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斷復來

鎖定
經斷復來,中醫病名。是指絕經期婦女月經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現子宮流血,稱“經斷復來”。又稱“年老經水復行”。其實本病也可歸入“絕經前後諸證”節中,另立一節是為了突出經斷後陰道出血的重要性,要排除惡性變。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絕經後出血。若由生殖道惡性病變引起者,預後不良,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別    名
年老經水復行
中醫學名
經斷復來
常見發病部位
女子胞
疾病分類
婦科
傳染性

經斷復來名詞解釋

是指絕經婦女月經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現子宮流血,稱“經斷復來”。又稱“年老經水復行”。

經斷復來歷史沿革

有關老年經斷復行一候,歷代醫籍錄載不多,在有限的論述中,多認為若老婦經斷復潮, 但見經候不調或兼見他證,當屬病態。如宋·陳自明撰《婦人大全良方》書許學士雲:“婦人天癸過期而經脈不調,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是其例也。然何以致病,宋·齊仲甫《女科百問》問“婦人卦數已盡,經水當止,而復行者,何也?七七則卦數已終或勞傷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虛衰之餘又為邪氣攻衝,所以當止而不止也”。清·傅山《女科產後編》對老婦行經又補充了“責之肝不藏,脾不統或精過匯而動命門之火,或氣鬱甚而發龍雷之火所致,二火交發,血乃奔也”的病因病理觀。吳謙等輯著的《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更為直接而簡扼地指出“經斷復來審其故,邪病相干隨證醫”,主張對老年經斷復行當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並附錄血熱者用芩心丸或益陰煎,肝不藏血或憂思傷脾,脾不攝血,宜逍遙歸脾斟酌用之等方藥供參考。也有認為,年逾七七之期而經水復行,如依時如期而潮,且無其他不適,屬血氣有餘之象,不必服藥,持其自止之見地者,亦是可資借鑑的經驗之論。
綜上,對老年經斷而又復行一證,歷代醫家所提出應根據經斷復潮後的期、量情況及有無全身不適,辨屬是“血氣有餘,不必服藥”的生理或“宜隨證醫治”的病理的見解,對今天的臨牀實踐,依然具有頗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經斷復來病因

經斷復來見於老年婦女,其一生經歷了經、孕、產、乳等傷陰血的階段,年屆七七,腎 氣虛,天癸竭,太沖脈衰少,地道不通,經水斷絕。當進入老年期,腎水陰虛逐漸影響他髒, 或脾虛肝鬱衝任失固或濕熱下注、濕毒瘀結損傷衝任以致經斷復行。

經斷復來病機

1. 脾虛肝鬱 脾統血,肝藏血。本因脾氣不足,加之勞倦失度,或憂鬱過度,使脾氣愈傷。中氣不足,脾氣失通,肝失所藏,衝任失固,而致經斷復來。
2. 腎陰虛 老年婦女腎陰本虛,加之房勞損傷,復傷腎精。腎精不足,肝失所養,相火妄動,熱擾衝任,而致經斷復來。
3. 濕熱下注 脾主運化,脾虛運化失職,鬱久化熱則濕熱內生,或嗜食肥膏厚味,或感受濕熱之邪,濕濁下注,損傷帶脈,迫血妄行,故經斷復來。
4. 濕毒鬱結 素體虛弱,或房事所傷,或經期、產後不潔,濕毒穢濁之邪乘虛而入,侵及衝任、胞宮,日久瘀結,血不歸經,故經斷復來。

經斷復來診查要點

經斷復來診斷依據

本病多屬良性病變,但惡性病變佔相當比例,因而必須明確出血屬良性或惡性,對指導治療有重要意義。
1.有早婚、多產史,或情志所傷,注意詢問既往月經情況,絕經年齡,絕經後有無白帶增多以及白帶有無異臭味,有無性交出血史及症瘕病史。
2.臨牀表現:或伴有下腹痛,下腹部包塊,低熱等。若出血反覆發作,或經久不止,或伴腹脹,消瘦等要注意惡性病變。

