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絲瓜白粉病

鎖定
絲瓜白粉病是由瓜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絲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葉柄和莖。從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染病。 [1] 
絲瓜白粉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絲瓜白粉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4-11月。年度間早春温度偏高、秋季温度偏高的年份發病重。 [1] 
絲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加強栽培管理,保護地栽培管理,清潔田園。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可增加噴藥次數,並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 [1] 
中文名
絲瓜白粉病
為害植物
絲瓜
為害部位
葉片、葉柄和莖
病    原
瓜白粉菌

絲瓜白粉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 Chen),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菌絲體生於葉兩面,現不定型污白色粉斑片,後相互匯合;分生孢子柱形,大小(17.8-27.9)微米×(12.2-15.2)微米。子囊果主要生在葉背,扁球形,聚生,暗褐色,直徑85-137微米,多為95-122微米。子囊5-13個,多為7-11個,長卵至矩圓形或卵形至橢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具柄或短柄,個別近無柄,大小(48.3-68.6)微米×(25.4-35.6)微米。子囊孢子2個,卵形,帶黃色,大小(18.8-22.9)微米×(12.5-15.2)微米。 [2-3] 
病菌喜温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為10-35℃;最適發病環境,日均温度為20-25℃,相對濕度45-95%;最適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採收期。發病潛育期58天。病菌對濕度的適應範圍極廣,相對濕度25%以上即可萌發。主要危害黃瓜、絲瓜、冬瓜、南瓜、西葫蘆、西瓜、甜瓜等葫蘆科作物,是瓜類作物上的重要病害。 [1] 

絲瓜白粉病為害症狀

絲瓜白粉病
絲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葉柄和莖。從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染病。 [1] 
葉片染病,先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生,發病初始時在葉面或葉背產生白色粉狀小圓斑,後逐漸擴大為不規則形、邊緣不明顯的白粉狀黴層粉斑。白色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及無色透明的菌絲體。發生嚴重時,多個粉斑可連接成片,甚至佈滿整張葉片。發病葉片的細胞和組織被侵染後並不迅速死亡;將病部粉層抹去,一般只表現為褪綠或變黃。發病中後期白色粉狀黴層老熟,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點,即病菌的閉囊殼;發病末期病葉組織變為黃褐色而枯死。 [1] 
葉柄和莖染病,密生白粉狀黴層,黴層連接成片。 [1] 

絲瓜白粉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或越夏,也能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夏。在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或雨水反濺至寄主植物上,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經5天左右潛育出現病斑,後經7天左右,在受害的部位產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1] 

絲瓜白粉病流行規律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絲瓜白粉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4-11月。年度間早春温度偏高、秋季温度偏高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附近有發病較重的菌源田、排水不良、作物生長勢不佳的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的、生長勢弱、保護地栽培等往往發病較重;處於採收中後期的類型田發病重。 [1] 

絲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絲瓜白粉病農業防治

  1. 加強栽培管理:高畦種植,合理密植,有利於通風透光,同時開好排水溝,降低田間濕度,增強植株生長勢,提高抗病力。 [1] 
  2. 保護地栽培管理:要適當控制澆水量,晴天儘量適當開棚通風換氣,陰天也應適當短時間開棚換氣降濕;中午悶棚升温至35℃,可抑制病害發展,防止引發病害流行。 [1] 
  3. 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老葉,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田間菌源。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帶岀田外深埋或燒燬,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1] 

絲瓜白粉病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可增加噴藥次數,並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 [1] 
  1. 高效、低毒、低殘留防治用藥:可選用枯草芽孢杄菌、嘧菌酯苯醚甲環唑、吡萘·嘧菌酯等噴霧防治。 [1] 
  2. 常規防治用藥:可選氟硅唑代森錳鋅、惡霜·錳鋅等噴霧防治。具體用藥量及倍數,須按照作物病害危害程度及各農藥品種使用説明予以確定。 [1] 
參考資料
  • 1.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第329-331頁
  • 2.    郭書普主編,新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201頁
  • 3.    郭普主編,植保大典,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10,第376頁