、流通和利用規律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為了生產更多、更好的經濟信息產品,加速經濟信息產品的傳遞,提高經濟信息產品的經濟效益。探索加快社會、經濟的信息化是經濟信息學的根本任務。
信息經濟學與經濟信息學的研究對象是不同的。信息經濟學研究的主體雖然是信息,但也研究與信息密切相關的物質、能源等物質資源,它是一門研究信息經濟的本質和信息經濟運動規律的科學。

經濟信息學產生條件

人類自有經濟運動以來,就在客觀上存在着經濟信息,並伴隨經濟運動的發展而發展着,但作為一門科學,其產生是有一定的條件與基礎的。 [4] 

經濟信息學社會基礎

任何科學的產生,都是客觀需求的產物。經濟信息學的產生,也是人們對經濟信息需求與利用程度日益加深的結果。
人們對經濟信息的需求和利用,大體上可分三個階段:
(一)自然經濟階段
在此階段,人們以採集大自然的果實,依靠天然條件而生活,生產力相當落後,基本上沒有商品生產和交換,以自給自足的個體經濟為主,對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紐帶——經濟信息需求缺乏,更談不上利用。
(二)簡單商品生產階段
自人類社會進入簡單商品生產階段後,小商品生產者對經濟信息的需求,限於狹小的範圍、處於自覺不自覺的盲目狀態中。我國夏朝九州開始有了簡單的商品生產與交換。當時的青州、兗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等都有簡單的土特產的商品生產與交換。人們在向夏王朝納貢和簡單商品交換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傳輸了各種經濟信息。到商代全國建立了馹(讀rì,古代驛站專用的車,後來指驛馬)傳制度。乘車傳遞叫馹、傳,乘馬傳遞叫遞、驛。周代已形成較完整的郵驛制度,備良馬固車,專門負責傳遞信息與運送貨物。同時,各地已設立了簡易的交易市場,以懸旗為開市信號。國家為遊商創造了各種交通、住宿、貨幣條件。
隨着商品生產與貿易逐步興起,人們對經濟信息日漸需要,經濟信息的傳遞有所進步。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時,出現了一位“宅宇逾制,樓觀出雲、車馬服飾,擬於王者”的大商人劉寶,他在當時商業繁盛的洛陽做買賣時,便在全國各州郡中心區建造住宅,設立分支機構,養駿馬10匹,不斷地傳遞經濟信息,用統一的價格,經銷食鹽、糧食等商品。唐代宗時期户部侍郎劉晏,主管唐王朝財政時,建立了初型的經濟信息網絡、依靠“疾足”傳遞信息,掌握市場行情的變化,調整各地物資供應,做到了“朝廷獲美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
當時代的腳步前進到明代時,便設立了民信局。民信局由沿海沿江通商發達的城市,逐漸發展到全國。清代鴉片戰爭前,全國有民信局幾千家。專門負責傳遞信息,匯兑銀錢。我國現代的郵政制度,始於清末。
我國古代在行商、坐賈的經濟運動中,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對經濟信息的需求,經濟信息的傳遞出現了各種方式。有的用文字傳遞經濟信息。相傳格伯與棚先進行駿馬交易,就是以銘文溝通的;有的用口頭語言傳遞經濟信息,沿街叫賣就是;有的用搖轉撥浪鼓、敲梆擊器的方式,傳遞經濟信息;有的用標識、對聯、圖案的方式,傳遞經濟信息。如坐賈酒肆中,就是用高懸酒旗,招攬生意的。九江潯陽樓上的“世間無此酒”,“天下有名樓”的妙趣橫生的對聯,就起着廣告天下客商的作用。
(三)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發達階段
商品的生產與交換活動,經過封建社會的孕育和生長,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人們對經濟信息的需求日益加深。
1.資本主義企業中跨國公司的出現,加劇了對經濟信息的需求和利用。隨着資本主義生產高度集中,商貿競爭的手段日趨多樣,程度日益尖鋭化。資本家的壟斷活動,衝出一國範圍,不斷地向國際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產生了許多跨國公司。如美國的哈里斯電子公司就與100多個國家有業務往來,在35個國家建立了合資公司與銷售機構。日本最大的三菱、三井等九大綜合商社的海外派遣機構,就多達2,200多個。三井物產商社的“三井環球通訊網”就在87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49個分支機構,僱員3,000人。“跨國公司的特徵是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和銷售活動,它的組織機構的觸角伸向全世界各地。它的戰略目標就是在高技術日新月異的國際競爭中取勝,在全球範圍內獲取比較利益。
資本主義企業跨國公司的出現,導致了經營範圍的擴大,企業組織結構的複雜化。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就要對企業的經營目標、方針、政策作出科學的決策,對生產的產品不斷地更新換代,就要不斷地改變經營策略,將產品源源不斷地推銷出去,以加速資金的週轉率;就要不斷地改革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不斷進行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以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規律。為此,企業對經濟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對經濟信息的利用程度不斷深層化。
2.科學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促進了企業對經濟信息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學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着。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為例,1906年發明了電子管,1947年發明了半導體晶體管,1958年由於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可在半導體表面形成晶體管,經過導線連接而形成集成電路,當時出現小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每片芯片晶體管數)1一100,1965年研製成中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達100—1,000,1973年研製成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達1,000—10萬,1978年研製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10—100萬,1987年研製成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大於100萬。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產品更新,加速了產品銷售,推動了市場的發展,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而加劇了企業對經濟信息的需求,促進了企業對經濟信息的利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於人們對經濟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對經濟信息的利用程度逐漸加深,這就為經濟信息學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奠定了基礎。

