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學歷史

(晚清皮錫瑞的主要著作之一)

鎖定
《經學歷史》,晚清皮錫瑞的主要著作之一。 [1] 
中文名
經學歷史
作    者
皮錫瑞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1959年
創作年代
清代

經學歷史出版背景

光緒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賢書局刻印。193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據原刻本影印發行。192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周予同的註釋本,為該館學生國學叢書之一。翌年加上週予同的《訂正及補遺》,收入該館萬有文庫中印行。此外,上海羣益書局也出了一個鉛印本。1955年,周予同校正標點,修訂註釋,交北京中華書局於1959年出了新版。

經學歷史內容簡介

本書按今文經學家的觀點,分10章概述了從先秦至清代的經學歷史。作者認為:經學自孔子刪定六經為始,在此以前無經。至漢武帝、宣帝時期經學大昌,經學昌盛的原因是在上者導以祿利。漢亡而經學中衰,首要原因是經師説經陷於煩瑣無用。西漢末劉歆創立古文經,而東漢末王肅更偽造《孔子家語》等五書,成為經學兩蠹。鄭玄集經學大成,令今古文溝通為一,名家匯合,盛極一時,亦導致經學難於發展,成為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經過南北朝時期南學、北學的分立,唐代進入經學統一時代。孔穎迭與諸儒撰定《五經正義》,為自唐至宋明經取士所遵循。宋代為經學變古時期,慶曆以後,王安石、程頤、蘇軾、司馬光等皆以己意説經或疑經。宋人説經、注經有的甚便讀者,朱熹集其大成,並風行數百年;疑經如朱子之疑《孔安國尚書傳》是千古卓識。但有的以義理懸斷數千年前之事實,甚至移易經文以就己説,則不可為訓。宋以後為經學積衰時代,元明儒均株守前人之書,胡廣等修《五經大全》,為人訕笑。至清而經學復盛,初年兼採漢、宋;乾隆以後漢學獨盛,主實證,不空談義理;嘉、道以後,今文經學自魏、晉淪亡千餘年而復明。
皮氏此書脈絡分明,持論比較公允,不失為一部較好的中國經學入門書。但他作為19~20世紀之交的今文經學家,令該書明顯具有新舊思想交替的印記。例如,古文經學大師章炳麟就譏笑他關於《易》、《禮》為孔子所作的論斷。他認為必知孔子作經以教萬世之旨,始可以言經學;不能非聖無法;至誠可以前知,災異、讖緯可信。諸如此類的論斷均説明他尚未衝破信仰的羈絆,未能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去分析經學歷史。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