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綏遠戰役

鎖定
綏遠戰役,是指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0月至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部隊主力在綏遠省(今內蒙古自治區一部)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自衞反擊戰役。1945年8月中旬至9月初,傅作義所轄的12戰區發生了多起國民黨軍強佔抗戰成果並瘋狂進攻解放區的戰例。此外,傅作義還將投降的偽蒙疆部隊改變為兩個集團軍,任命漢奸王英和李守信分別擔任集團軍總司令,並大肆恢復舊政權,建立地方武裝。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中共中央決定組織察綏戰役,消滅傅作義部,解放綏遠,收復歸綏,奪取雁北13縣。於是,晉察冀、晉綏兩軍區秣馬厲兵,積極組織發起綏遠戰役。在持續1個多月的綏遠戰役中,共產黨兩支大軍雖然沒有攻克歸綏,卻也迎頭痛擊了猖狂一時的國民黨軍隊,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阻止了傅作義在綏遠建立“防共隔絕地帶”的計劃和設想。 [1-3] 
名    稱
綏遠戰役
發生時間
1945年10月 至 1945年12月
地    點
綏遠地區
參戰方
八路軍、國民黨傅作義集團
主要指揮官
聶榮臻
賀龍
傅作義

綏遠戰役戰役起因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在同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調集大批兵力向解放區進攻,其中,國民黨軍第12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調集所轄主力及收編的偽軍6萬餘人,首先奪佔歸綏(今呼和浩特),接着又連續侵佔了武川、卓資山、陶林、清水河、涼城、集寧、豐鎮、興和、尚義等城鎮及綏東、綏南廣大地區,其新編騎兵第4師、第35、第67、暫編第3軍等部集結於豐鎮至歸綏的平綏路沿線,綏蒙偽軍暫編騎兵第5師、第1旅分別在涼城、陶林等地。並企圖攻佔張家口,控制平綏鐵路(北平至歸綏)全線,妄圖在國共會談中,迫使中國共產黨處於不利地位,並藉此擴充實力。 [3] 

綏遠戰役戰役部署

為反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消滅傅作義主力,收復歸綏,解放綏遠,切實保障以張家口為中心的戰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指示晉察冀和晉綏軍區集結主要兵力,組織綏遠戰役,並指出,這一戰役對我黨在北方的地位和爭取全國和平局面的關係極為重大,必須堅決殲滅傅作義部主力。為達到這一目的,中央軍委於1945年10月22日又指示:“如傅部固守歸綏,則先將包頭、五原、固陽佔領,使傅部絕食突圍,然後殲滅之。如我能迅進,可能速佔歸綏”。27日又進一步強調:“此次作戰,必須達成殲滅傅頑主力之目的,應將我主力運動到傅頑陣地背後去,由西向東打,方可聚殲。” [3]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決心集中晉察冀軍區3個縱隊、晉綏軍區5個旅及地方部隊一部,共14個旅5.3萬餘人的兵力發起綏遠戰役。作戰部署是:以晉察冀部隊由東向西攻擊,首先殲滅隆盛莊、張皋的敵人,爾後各個殲滅豐鎮、集寧間的敵人;晉綏部隊於殲滅涼城、陶林等地之敵後向集寧發展進攻。爾後,兩區繼續協力求殲敵於綏遠東部地區。 [3] 

綏遠戰役戰役經過

晉察冀軍區部隊3個縱隊共7個旅分別由陽高、新平堡、興和等地開進,向隆盛莊、三水嶺、張皋鎮等地守軍發起攻擊,殲其一部,大部西逃。晉綏軍區部隊5個旅由右五、商都等地開進,向涼城、陶林進攻,殲滅騎兵挺進軍、察綏挺進軍等各一部。傅作義部遭此打擊後,急忙向集寧、歸綏等城退卻收縮。晉察冀軍區部隊乘勢向西發展,10月21日佔領豐鎮,24日佔領集寧、豐鎮,守敵乘隙西撤;晉綏軍區部隊向卓資山守軍發起攻擊,25日全殲國民黨軍第67軍所屬之新編第26師5000餘人。卓資山戰鬥後,傅作義部主力於26日全線西撤,退守歸綏。第35軍、暫編第3軍、新編騎兵第4師等部2.4萬餘人蝟集歸綏,第67軍等部1.2萬餘人集結包頭,並加強工事,準備憑堅固守。晉察冀、晉綏兩軍區主力於10月底對退守歸綏的國民黨守軍達成合圍。 [3] 
10月31日起,解放軍集中兵力圍攻歸綏,由於敵人依託堅固工事進行防禦,解放軍缺乏攻城經驗及所需火力,以致歷時半月未能攻克。11月2日至12日期間先後擊退其5次較大規模的反撲。11月1日,晉綏之獨一旅、騎兵旅及冀察縱隊一部沿鐵路向包頭前進,至7日,連克兵亥州、察素齊、沙爾沁,共殲敵5個騎兵團,逼近包頭。隨後,為孤立歸綏守軍,解放軍改變部署,由晉察冀部隊圍困歸綏,晉綏部隊攻取包頭,以調動歸綏之敵出援,在其突圍時殲其在野戰中,並準備在攻克包頭後,晉綏部隊東返與晉察冀部隊合力攻取歸綏。12日,解放軍進攻包頭,未果。24日至30日先後擊潰了由歸綏、五原增援包頭之敵新編騎兵第4師和騎兵第10師;12月2日再次集中兵力攻取包頭,但數度攻擊仍未奏效,且天氣寒冷,土工作業及部隊後勤補給遇到極大困難,無法再戰。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部隊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於12月4日、14日先後撤出對包頭、歸綏的包圍,轉入休整。 [3] 

綏遠戰役戰役影響

此役,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2萬餘人,收復奉鎮、集寧等10餘座城鎮和綏東,綏南廣大地區,打破了國民黨軍攻佔張家口,控制平綏鐵路的企圖。但由於解放軍在收復豐鎮、集寧前後,主力未能及時西進斷敵退路,加之傅作義善於用兵,迅速西撤,集結歸綏、包頭,憑堅固守,致使我軍失去野戰殲敵的機會,被迫攻堅。在攻城中,解放軍由於火力不足和缺乏攻堅經驗,進展緩慢,形成僵持局面,直至嚴冬已到,不得不撤出戰鬥。未能達成殲滅傅作義集團主力的目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