經濟信息學科技條件

在商品生產與交換活動中,要不斷地滿足人們對經濟信息的需求,就要加強經濟信息的交流,促進經濟信息交流的社會化、產業化與現代化。這為經濟信息學的建立創造了社會、科學條件。
商品、市場經濟時代,企業要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將產品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流通領域,又通過推銷手段,使商品從流通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去,不斷地加速商品流通,就應以經濟信息作媒介,加速經濟信息的傳遞與利用。而經濟信息交流要走向社會化、產業化與現代化,其前提條件是:
(一)新聞出版業的社會化與產業化
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是我國唐代初年出現的《邸報》、第一份日報是1650年德國書商裏茨施創辦的《新到新聞》。有關商業性的報紙,較早的有英國人創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中國郵報》。百多年前創辦的《上海新報》是我國第一份商業報紙。嗣後於1898年又出版了《工商學報》與《商業報》。《申報》、《新聞報》則闢有商業廣告、經濟新聞,進行經濟信息交流。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新聞出版業在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上闊步前進。據統計,全世界有出版社3,000多家,每年出版圖書約14萬多種,科技期刊6萬多種,發表科學論文5000萬篇,報紙約15萬多種。每年登記發明的專刊40萬件、技術標準20萬件。且出版印刷類型多樣,有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視聽型。文種多樣,美國《化學文摘》(C.A),就收錄56種語言文字的文獻摘要。80年代後,又一顯著變化,是傳播、交流經濟信息的報刊書籍增多。這些經濟文獻信息,有全國性的、地方性的、行業性的、企業性的,有公開刊印的,也有內部發行的等。
(二)通訊業的社會化、產業化與現代化
通訊是傳遞經濟信息的工具,是進行經濟信息交流的手段。18世紀英國設立了郵站、信筒,1840年世界第一批郵票印製發行了。19世紀,1866年歐美建成了世界第一條橫貫大西洋的海底電纜,1865年成立了國際電報聯盟,美國貝爾於1876年發明了電話。20世紀,1901年歐美大陸試驗了無線電通話,1920年美國建立了第一座廣播電台,30年代後出現了電視播送,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到現在為止,已有3,000多個航天器進入太空,有300多個衞星用於接受傳遞信息;現已有20多個國家採用光纖通訊。細如髮絲的一根光纖所載的信息量,是無線電頻率總和的1000倍。為了及時掌握世界市場瞬息劇變的行情,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公司、大企業已建立了國際經濟商情網和現代化的聯機信息通訊系統。據《信息與諮詢》披露,日本,5—60秒鐘內可獲得世界各地金融市場行情,1—3分鐘內可查尋到日本與世界進出口貿易的商品品種、規格等資料,5分鐘內可以利用數量經濟模型和計算機模擬畫出國際、國內經濟因素變化可能給宏觀經濟帶來影響的圖表與曲線。日本三井物產公司建有一個信息網絡通訊系統,在世界各地設有133處商情信息網點,用人造通訊衞星傳遞信息,一天24小時運轉,日通信量5萬多件。90年代是多媒體網絡時代,多媒體技術將電視、電話、電腦融為一體,用計算機處理圖、文、聲、像等多媒體上的承載信息。
(三)從業人員的廣泛化與社會化
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佔有相當的比重。美國第一、二信息部門已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46.2%。我國信息企業3.3萬家,註冊資本83億元,比1985年增長83倍。從業人數上看,西方國家從事信息業的人數,已超過總從業數的59.96%,美國已達70%;我國已有69萬人,業務範圍遍及工程諮詢、企業管理、政府決策及科技、貿易等領域,信息市場已初具規模。
在經濟信息交流的社會化、產業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探索了其中的規律,為經濟信息學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經濟信息學理論條件