經斷復來相關檢查

(1)婦科檢查:注意陰道流血及分泌物性質,有無大量漿液性、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或膿樣血樣物。宮頸是否光滑,有無糜爛、菜花樣,凹陷性潰瘍或息肉樣贅生物等,子宮體是否萎縮,有無增大或結節、壓痛等,附件有無包塊,壓痛等。絕經2年以上,生殖器有不同程度萎縮,宮頸口有血液或血性分泌物,無臭味,説明出血來自宮腔,且多為良性病。宮頸有改變,且有大量排液,或膿血樣分泌物,有惡臭味,應注意排除子宮頸癌。子宮增大無壓痛且出血反覆發作,應注意子宮肉瘤、子宮內膜癌等惡性病變,附件有包塊,則可能為卵巢顆粒細胞瘤或卵泡膜細胞瘤。腹部腫瘤伴腹水者多為惡性病變,晚期惡性腫瘤可伴惡液質狀態。
(2)實驗室檢查:紅細胞沉降率明顯增高,鹼性磷酸酶、乳酸脱氫酶或轉氨酶的升高多見於惡性腫瘤:血清E2水平升高多提示卵巢存在分泌性激素腫瘤。宮頸刮片巴氏Ⅲ 一Ⅳ級常見於子宮頸癌。
(3)其他檢查:出血來自宮頸組織,可在陰道鏡的指引下行宮頸組織檢查;官腔出血者常規行診斷性刮宮,或分段刮宮,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檢查;子宮體增大或盆腔包塊者,下腹B超檢查有助於診斷。

經斷復來辯證論治

經斷復來辯證要點

本病有虛證、有實證,也有虛實夾雜之候,當以出血的量、色、質、氣味及全身證候綜合分析,同時參考各種檢查結果,辨明證屬良性或惡性。一般年齡愈大,出血時間愈長,反覆發作,下腹部腫塊增大速度快,伴腹水、惡病體質或紅細胞沉降率異常增快者,惡性病變的可能性愈大。

經斷復來治療原則

治療首分良性惡性,良性者當以固攝衝任為大法,或補虛,或攻邪,或扶正祛邪;惡性病變者應採用多種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綜合治療,以提高療效。

經斷復來證治分類

1. 脾虛肝鬱證
主要證候:經斷後陰道出血,量少,色淡,質稀,氣短懶言,神疲肢倦,食少腹脹,脅肋脹滿,舌苔薄白,脈弦無力。
治法:健脾調肝,安衝止血。
代表方:安老湯《傅青主女科》
方藥:黨蔘、黃芪、白朮、熟地黃、山茱萸、當歸、阿膠、制香附、木耳炭、黑荊芥穗、甘草。
2. 腎陰虛證
主要證候:經斷後陰道出血,量少,色鮮紅,質稍稠,腰膝痠軟,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口咽乾燥,舌質偏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安衝止血。
代表方:知柏地黃丸加阿膠、龜甲。
方藥: 知母、黃柏、熟地、阿膠、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龜甲。
3. 濕熱下注
主要證候:絕經後陰道出血,色紅或紫紅,量較多,平時帶下色黃有臭氣,外陰及陰道瘙癢,口苦咽乾,疲憊無力,納谷不香,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質偏紅,苔黃膩,脈弦細數。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代表方: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方藥: 黃柏、山藥、芡實、車前子、白果。
4. 濕毒瘀結證
主要證候:經絕後復見陰道出血,量少,淋漓不斷,夾有雜色帶下,惡臭,小腹疼痛,低熱起伏,神疲,形體消瘦,舌質黯,或有瘀斑,苔白膩,脈細弱。
治法:利濕解毒,化瘀散結。
代表方:萆薢參濕湯《瘍科心得集》和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黃芪、三七。
方藥: 萆薢、薏苡仁、黃柏、赤茯苓、丹皮、澤瀉、通草、滑石。 [1] 

經斷復來轉歸預後

絕經後出血務必進行相關檢查,如TCT、診斷性刮宮、宮腔鏡、陰道鏡檢查,及宮頸活組織和子宮內膜病理檢查,或作卵巢、垂體有關的內分泌檢查,辨明是真的經斷復來還是隱藏其他病變,尤應排除其他病變。如檢查未發現異常時,仍要定期動態進行追蹤觀察,防止發生癌變。

經斷復來預防調護

1. 注意絕經期衞生保健,保持心情舒暢,克服緊張情緒。
2. 定期婦科檢查。
3. 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擬定治療方案,中醫藥治療本病有一定優勢。
4. 絕經前後應及時取出宮內節育器。

經斷復來相關文獻

清·傅山《傅青主女科·調經》:婦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歲忽然行經者,或下紫血塊,或如紅血淋,人或謂老婦行經,是還少之象,誰知是血崩之漸乎!夫婦人至七七之外,天癸已竭,又不服濟陰補陽之藥,如何能精滿化經,一如少婦?然經不宜行而行者,乃肝不藏脾不統之故也,非精過泄而動命門之火,即氣鬱甚而發龍雷之炎;二火交發,而血乃奔矣,有似行經而實非經也。此等之症,非大補肝脾之氣與血,而血安能聚止。方用安老湯。 [2] 
[1] 
參考資料
  • 1.    張玉珍.《中醫婦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8月第2版
  • 2.    傅山(清).《傅青主女科》: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