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綏定府

鎖定
清朝嘉慶七年(1802),因平定以徐天德王三槐等為首的白蓮教起事,清廷將達州升為府,名曰綏定府,同時取達州的字為縣名,增設達縣為附郭首縣,隸屬於四川川東道綏定府。 [1]  民國2年(1913)撤銷綏定府。
中文名
綏定府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川東道
地理位置
今四川省達州
下轄地區
達縣、東鄉、新寧、渠縣、大竹、太平廳(含今城口)
書    院
龍山書院、漢章書院、通濟學堂綏定府中學堂

綏定府歷史介紹

綏定的解釋 安撫平定。《書·畢命》:“惟 周公 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漢書·宣帝紀》:“往者 匈奴 數為邊寇,百姓被其害。朕承至尊,未能綏定 匈奴 。” 明 李贄 《乾樓晚眺》詩之三:“中丞綏定後,攜我共登臨
府治達縣(在今四川省達州市)。下轄:達縣(今達州市達川區)、東鄉(今達州市宣漢縣)、新寧(今達州市開江縣)、渠縣(今達州市渠縣)、大竹(今達州市大竹縣)、太平(今達州市萬源縣級市)共6縣;城口(廳治在今重慶市城口縣)1散廳。
民國初時期
民國初時期(8張)
民國時期綏定府帆船郵票

綏定府歷史沿革

四川省川東道綏定府相關書籍記載
四川省川東道綏定府相關書籍記載(2張)
嘉慶七年(1802),為平息爆發的白蓮教之亂升達州為綏定府,太平縣升為太平直隸,隸川東道。
道光二年(1822),移太平廳直隸同知駐今城口縣葛城鎮,並以城口山改置“城口廳”,治今城口縣城;復置太平縣,巴州太平、長樂(治今平昌縣鎮龍鎮場)二鄉和通江縣安仁裏、長寧裏、麻巴里十四場劃入太平縣;達、東鄉、大竹、太平、渠、新寧六縣與城口廳隸川東道綏定府。十五年,改城口廳同知為城口廳通判。
中華民國元年(1912)三月,達、渠、大竹、新寧、太平、東鄉、鄰水七縣和城口廳隸重慶鎮撫府綏定府。同年六月十日廢鎮撫府。二年,廢綏定府;改城口廳為縣,城口、新寧二縣直隸川東道。三年,城口、萬源(以鄰境之水多源於此改太平置)、大竹、渠、開江(改新寧縣置)、宣漢、達七縣隸東川道(改川東道置);鄰水縣隸嘉陵道(治今閬中市保寧鎮)。
六年(1917),四川靖國軍第六師司令部駐防達縣(治今達州市通川區老城),轄達、開江、萬源、城口、開縣、雲陽、奉節、巫溪、渠、營山、儀隴、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閬中、蒼溪、南部、鹽亭、昭化(治今廣元市昭化鎮)、廣元、劍閣、梓潼二十四縣;
十三年,川陝邊防督辦署轄達(署、縣同治今達州市通川區老城)、宣漢、萬源、城口四縣;渠、大竹隸羅澤州十一軍。十六年(1927),渠縣隸嘉陵道(治今南充市順慶區)。十七年,撤道,渠縣直隸四川省。十九年,開江縣直隸四川省。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年(1933)十一月,紅四方面軍置綏定道蘇維埃(治今宣漢縣雙河鎮,後移治今通川區蒲家場)人民政府,隸川陝省(治今通江縣諾江鎮),轄達(初治今通川區蒲家場,後遷至今通川區城)、城口(治今萬源市大竹河)、萬源、紅勝(初治通江縣洪口場,後移至今萬源市羅文壩)、宣漢六縣。五年(1935)三月,紅軍撒離,道、縣俱廢。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三月,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大竹專員公署(治今大竹縣竹陽鎮)轄渠、大竹、鄰水、廣安、墊江、梁山、長壽七縣;同年六月,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達縣專員公署(治今通川區老城),轄達、宣漢、開江、萬源、通江、南江、巴中七縣;城口縣改隸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萬縣專員公署(治今重慶市萬州區老城)。三十一年(1942)七月一日,“渠縣劃清白(清和、柏林)、隆陽(楊家、回龍)兩鄉歸大竹縣轄,(渠縣)面積共88平方公里”。三十五年(1946)六月,析巴中東境與達縣西北境置平昌設治局,隸屬未變。
1968年2月,改達縣專區專員公署為達縣地區革命委員會,隸四川省,下轄達、渠、大竹、鄰水、開江、萬源、宣漢、通江、南江、巴中、平昌11縣。1976年2月4日,析達縣置達縣市(治今通川區老城),隸四川省達縣地區。1978年4月,析萬源縣東境置白沙工農示範區(縣級,治今萬源縣級市白沙鎮),隸達縣地區。同年5月,改達縣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達縣地區行政公署,下轄未變。
1993年7月5日,南江、通江、平昌、巴中4縣劃入新設的巴中地區行政公署;鄰水縣劃入新設的廣安地區行政公署;改達縣地區行政公署為達川地區行政公署,轄達川(改達縣市置)、萬源(萬源縣改置)2市和達、宣漢、開江、大竹、渠5縣。1999年6月20日,改達川地區行政公署為達州市。轄通川區(縣級區,改達川市置)、達(治今達川區南外鎮)、渠、大竹、開江、宣漢5縣;萬源市(縣級)直隸四川省,達州市代管。2013年7月18日,改達縣為達川區。時達州市下轄通川、達川2區和渠縣、大竹、開江、宣漢4縣,代管萬源市(縣級)。 [2] 
2020年8月31日,中國共產黨達州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舉行,會議決定,撤銷開江縣設立達州市開江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