經濟信息學的產生是信息科學、信息經濟學、經濟學及相關學科綜合應用的結果。它們的形成、發展與應用,為經濟信息學的產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信息科學的崛起,為經濟信息學的產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信息這一概念,並非自今日始,據考證,在《三國志》中就記載着:“諸葛恪圍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劉整出圍傳消息,王子儉期曰:‘正數欲來,信息甚大。’”唐代有“夢斷美人沉信息,日空長路依樓台”的詩句。這是“信息”一詞見諸文字的最早記載。西方科技界研究信息問題,大約是本世紀20年代初的事。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刺激和推動,至本世紀40年代已基本形成了信息科學。
信息科學是信息論、控制論與系統論的總稱。
在信息論建立的同時,美國著名科學家N·維納於1948年出版了《控制論——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這標誌着此門新科學的誕生,1954年維納又發表了《控制論與社會》一文。此文進一步揭示了動物、機器與人的社會中各種信息的控制過程的相似性。總結和探討了機器和生物中信息的傳遞、變換、處理和控制的一般規律。系統論由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路·馮·塔貝朗菲首創了一門邏輯與數學領域的科學——系統論。
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型在美國出現,從而開始了人類科技的新發展。為適應當代經濟管理的需要,一種由計算機硬件與程序軟件相結合的經濟信息管理系統應運而生。如企業生產管理系統、財會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等。
這些科學的誕生,不僅給整個科學技術打下了“信息時代”的深刻印記,而且向整個社會吹進了“信息時代”的新風。60一70年代初一些較敏感的人們開始意識到這股新風所引起的和可能進一步引起的巨大革命,於是“信息革命”、“信息社會”等,在全世界每個角落,在各行業人們心目中,激起了層層波瀾。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信息科學得到了進一步完善。1983年前蘇聯出版了《信息科學概論》,1988年鍾義信出版了《信息科學》個人文集,1989年又出版了《信息科學原理》。
信息科學是關於認識和利用信息的科學。信息有各種類型,如政治信息、經濟信息,軍事信息、生物信息、自然信息、科技信息、文獻信息等。信息科學是概括、總結各種信息工作實踐的產物。此科學對各類信息工作的應用,又產生和發展了各分支學科。經濟信息學就是應用信息科學與其他科學的基本原理,研究經濟信息、經濟信息工作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
(二)信息經濟學的產生為經濟信息學的產生拓展了理論思維
對於信息經濟學進行研究最早的學者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教的經濟學家弗裏茨·馬克盧普。他於1962年出版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著作《信息經濟入門》(The lnformation Economy)。在這一著作中,他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在一國經濟中信息化發展的意義以及發展知識產業的重要性。”弗裏茨·馬克盧普的《信息經濟入門》、《知識產業》出版,對世界、特別是日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963年梅棹忠夫發表了《信息產業論》,提出了產業發展的動向,是外層產業時代。在弗裏茨·馬克盧普理論影響下,日本的朝日新聞社、日本經濟新聞社、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日本電氣野村綜合研究所等分別推進了日本信息產業計量化的研究。弗裏茨·馬克盧普之後,美國哈佛大學信息資源政策研究所,探討了信息關聯產業之間和多種中介產業之間如何定位問題;斯坦福大學博士生馬克,波拉特博士對信息經濟作了進一步研究。他的博士論文為《美國信息經濟分析》。他的劃時代研究成果《信息經濟入門》於1977年出版,其突出貢獻是:衝擊了柯林·克拉克的三分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而提出了四分類法: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業。成功地把握了美國就業結構的變化。同時,將信息劃分為第一信息部門——向社會提供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企業,第二信息部門——非信息企業和政府部門內部的信息服務。在經濟信息計量化問題中,採用了產業關聯表。
信息經濟學中,研究了信息與經濟的內在聯繫,信息的經濟過程的效果分析,對經濟信息的性質、產業化及利用等問題作了探討。有力地推動了經濟信息學的形成與發展。
(三)經濟科學進一步發展的結果,產生了經濟信息學
經濟科學的發展有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我國唐代李白的詩中,就有“問以經濟策,茫如墮煙霧”的詩句,清代《古今圖書集成》中,有“經濟彙編”等。近代以來,特別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隨着經濟運動的深入發展,經濟科學的發展異常迅速。其著作、論文的數量與日俱增。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濟科學的理論內容、方法,不斷地應用於其他學科之中,從而擴大了經濟科學的研究範圍,豐富了研究內容;同時又從其他現代科學的理論、內容與方法中,吸取營養,進一步發展了經濟科學。它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代交叉發展過程。
第一代產生了邊緣性經濟科學。隨着經濟運動的發展,經濟學同鄰近的農學、環保學、物資學、教育學等相互滲透、交流,而產生了農業經濟學、環保經濟學、物資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等。同時又將其理論與方法應用於體育、醫學管理、運輸等研究中,而產生了體育經濟學、醫學管理經濟學、運輸經濟學等。
第二代產生了綜合性經濟科學。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用自身已有的理論與方法,對特定的經濟現象和空間範圍進行研究,而產生了綜合性較強的能源經濟學、海洋經濟學、國土經濟學、經濟效益學、微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
第三代產生了匯流型的經濟科學。當今社會有大量的綜合性研究課題需要解決。要解決這些課題,就需要經濟科學與自然科學結合起來,才能解決,在其結合、交流、解決研究課題的過程中,逐漸匯流、產生了經濟計量學、數理統計學、技術經濟學、經濟控制論、經濟信息學等。經濟信息學是經濟學深入發展的結果。
從以上分析可知,經濟信息學是人們對經濟信息需求日益迫切,和經濟信息交流社會化、產業化、科學化的結果,是在信息學、信息經濟學、經濟學等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

