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人類學

(201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鎖定
《經濟人類學》是201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陳慶德 / 潘春梅 / 鄭字。 [1] 
中文名
經濟人類學
作    者
陳慶德
潘春梅
鄭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3月
頁    數
411 頁
定    價
49 元
ISBN
9787010104690

經濟人類學內容簡介

《民族經濟研究叢書:經濟人類學(修訂版)》以對經濟人類學不同理論工具的深刻追問和全方位鳥瞰的視角,論及了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全經濟領域,呈現了經濟人類學的學科定位、旨趣與核心聚焦,為學科的成長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分析範疇和基本的理論體系。 [1] 

經濟人類學圖書目錄

上篇 經濟人類學的理論工具及其成長
第一章 人類學和經濟人類學
一 人類學的學科本質精神與研究領域的擴展
二 經濟人類學的形成
三 經濟人類學的意義與地位
第二章 結構與功能分析的演化
一 功能分析在經濟人類學中的引入
二 功能分析在經濟人類學中的深化與拓展
三 功能分析的理論基點與反思
第三章 制度視野與實體分析的轉折
一 波蘭尼與實體分析
二 實體分析的興起
三 實體分析的主要理論範疇
第四章 經濟學理論在人類學場地中的運用與演化
一 經濟學理論工具與形式分析
二 形式分析的隊伍構成
三 形式理論的特徵和意義
第五章 馬克思理論在經濟人類學中的拓展
一 馬克思理論的再理解和再發現
二 經濟人類學中的新馬克思主義
三 經濟人類學中馬克思理論的運用趨向
第六章 精神分析在經濟人類學中的擴散
一 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和要義
二 精神分析對經濟人類學發展的理論意義
第七章 經濟人類學的理論模式與分析模型
一 經濟人類學成長中的形式一實體論戰
二 經濟人類學學派與理論模式
三 經濟人類學的分析模型與理論重構
下篇 經濟人類學的分析範疇
第八章 經濟過程的生態基礎
一 生態問題的本質
二 生態模式與經濟進程的演變
三 生態危機的社會性表達
第九章 生產力基礎與社會經濟類型
一 生產力的性質與流動
二 羣體性生產力與血緣交往框架中的經濟表達
三 個體性生產力與地域交往結構中的農業社會
四 現代世界體系中多元經濟類型
第十章 經濟交換與民族社會
一 交換含義的表達及其拓展
二 交換類型與社會結構的差異
三 交換與共同體:內部性與外部性
第十一章 交往工具與符號涵義系統
一 經濟的社會性關聯與價值悖論的展現
二 價值與貨幣的本質探析 [1] 

經濟人類學作者簡介

陳慶德,男,1953年12月生,雲南昆明人,無黨派人士。曾就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彭澤益先生。1991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做出突出貢獻的碩士學位獲得者獎勵。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為雲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碩士導師。1995年破格評聘為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第七屆專家組評審專家:雲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在《哲學研究》、《民族研究》、《戰略與管理》、《近代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社會學研究》等公開發表論著三百五十餘萬字;主要代表作《資源配置與制度變遷--人類學視野中的多民族經濟共生形態》、《人類學的理論預設與建構》、《民族經濟學》等。
潘春梅,女,1983年2月生,山東定陶人。雲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人類學。先後在《民族研究》、《思想戰線》、《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十南民族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十餘篇。
鄭字,男,1979年5月生,四川滎經人。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副教授,巾國民族經濟博士,專門史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人類學與邊疆民族問題。出版專著《箐口村哈尼族社會生活中的儀式與交換》等,並先後在《民族研究》等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