經濟信息學必然性

經濟信息學作為一門學科分支,其產生與發展是有其必然性的。 [1] 
第一,經濟活動中反映出來的信息規律,為經濟信息學研究提供了基礎。事實上,由於經濟信息伴隨着經濟活動的產生而產生,伴隨着經濟活動的發展而發展,經濟信息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宏觀規律和微觀規律是社會發展過程的一種客觀規律,人們只有認識這種規律才能利用這種規律,並使之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類。
第二,經濟信息在人類社會實踐中的重要作用為經濟信息學的研究提供了開展這門學科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信息產業的興起促進了經濟信息學的誕牛和發展。20世紀60年代起,西方經濟學提出了一個新的慨念,即現代社會將會轉移到以知識信息的開發與利用為重心的信息社會,其中信息產業的發展必然有力地促進人類經濟活動過程中對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生產、處理、存貯、傳遞、開發與利用,以及信息服務業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完善和充實。經濟信息學的誕生能從理論上為經濟信息服務業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在實踐上能完善和指導經濟信息服務行業的具體工作的開展和實施。

經濟信息學區別與聯繫

經濟信息學(ECONOMIC INFORMATION)與信息經濟學(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是研究不同側重面的兩個學科分支。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但也有質的不同。 [1] 
經濟信息學與信息經濟學相同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經濟信息學與信息經濟學都是從屬於信息科學之下的分支學科,也就是説,它們都是信息科學之下的同一級學科分支,它們研究的內容總的來説都與信息有關;
第二,經濟信息學與信息經濟學都是以信息科學與經濟學兩學科之間的交叉為其重點研究內容的。不過,我們應該明確,經濟信息學與信息經濟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分支,它們有其不同的研究側重面;
第三,經濟信息學側重於研究經濟活動的信息流的規律問題,而信息經濟學側重於信息的經濟效應和經濟價值問題。
第四,經濟信息學的“經濟”的含義主要是指“經濟領域”或“經濟活動”,也就是説專指對“經濟領域”或“經濟活動”內的信息的研究;而信息經濟學的“經濟”的含義主要是指“價值”或“效益”,也就是説專指對信息的價值和效益的研究。
參考資料
  • 1.    .2.0 2.1 2.2 羅式勝著.新編經濟信息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09月.
  • 2.    茆意宏 黃水清.經濟信息學: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0
  • 3.    .陳景豔.信息經濟學.中國鐵道出版社,1995年07月第1版.
  • 4.    .張安珍.經濟信息學理論與應用研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